一、县域概况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北部,地处西辽河上游,大兴安岭南段,是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西接克什克腾旗,东邻巴林右旗,南连翁牛特旗,北达西乌珠穆沁旗,辖7镇2乡2街道,4个国有林牧场,104个行政村、645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2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0个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聚居地区。幅员面积3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8万亩、林地257万亩、草牧场2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境内有西拉沐沦河、查干沐沦河、嘎斯汰河、巴尔汰河等4条较大的河流。 林西县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移民文化、红色文化水乳交融,马背文明、农耕文明相得益彰,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历史达5000年之久。锅撑子山保存有著名的细石器文化遗址。大井古铜矿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冶炼遗址,有“北方铜都”称誉。唐代在此设松漠都督府,辽代建饶州,金长城贯穿县境北部。清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放垦实边、移民置县,今年恰逢建县110周年。 林西县红色基因凝重。解放战争时期,林西是冀热辽地区根据地和战略指挥中心,是冀察热辽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所在地,也是“朱德骑兵旅”诞生地,有“热北小延安”美誉。冀热辽中央分局、冀热辽军区、热河省政府、热北地委、热北专署等领导机关驻扎过这里,留下了程子华、黄火青、欧阳钦、乌兰夫、李运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足迹。林西人民节衣缩食,全力支援驻扎在这里的党政机关和部队,当时仅有9万人口的林西就有8000子弟参军上战场,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贡献。 林西县交通区位渐优。是“锡赤朝锦”经济带上连接赤峰市与锡盟的关键纽带,也是自治区“通疆达海”大通道和俄蒙““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上承接俄蒙资源的重要节点。与北京、沈阳、锦州港、二连浩特等地直线距离都在600公里以内,境内国道303线、丹锡高速和集通铁路穿越东西,国道306线、省道204线连接南北。林西4C级支线机场建成运营后,将在内蒙古草原腹地和北上广等大中城市间建立起便捷的空中走廊。 林西县人民勤劳智慧。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求新求变、辛勤耕耘,创造了许多奇迹,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林西县发展势头强劲。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锡冶炼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甜菜生产加工基地、赤峰地区重要的氟化工产业基地,有蒙东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林西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级“百亿园区”、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县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基础保障、脱贫攻坚、创业创新”四大工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快车道。 二、2022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临危不乱、沉着应对、科学处置,广泛汇聚各方力量,落实防控各项措施。党员干部坚守使命、冲锋在前,各条战线全员参战、无私奉献,广大群众积极配合、齐心战疫,共同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特别是14名医护队员千里援鄂,逆行战疫,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贡献了林西力量。我们坚持防控、发展两手抓、两不误,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市,最大限度消化对冲疫情影响,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一年来,我们坚定信心打好“六保六稳”攻坚战。多措并举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61亿元,增长2.5%,高于全市增速1.1个百分点。限上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增长15.8%,高于全市增速13.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负增长5.7%,和全市基本持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555万元,增长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70元和11688元,增长2.5%和9.5%,分别高于全市增速0.5和0.6个百分点。争取各类债券资金7.8亿元。大力推行“项目管家”制度,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8个,完成投资26.5亿元,增长32.5%。招商引资落地开工项目46个,投资总额36.6亿元,增长13.6%。全力以赴稳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382人,失业和困难人员再就业957人,发放创业贷款1262万元,创业就业培训1293人,登记失业率4.04%。 一年来,我们不遗余力打好“结构调整”升级战。新增设施农业1.5万亩、经济林7000亩、中药材3.2万亩、肉牛6.2万头,新建成万头肉牛养殖小区4处、棚圈22万平方米。首农二商10万头肉牛屠宰深加工、林西县3万立方米果蔬气调库、温氏集团13.2万头育肥猪场完成建设。国龙、北控15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弘图中药材深加工、天拜山果饮二期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久日公司光引发剂、林峰源陶瓷制品等19个项目进展顺利。佰惠生公司分别与法国乐斯福集团、山东水发集团强强联手、股权合作。新建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一般固废贮存场通过验收,恒泰公司热电联产项目试运行。丰富东山生态产业园发展业态,建成生态餐厅、标准化游泳馆和智能育苗工厂,开工建设美食餐饮街、工人文化宫、历史文化园、高标准设施农业等项目。新城子特色小镇建成展示区、接待区,进入自治区第二批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培育名单。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打好“基础保障”推进战。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建城区主干道路5条6.4公里,翻修改造老旧小巷、人行道1.3万平方米,大榆树和冠城雅居休闲广场建成投用。启动31个老旧小区改造,受益群众1862户。省道504线与庙大线非重合路段翻修工程竣工通车,完成英桃莫河等3座危桥改造。五十家子镇污水处理站、新城子镇农村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用,关沟采砂场完成生态恢复治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东台子水库大坝基础防渗工程竣工,支线机场完成项目征地,集通铁路林西段电气化改造及站场南移启动桥涵等控制工程,大井子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打好“民生福祉”保卫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完成扶贫改革试验区各项任务,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全民健体中心交付使用并向社会免费开放。编修出版《林西县志》,编纂完成《青铜曙光》《松漠风云》《北疆沃土》《塞北烽火》四部历史文化丛书。北铜矿家属楼配建幼儿园启动建设。老年养护中心主体竣工,新建农村幸福互助院8处、提标改造乡镇敬老院4所,妇幼保健中心和4所基层卫生院建成投用。建立残疾儿童专项救助制度。稳步推行“4+7”“3+N”等联盟采购模式,112种常用药物价格下降64%。全力支持人大代表民生实事票决制,民生承诺全面兑现。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荣誉 国家级荣誉: 2016年02月,林西县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2017年06月,林西工业园区农畜产品加工区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2017年08月,新城子镇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8年10月,林西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2019年05月,“易地搬迁+”扶贫模式获得“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2020年07月,林西县被授予“2017- -2019 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1月,林西县医院被授予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 2020年11月,大营子乡老君沟村安置区被评为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2020年11月,十二吐乡西山根村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2020年12月,林西县被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自治区级荣誉: 2017年05月,林西工业园区被评为“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试点园区2017年07月,林西县被授予“自治区卫生应急规范县” 2017年10月,林西县被授予“自治区级园林县城” 2018年04月,林西县被授予“第三次全国农牧业普查先进集体” 2019年02月,林西县被授予“2018 年自治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