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辖旗县市之一,由醴泉县改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中南部,地处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的过渡地带。东部与吉林省洮南市接壤,北部与科右前旗为邻,南部、西部与科右中旗接壤。 突泉县总面积4797.29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乡、188个行政村、464个自然屯。户籍总人口29.25万人,乡村人口20.89万人,居住着汉族、蒙古族、满族等3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3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1.7%,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国家畜牧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白羽肉鸡之乡、中国瓜菜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农村戏曲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2020年3月4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2022年,突泉县地区生产总值101.75亿元,同比增长7.8%。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突泉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盟中部。介于东经120°43′45"—122°10′20",北纬45°11′25"—46°05′12"之间。北部与科尔沁右翼前旗为邻,南部、西部与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东部与吉林省洮南市毗邻。东西长113.9千米,南北宽99.6千米,总面积4797.29平方公里。 地质。突泉县地层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地质构造形迹可划分区域东西带及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地形地貌。突泉县地势西北高,向东南逐渐降低。最高海拔1392.1米。最低海拔185.5米,相对高度差1206.6米。地形分为西北部山区、中部浅山丘陵区、南部平原区三种。 气候。突泉县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无霜期110-140天,年平均气温6.1℃,年有效积温2700-2900℃,平均降水量393.8毫米。 土壤。突泉县有栗钙土、暗棕壤、草甸土、沼泽土、黑钙土、黑土等6个土类,10个亚类,12个土属,45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突泉县共有耕地266万亩;林地182.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47%。2023年,完成全区首单CCER林业碳汇期货式交易。草地132.78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10.48万亩、人工牧草地2万亩、其他草地20.3万亩;湿地6.21万亩,其中沼泽草地3.13万亩、内陆滩涂3.07万亩、沼泽地0.01万亩。 矿产资源。截至2023年,突泉县已探明储量的有蛇纹岩14亿吨、煤3478万吨、铜290.43万吨、银124.48吨、高岭土560万吨、滑石20万吨,砂、石、粘土等资源遍布全县。 水资源。突泉县境内主要河流7条,中小型水库7座,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水资源总量为3.48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06亿立方米。 风能光能资源。突泉县新能源发展空间为643万千瓦,其中集中式风电规划容量43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规划容量31万千瓦、集中式光伏规划容量14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规划容量20万千瓦、生物质电场规划容量12万千瓦。突泉县年平均风功率密度361瓦/平方米,有风电企业4家,装机总量29.7万千瓦。年太阳平均辐射总量5500-6000兆焦每平方米,有光伏企业5家,装机总量32.43万千瓦。变电站15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座、66千伏变电站14座。 野生动植物资源。突泉县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42种,其中国家Ⅰ级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0种、国家Ⅱ级保护哺乳动物8种;植物资源有国家级Ⅱ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树种1种,野生维管束植物约525种。 交通运输 突泉县紧靠东北三省,临近京津冀,以G5511高速公路、111国道、突泉-洮南省际二级通道为主的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直接汇入呼海、京齐、佳沈、长白、通霍公路网。现农村公路总里程2182公里,硬化里程1640公里。建有突泉太平机场,突泉-通辽航线已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