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资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部,县域总面积3100平方公里,辖3乡5镇,全县总人口19.21万人,常住人口8.56万人。(更新于2022年7月1日)。发源于境内的大黑河属黄河一级支流,流经县内86公里,流域面积2532平方公里,是卓资的母亲河。卓资县在旧石器晚期即有先民生息,战国、两汉即设云中、定襄、雁门、武要等郡县。1948年贺龙元帅解放卓资地区,乌兰夫主席电贺而析置“龙胜”县,1952年因国务院地名规范,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重名而改为“卓资”县。 通衢要地——县境西邻首府、东接市府,自古即为“丰州噤喉、归绥门户”之地,是乌兰察布市的“西大门”、呼和浩特的“后花园”。G6、G7、京包铁路双复线、呼张高铁等10多条交通干线纵横过境,西距白塔国际机场70公里、东距集宁机场50公里,高铁25分钟直达呼和浩特、2小时通达北京,已融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和“首府半小时生活圈”。 赵汉故地——县境旧石器晚期即有先民生息,战国、两汉即设云中、定襄、雁门、武要等郡县,留存着古老的赵北长城和众多古城遗址。境内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交融并存,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大黑河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卓资人。卓资熏鸡百年飘香,图书市场名闻遐迩,素有“熏鸡之乡”“图书之城”美誉,近年来荣获中华诗词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药品监管示范县、自治区文明县城、自治区园林县城等国家和区、市级荣誉20多项。 养生福地——县境位于“避暑之都”乌兰察布腹地,年平均气温2.5℃,夏季平均气温18℃,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生态公园、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1%。自然生态多样,高山草原、奇山异水、林木峰峦、古城驿站交相辉映,有世界上为数最少、风光最好的淖尔梁高山草甸草原,有“塞外小桂林”之称的九龙湾—红石崖“百里画廊”,有静待开发的隆胜湖、吉庆峡、卧佛山等自然景观,是一处白天可以“深呼吸”、晚上能够“数星星”的休闲度假理想之地。 资源宝地——县境水力资源充沛,黄河一级支流大黑河境内流长86公里,水资源总量1.95亿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总量1017立方米/年,建成水库3座,总库容达5902万立方米。风光资源储量丰富,有效风时多,风能品位高,地表以上70米高处年平均风速7.2—8.8米/秒,年有效风时7300—8100小时;年均日照2900小时,平均辐射量5800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日照高值区。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30多种,其中钼矿探明储量1亿多吨。 发展高地——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卓资、低碳卓资、宜居卓资、幸福卓资、活力卓资”,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22年,国家级杂粮杂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落户卓资,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关口,“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自治区森林城市”成功创建。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建设民宿31家,推出绕九曲、品美食、观马赛等文旅项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贡献逐年增长,旅游业正在成为全市乃至全区的经济亮点和社会热点;熏鸡产业正向着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转变,西兰花、燕麦、亚麻籽油、鸡蛋等绿色优质农特产品逐步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锂电池、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氯碱化工、钼金属、电力等传统产业持续壮大,转型升级的潜力不断释放,追赶跨越的势头正在形成。 投资旺地——境内产业园区功能布局日臻完善,为产业集群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面出台,重点项目领导包联、责任部门全程代办服务等机制常态化落实,服务项目落地能力大幅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勤勉务实、开放包容、人心思进,干事创业劲头足、热情高、氛围浓,全县上下已形成大开放、大发展,求追赶、求跨越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