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招商局
东港市东港南路136号608室

走进东港市

东港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东依鸭绿江,南临北黄海,西接大连市、鞍山市,是全国唯一的沿江、沿海、沿边的新兴港口城市。全境陆域面积24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海岛岸线126公里。下辖1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个国营农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总人口60万。 人文历史悠久。东港境内有各历史时期古文化遗址200多处,最具代表性的是距今1.8万年的“前阳人”古洞穴遗址和马家店后洼遗址。东港市境在唐尧时为青州,虞舜时属营州,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清光绪二年正式设县,始称安东县。1965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将安东县更名为东沟县,直到1993年撤县设市。不同的风俗习惯、多彩的语言文化汇聚成独特的民俗风景线,满族灯官舞、东港剪纸、大孤山庙会等非物质文化熠熠生辉。薛仁贵、曹雪芹、邓世昌、周桓、邵宇、邓玉琢、赵乃禾、左宗棠、郭沫若等名人名家载入东港方志。 区位优势突出。东港市地处东北亚、环渤海和环黄海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是连接中、朝、韩、俄、日五国的交通枢纽、欧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是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海陆门户。东港是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前沿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东端起点,是北黄海翼建设的核心区,是国家(丹东)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大鹿岛、大台子两个国家口岸是发展对朝贸易的桥头堡,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优势。 交通通达便捷。东港陆、海、空交通发达,已形成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沈阳至丹东、大连至丹东、丹东至海城(至北京)、丹东至通化的高速公路在东港境内交汇,201国道横贯全境,经浪东线10分钟直达新建中朝鸭绿江大桥。丹东至大连、沈阳至丹东高铁的开通将东港拉进沈大一小时经济圈。东港有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天然不冻良港——丹东港,年吞吐能力1.6亿吨,已与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新加坡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开通了海运航线,丹东港至韩国仁川港开通东方明珠号客运航线。民航丹东机场距港城17公里,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烟台以及韩国首尔、朝鲜平壤等多条航线。 自然资源丰富。东港地处北温带湿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素有“北国江南、江海明珠”的美誉。域内土壤肥沃,水质优良,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盛产鱼、虾、蟹、贝等各类水产品145种,中国最大的海蜇、梭子蟹、对虾养殖基地。年产无公害、绿色稻米38万吨,东港大米曾为清廷“贡米”。设施草莓种植面积13.2万亩,荣获“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是中国草莓第一县。东港草莓、东港大米、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东港杂色蛤、东港蓝莓等6种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东港大米”“东港板栗”获评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称号。地下矿产资源达20多种,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全国首位,“丹东绿”大理石驰名中外。这里拥有“一山、两泉、三岛、一湿地”的独特自然人文景观,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第三大湿地保护区,是世界三个最理想观鸟地之一。 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一主、两副、多点”的特色城镇发展框架,是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域内建有国际华能丹东电厂、海洋红风电厂,电力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河渠纵横交错,有大、中、小型水库40座。城市日供水能力20万吨,水质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通讯设施完善,仓储物流发达,居住环境优越,可为海内外宾客提供最优质的生活配套服务。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