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位于中国大陆南北分界线的东部起点,地处陆地与海洋分界线的交叉点,拥有513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9公里海岸线、109.7万亩滩涂面积、7.3万公顷生态湿地、23公里的沿海湿地廊道,是全省海域及湿地面积最大的县份,是“世界非遗”黄海湿地的重要板块。 全县辖13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96.23万人。境内还有省属农场3个、市属盐场1个;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的重要停歇地,每年大部分丹顶鹤都来境内越冬栖息,故射阳又有“鹤乡”之誉。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6亿元。 近年来,射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锚定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定位,扎实做好“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生态”“绿色宜居”四篇文章,高分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跻身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第一等次,连续入选县域经济、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等一批“全国百强县”榜单,绿色优势全面彰显,绿色价值多元转化,绿色动能持续释放。 射阳,是一座特质鲜明的海滨城市。射阳地处中国和江苏沿海中心位置,海域面积广阔,风光家底厚实,连续六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投资竞争力百强县。 射阳,是一处势头强劲的产业绿洲。围绕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定位,紧盯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等五大“风口”产业,聚力打造链条完整、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有广阔天地、“投”有无限机遇。 射阳,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兴业热土。出台“红色管家”“五联服务”“拿地即开工”制度,射阳的营商环境,只有升级版,没有最终版。 射阳,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幸福之城。盐射高速建成通车,万亩菊海、桑乐田园、四季果香尽显苏北水乡之美,日月岛、安徒生童话乐园彰显大美湿地魅力,“有爱射阳·沐光向海”的城市IP更有厚度、更加靓丽,一幅绿水绕城、绿道环城、绿意满城的生态文明建设图景,正在黄海之滨的鹤乡大地绵绵延展。 射阳人文底蕴丰厚,有着开放包容的移民文化,是一座友爱和谐、海纳百川的人文城市,热情好客的射阳人,诚挚欢迎各地朋友、各路嘉宾,前来射阳观光旅游、考察投资。射阳将是您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温馨生活的家园!
射阳县地处北纬33°3 1′1 2″~34°0 7′1 5″,东经119°55′48″~120°34′47″。地处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南抵新洋港与盐城市亭湖区接壤,西与建湖县、阜宁县毗邻,北至苏北灌溉总渠与滨海县相望。射阳县总面积 2572.7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25.02平方千米、水域面积625.94平方千米,内陆滩涂面积3.04平方千米,沿海滩涂面积118.72平方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2.5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3.88千米。县城距盐城市中心50千米。县人民政府驻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距盐城市中心50千米。【行政区划】 1952 年 4 月,四明区的德胜乡划归滨海县。 1954 年 6 月,南洋、步凤、潭南 3个区划归盐城县;方强区划归大丰县;吴滩区划归阜宁县。全县辖 12 个区120 个乡。 1956 年 3 月,潭北区的长富、利民、 北辰 3 个乡,新坍区的三港、贺仁 2 个乡,陈坎区的南庄、凤华、西洋、范坝、洪桥、智谋 6 个乡,共 11 个乡划归建湖县;陈坎区的薛泉、郑飞 2 个乡合并为二烈乡,划归阜宁县;滨海县的临海区(今临海、千秋两镇区域)划归射阳县。 是年,全县辖 7 个区 1 个镇:合德区、通洋区、海河区、陈洋区、盘湾区、黄尖区、临海区、合德镇,计 72 个乡、395 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6 条街道。 1957 年 10 月,实行区乡合并,原72 个乡合并为 25 个乡。区、乡合并后建立五区一镇:合德区下辖陈洋、通洋、合兴、海通、同心、复兴 6 个乡;黄尖区下辖黄尖、特庸、洋马、南港、桂英5 个乡;临海区下辖千秋、苇荡、双洋、 八大家 4 个乡;盘湾区下辖:盘湾、兴桥、新坍、新生、长荡 5 个乡;海河区下辖:阜余、海河、革新、四明、新塘 5 个乡;合德镇下辖兴南、东兴、永胜、桥南、发鸿、兴北 6 条街道。 1958 年 9 月,全县创办美满、幸福、大同、光华、旭日、飞跃、兴隆、火星、火花、洪峰、光明、兴盛等 12 个人民公社。 1959 年 3 月,12 个人民公社的名称一律改用当地地名,同时新建千秋、 大兴、阜余、长荡、盘湾 5 个人民公社。 此时,全县有合德、海通、大兴、陈洋、 通洋、四明、海河、阜余、千秋、临海、兴桥、盘湾、新坍、长荡、特庸、黄尖、新洋等 17 个人民公社。 1961 年,从黄尖人民公社划出 1个大队成立海洋渔业人民公社。 1962 年 5 月,合德人民公社划为合德、合兴两个人民公社。 1965 年 11 月,从海洋渔业人民公社划出 5 个大队,成立射海渔业人民公社;从合兴、陈洋、四明、通洋、千秋等公社划出 5 个渔业大队,成立洋河渔业人民公社。是年,全县有 21 个人民公社 453 个大队。 1968 年 3 月,全县 21 个人民公社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有 496 个大队。 1981 年 3 月,撤销公社革命委员会,建立公社管理委员会。是年 4 月, 增加六垛、鲍墩、耦耕、洋马 4 个公社管委会。此时,全县有 24 个公社管委会、1 个镇。 1983 年 7 月,实行政社分设,撤销公社管委会,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当年 6 月,黄尖乡撤乡建镇。 1984 年 4 月,陈洋、临海乡撤乡建镇。 1985 年 12 月,成立射阳港和中路港经济开发区。 1987 年 7 月,海洋乡易名新洋港乡,射海乡易名黄沙港乡。 1989 年 4 月,黄沙港、新洋港、盘湾、兴桥乡撤乡建镇;撤销中路港、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中路港乡、射阳港乡。是年,全县辖合德、黄尖、陈洋、 临海、盘湾、兴桥、新洋港、黄沙港 8 个镇和六垛、鲍墩、千秋、耦耕、通洋、四明、阜余、海河、新坍、海通、大兴、合兴、长荡、特庸、洋马、新洋、洋河、中路港、射阳港 19 个乡。 1992 年 6 月,射阳经济开发区在县城东侧启动建设,行政区划由原属合德镇的射东、合东和原属大兴乡的中联 3 个行政村组成。 1993 年 12 月, 射阳经济开发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994 年,四明、阜余、海河、海通乡撤乡建镇。 1995 年 10 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江苏省射阳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开发控制范围西至战备河、北至扁担河、南至黄沙港、东至老海堤已围垦区域以及东部滩涂。 1999 年 12 月,新坍乡撤乡建镇。 2000 年 1 月,新洋乡撤乡建镇,新洋乡人民政府更名为盐东镇人民政府。5 月,大兴乡并入合德镇;新洋港镇、洋河乡、射阳港乡、中路港乡并入黄沙港镇。9 月,千秋、通洋、特庸、长荡、洋马乡撤乡建镇。 2001 年 4 月,各乡镇村组区划作大范围调整,村组合并后,全县有 178个村,69 个居委会,占调整前全县村(居)总数的 45.5% 。6 月,六垛乡并入临海镇,鲍墩乡并入千秋镇,合兴乡并入合德镇。 2002 年 12 月,耦耕乡撤乡建镇。当年 11 月,江苏省射阳经济开发区西区奠基,原属合德镇的双龙、凤兴居委会划入开发区西区。 2007 年 8 月,盐东镇划归盐城市亭湖区。 2008 年 4 月,黄尖镇划归盐城市亭湖区。 2010 年,全县辖合德镇、临海镇、 千秋镇、通洋镇、四明镇、阜余镇、海河镇、陈洋镇、耦耕镇、海通镇、兴桥镇、 新坍镇、长荡镇、盘湾镇、特庸镇、洋马镇、黄沙港镇 17 个镇。另设射阳经济开发区、射阳县临港工业区、盐城市生态染整工业集中区。镇(区)下设 150个村委会、95 个居委会。 2011 年 1 月,撤销海河镇、阜余镇,将原海河镇、阜余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海河镇;撤销四明镇、通洋镇,将原四明镇、通洋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四明镇;撤销陈洋镇、耦耕镇、合德镇,将原陈洋镇、耦耕镇、合德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合德镇。经此次调整,射阳县辖临海、千秋、四明、 海河、海通、兴桥、新坍、长荡、盘湾、特庸、洋马、黄沙港、合德 13 个镇。另设乡射阳经济开发区、射阳县临港工业区、盐城市生态染整工业集中区。 2011 年 3 月,黄沙港镇的新洋居委会、兴农村、金滩公司划归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管辖;射阳林场、中路港养殖场划归盐城市亭湖区管辖。当月, 盐城市生态染整工业集中区更名为盐城市纺织染整产业园。8 月,射阳县临港工业区更名为射阳港经济区。 截至 2021 年底,射阳县辖合德、 临海、千秋、四明、海河、海通、兴桥、新坍、长荡、盘湾、特庸、洋马、黄沙港 13个镇。另设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盐城市现代高端纺织产业区。镇(区)下设 151 个村民委员会、87 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省属淮海农场、临海农场、新洋农场和市属射阳盐场。
【地质】 射阳县域坐落在盐阜陷区中部,位于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的过渡地段,隶属下扬子准地台。北部和西部是苏鲁隆起和建湖隆起,南部是苏南与南沙隆起,东部是南黄海中部陷区。域区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壳运动,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制约着本区第三、第四纪地层的沉积厚度。县域内无基岩出露,据物探资料分析,本区为第三、第四纪地层之下。而全新世冲积层厚度为 30米左右,南部较北部稍厚一点。第三、第四纪地层由粘土、粗细砂、粉土(含有砾土)组成,具有层理性,结构较为松散,空隙度较大、富含水,局部地层含有云母、石英砂、氧化铁物质。穿过县境内的断裂有:建湖隆起北侧断裂,经千秋、海通进入黄海,断裂长 100多千米,走向北东。盐城-灌南断裂长 150多千米,走向北西,经新坍、海河、与唐朝海岸线吻合。盐城断裂经特庸、新洋,长为 200多千米,走向北东东。海岸线断裂,北西向,长 200多千米。【地貌】 射阳县属于里下河沿海垦区,地势平坦,射阳河穿越东西全境。射阳河以南的地区为江苏中部海积平原,射阳河以北的地区属废黄河三角洲平原。以废黄河口基面为基点,地面高程在 0.8米~2.2米之间,属于低平原区。全县境内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的状态。西潮河地区和利民河地区高程 1.5米~2.3米,局部 2.3米以上;运棉河地区高程 1.2米~2米;射阳河以北地区高程 1.5米~2米;海河地区高程 1米~1.5米;射阳河、新洋港沿岸低洼高程为 0.8米~1.4米。县域陆地高程差在 1.4米左右。从微地形看,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受河流及海潮作用的差异,形成局部小起伏。【土壤】 全县境内的土地为冲积平原的沙质土壤,主要分为水稻土和盐土两大类。水稻土面积约 1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射阳河沿岸的海河、四明等镇,适宜种植水稻、三麦等;盐土类面积 9.45万公顷左右,经过人工改造后适宜棉、粮、果、菜等各类作物生长。【水系】 射阳县境流域性河道,明清之前有射阳河、新洋港、双洋、野潮洋。 清末民初,双洋、野潮洋淤塞,仅存射阳河、新洋港。新中国成立初期,兴建苏北灌溉总渠,20 世纪 70 年代扩浚黄沙港。“三港一渠”(射阳河、新洋港、 黄沙港,苏北灌溉总渠)横穿县域东西,大小支流纵横其间。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 90% 以上流量经过三港,所以射阳县被称为“排水走廊”。 县境由于流域性河道纵横交错,自然分割为 5 个地区,即射阳河以北地区、 运棉河地区、利民河地区、新民河地区、海河、串通河地区。 射阳河以北地区 东以海堤河为界,北至苏北灌溉总渠,西至汛鲍河, 南至射阳河,总面积 481.3 平方千米, 包括临海、千秋两镇及临海农场全部和淮海农场、海通镇部分。域内以总渠、射阳河为灌溉水源,以夸套河、八丈河、运粮河排水入海干河,海堤河为调节性河道。区内配套支河(大河)26条,总长 176.54 千米。 运棉河地区 北至小洋河、海河, 南至黄沙港,西至廖家沟,东至海堤, 总面积 436.73 平方千米。包括新坍镇全部,合德镇、兴桥镇、海河镇、黄沙港镇、经济开发区部分。域内以黄沙港、小洋河、海河、廖家沟为灌溉水源, 排水干河运棉河,配套支河 45 条,总长 245.18 千米。 利民河地区 北至黄沙港,南至新洋港、潭洋河,西至大洋河,东至海堤,总面积 618.67 平方千米。包括长荡镇、盘湾镇、特庸镇、洋马镇、新洋农场全部和兴桥镇、黄沙港镇部分。域内以黄沙港、新洋港、潭洋河为灌溉水源,排水干河为利民河,配套支河 60条,总长 383.42 千米。 新民河地区 西至通洋港,南至小洋河,东、北两面至射阳河,总面积163.85 平方千米,包括合德镇、县经济开发区、四明镇部分。四周受流域性河道包围,为水网圩区,以四周流域性河道为灌溉水源,以新民河为排水干河,配套支河 13 条,总长 33.3 千米。 海河、串通河地区 南至海河、廖家沟,北至射阳河,东至通洋港,西至阜宁县界,总面积 453. 81 平方千米, 包括海河镇、四明镇、县经济开发区部分。为水网圩区,域内以流域性河道为灌溉水源,以串通河、海河为排水干河,配套支河 22 条,总长 179.5 千米。【气候】2021 年,射阳县气温偏高, 降水正常,日照正常。6 月 13 日入梅, 7 月 11 日出梅,梅雨量 168 毫米。4 月30 日 19 时左右,全县受风雹影响,部分镇区房屋、树木、供电、农作物大棚等设施受损,但未造成人员伤亡。5 月多强降水过程,局地伴有雷电、大风及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但强对流发生区域较小,灾害影响总体较轻。7 月 25~ 29 日受 6 号台风"烟花"影响,全县出现暴雨伴有八级大风,部分区域过程最大降水量 188.2 毫米,但未出现严重灾情。9 ~ 10 月降水异常偏多,土壤偏湿,玉米、大豆等旱作物收获受影响。【气温】 2021 年全县平均气温15 4 摄氏度,较历年平均值偏高 1.0摄氏度;2 月、3 月、6 月、9 月、10 月分别比常年偏高 3.5 摄氏度、1.9 摄氏度、1. 9 摄氏度、1. 6 摄氏度、1.3 摄氏度,其他各月接近常年。【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 260571.59公顷,其中:耕地138194.88公 顷;园 地 1431.21公 顷;林地 1419.91公顷;草地 7.9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32530.0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 5339.5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78267.64公顷;其他土地 3402.76公顷。 水资源 县域地处苏北里下河,东临黄海,北有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贯穿境内,海、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加之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县境内的沟河淤积较为严重,导致调蓄能力下降,丰水年排泄不及,极易造成涝渍灾害;枯水年用水紧张,又要依靠境外来水抗旱。 1993年以后,由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恶化,客观上也减少了可用水资源。水资源总量。经测算,全县现状水平年(2000年)地表水可供水量为72315.5万立方米,枯水年(1982年)现状地表水可供水量 52544.0万立方米,特枯水年(1995年)现状地表水可供水量 35063.3万立方米。全县现状水平年地下水可供水量为 1415.0万立方米。根据《射阳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报告》工程运用和河网调蓄分析测算:全县平水年外调(引)水量 34475.1万立方米,枯水年外调(引)水量 29303.8万立方米,特枯水年外调(引)水量 22408.8万立方米。综合以上各项水源的供水量,射阳县现状水平条件下平水年的可供水总量 108205.6万立方米,枯水年可供水总量 83262.9万立方米,特枯水年可供水总量 58887.2万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射阳县地处平原水网区,为淮河下游排洪走廊,因此无水库拦蓄水源。农业灌溉及水产养殖、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的水源主要通过提水工程(固定机电泵站、流动机泵)从河道等水体提水。全县总用水量67399万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量 53011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78.7%,生活用水量 3724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5.5%,工业用水量 3172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4.7%,城镇公共及环境用水量 1074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1.7%,林牧渔畜用水量6417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8.9%。地表水资源。射阳县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径流、过境外水、地下水和回归水。需水方面的重点是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以及冲淤保港和环保用水等。射阳县降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其特点为:年内分配不匀。1986~2009年平均降水量为 1007.6毫米,而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平均降水量 736.3毫米,占平均年降水量的 73.1%。年际变幅大。其最大面 平 均 降 水 量 为 1457.8毫 米(1962年),最小面平均降水量为 487.4毫米(1978年),两者比值为 3∶1。经分析计算,射阳多年平均径流量 61490万立方米,径流深 291.1毫米,径流系数为 0.29。射阳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12160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新生代第四系水分散层的岩土空隙中的饱和重力水,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主要以潜水为主,局部地区亦与微承压含水层相通,因浅层地下水富水性弱、矿化度高(均大于 2克/升),且受地表水污染影响,仅城镇部分浴室、建筑施工等少量开采利用。经分析计算,射阳县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28913万立方米。但因射阳地处沿海垦区,浅层地下水属于咸水和半咸水,不能作为淡水资源量参与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故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 0。深层地下水包括第Ⅰ、Ⅱ、Ⅲ、Ⅳ承压 4个含水层,含水层受古沂沭河和古淮河两大水系共同作用而形成,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相对较差。其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岩组为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第Ⅱ承压含水层:由 3~6层砂层组成,单层厚度均不超过 10米,含水层总厚度 10米~50米,其中千秋─省临海农场以北,通洋─合兴─洋马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单井涌水量 500立方米~1000立方2018 射阳年鉴·47·县情概览米/日;水 矿 化 度 介 于 0.5克 ~1.5克/升,为淡水和微咸水;水型由HCO3-Na型、HCO3.CL-Na型 和CL.HCO3-Na型组成。第Ⅲ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170米~230米,底板埋深 190米~280米,西浅东深。该层组由 4~6层薄砂层组成,总厚度 10米~40米,自北向南逐渐增厚。单井涌水量介于 500立方米~1000立方米/日;地下水矿化度小于 1克/升。第Ⅳ承压含水层:岩性以中细砂、中砂、细砂为主,顶板埋深220米~300米,含水砂层厚 5米~30米,洋河附近 30米~33米。单井涌水量可达到 1000立方米~2000立方米/日,该层水均为矿化度小于 1克/升的淡水。根据《盐城市地下水调查评价报告》(1996年),射阳县第II、III、IV承压可开采量分别为 682.2万立方米/年,379.6万立方米/年,635.1万立方米/年,第II、III、IV承压可开采模数为0.23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0.13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全县开采地下水深井284眼,其中在用深水井 242眼,用于农村生活的深水井 92眼。总开采量为662万立方米/年。 能源资源 县境日照时间在18985.3小时,无霜期239天。充裕的日照有利于作物生长。因受海洋季风影响,风力资源也很丰富,优于全省其他地区,平均有效功率密度每平方米110至140瓦。辐射沙洲潮汐水道潮差大,能量集中,适宜于发展潮汐发电。海域资源 射阳县海域(海岸线向海一侧至领海基线外部界限的区域)在海洋地理上属黄海,北起“滨射线”,南至与大丰市的海域分界线,根据《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盐城市海岸线的通知》(盐政发〔2006〕260号)文件精神,射阳县海岸线全长 103千米,海域总面积 209000公顷,其中潮 上 带 12553公 顷,潮 间 带 7667公顷,潮下带 188780公顷。射阳河口以北为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堤外滩面较窄,一般 0.5千米~2千米;射阳河口以南为淤长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滩阔坡缓,潮滩宽 2千米~3.5千米。 生物资源 射阳县坐落在北半球中纬度和欧亚大陆沿海边缘,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气候温和而湿润,为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射阳县濒临黄海,有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滩涂沼泽广袤,水草肥美,鱼虾、贝类丰富,是鸟类繁衍的理想“天堂”。潮间带底栖生物有 100种以上。滨海浅海区域经济鱼类有 20种以上,其中黄鱼、马鲛、鲳鳊、带鱼等是名贵产品。各类经济贝类繁多,主要为青蛤、文哈、四角蛤、缢蛏、泥螺、小蟹等。此外还有沙蚕、盐蒿。潮上带滩涂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滩涂湿地上生长着芦苇、茅草、大米草、芦竹等 40种以上纤维植物,有半夏、何首乌、龙胆草、益母草等野生药用植物 100多种,有薄荷、留兰香、玫瑰、紫罗兰、柠檬等耐盐的香料植物,有乌桕、蓖麻、油莎豆等油料作物。林木有 190种以上,花卉 140种以上。滩面芦苇、蒿草生长丰茂,特别是芦苇,是造纸的好原料,被人们誉为“无种金苗”。海堤内,沟河纵横,水网密布,是天然的淡水鱼场,全县淡水鱼 50多种,其中金色鲤鱼、鳊花、白条、黑头卿、鯀花是名扬全国的珍品。广袤的滩涂湿地上鸟类资源丰富,是东北亚与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有 300种以上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每年约有 200余种 300万只岸鸟迁飞经过,大量以雁鸭类为主的水禽在此越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重要越冬地,约占其野外种群数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射阳县素有“鹤乡”之称。两栖、爬行动物和河麂等兽类资源也在 42种以上。射阳县全境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盛产粮棉鱼,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射阳是全国棉花、粮食、蒜薹、食用菌、果蔬、蚕茧、菊花、畜禽、螃蟹、鳗鱼苗等农副产品重点生产县之一。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产业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棉花生产状元县、全国果蔬生产十强县、中国药材之乡、中国蒜薹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蜂产品出口基地,射阳大米、射阳大闸蟹苗、洋马菊花、海河西葫芦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环境质量】 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6.5%,位居全市第,较2018年提高0.2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38.6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同比下降7.4%。两项指标均达市年度约束性和奋斗性考核目标。全县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水功能区达标率85%(市下达 任 务78%)。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水质为Ⅲ类,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均有提高。县城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达标率均100%,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达标率较2018年上升3.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