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宣传片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宣传片
松溪县地处闽北浙南交界处,自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已有1763年历史。县域面积1043平方公里,辖1街2镇6乡112个村(居),人口16.68万。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生态优越。松溪县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林地面积121.91万亩,森林覆盖率75.67%,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林木蓄积量687.84万立方米,素有“绿色金库”的美称,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67%以上。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梅口埠、省级风景名胜区湛卢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白马山,2023年荣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 二是资源丰富。现有茶山8万亩(绿色食品认证3.55万亩、有机茶园认证6500亩),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蒸青绿茶出口基地,自主选育的九龙大白茶,芽梢肥壮,白毫特多,备受专家学者青睐,获评“九龙大白茶核心产区”“中国茶业百强县”。同时,松溪“百年蔗”种植于清雍正四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宿根蔗,先后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 三是人杰地灵。历代共有28人考取进士。北宋有刚正廉明的御史中丞吴执中,南宋有抗金护驾名臣陈戬,明代有政绩卓著的真宪时和“百粤文宗”魏濬——其所著的《易义古象通》八卷都收入《四库全书》。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及元代学者杨缨等都曾先后在松溪城南湛卢山“吟室”讲学授徒。
四是文脉深厚。松溪县是中国宝剑之乡,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在湛卢山铸就名扬天下的“湛卢宝剑”,位列中国古代五大名剑之首;宋代九龙窑青瓷工艺精湛、享誉东南亚和日本等地;松溪版画秉承古代建安刻版印刷遗风,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我县曾蝉联五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版画)之乡”。湛卢宝剑、九龙窑瓷器、松溪版画被誉为“松溪三宝”。五是红色热土。松溪县是革命老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1929年6月,以松溪路下桥为中心的建(瓯)松(溪)政(和)农民暴动,树起闽北土地革命斗争第二面红旗。1929年12月,中共松溪特支成立。1933年6月,建松政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在风云激荡的革命战争年代,坚持“红旗不倒”直至新中国成立。位置境域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县境介于东经118°33′~118°55′,北纬27°24′~27°51′之间。按公路里程计算,东去庆元县城48千米,东南至政和县城27千米,西至建阳县城107千米,北抵浦城县城75千米。 [7] 县域面积10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松溪县地处仙霞岭南端和洞宫山余脉交汇,中低山环绕县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县境中部溪流两岸,在山地与河谷平原之间,错综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间盆谷。构成松溪县四周环山中央低陷的层状总体地貌特征。松溪县全县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在北部溪东乡的龙头山,海拔1349米,最低点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干流依地势自东北入境斜贯西南。 松溪县全县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40座,多分布在县境四周。主要山峰有湛卢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主峰湛云峰海拔1230米;龙头山,主峰海拔1349米,是松溪境内最高峰;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1031米;百丈山,主峰海拔1243米;长龙岗,主峰海拔14米;鸡蛋岗,岗顶海拔1182米。 气候松溪县地处北纬27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冬长,春秋较短;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热同期,光照、温度、降水地域差异明显;气象灾害频繁出现。 洪涝主要集中在五、六月,7~9月的台风有时也会导致灾害。松溪县全县各地年平均降雨量1557~1743毫米。 水文松溪县境内多为山地。雨水充沛,水系发育。境内支流密布,形成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境内河流大部为松溪水系,属闽江水系建溪支流,发源于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南麓,在庆元县境内称松源溪,经马蹄岙进入县境后称松溪,流域面积占松溪县全县总面积95.5%。另有郑墩的青山、祖墩的严地等小溪涧属南浦溪水系。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条,河流总长30千米,河网密度为0.22千米/平方千米。松溪河在县内的主要支流有:杉溪、花桥溪、渭田溪、竹贤溪、吴村溪、七里溪、水口溪、新铺溪、外屯溪等。松溪河每年4~6月为洪水期,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 自然灾害寒害,主要是影响双季稻的“三寒”,即倒春寒、梅雨寒、秋寒。干旱,危害程度以夏旱为主,次为秋旱、再次为春旱。洪涝,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的五、六月,7~9月的台风有时会导致灾害。冰雹,大都出现在3~5月。旧县、渭田、溪东、郑墩、茶平属多雹区。大风,一般出现在3~9月,7、8月最多。 矿产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松溪境内已发现的矿区、矿点、矿化点、异常点共38处,主要有钨矿、磷铁矿、大理石矿、萤石矿、花岗岩矿、石英矿、陶瓷土、铁砂、白云母矿、钾长石矿等。 森林资源截至2020年3月,森林覆盖率75.5%,绿化程度93.3%。 动植物资源松溪县边缘地带,森林茂密。诸如周墩、古術、榉上、黄沙等地,盛产松、杉、毛竹及楠、樟,还有虎、豹、猕猴、麂、獐、羚羊及鹧鸪、白鹇等珍禽异兽栖息其间。
位置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县境介于东经118°33′~118°55′和北纬27°24′~27°51′之间。按公路里程计算,东去庆元县城48公里,东南至政和县城27公里,西至建阳县城107公里,北抵浦城县城75公里。境域 三国吴建东平县,其时县境含今松溪和庆元、政和县部分地域。五代南唐建松源县时,县境为今溪东、渭田、旧县、河东、茶平、松源(不含钱园桥行政村)等乡镇和介于庆元、政和两县之间的一块飞地遂应场(今政和县锦屏村)。 宋至道二年(996),建安县的兴唐里(今郑墩镇西南部)、杉溪里(今郑墩镇东北部、花桥乡南部、松源镇钱园桥行政村)和浦城县的上元里(今祖墩乡除严地村以外的地域和花桥乡的北部)划归松溪县管辖,县境范围扩大。此后元、明、清各朝代境域不变。 民国30年(1941),遂应场飞地因不便管理,经内政部批准划归政和县管辖。同年,花桥乡的上洋头、黄竹串两个自然村划归浦城县管辖。 现县境北自松溪、浦城、龙泉三县交界点娘天黑路起,迤逦东南行经黄土隘、龙头山、仙庄隘、外岗寨、木城隘、百丈山、黄坑关至四枕岗头,与浙江省龙泉、庆元接壤,界长57.4公里(水平距离,下同)。自四枕岗头转西南行经寨岭隘、白云岩、雷打岩转西北行经红门隘、柯厝桥至金峰山,与政和县毗连,界长50.4公里。县境西部有建阳县的凤凰、枫坑、北盂坑等村落境地楔入松溪县花桥、郑墩两乡境内,界长20.5公里。县境西北从塘边的六村以西500米处,沿山脊北行经半天仔,折东北行经刘源西北的翁源隘、下仓村西的仙锋山,沿北行经严地村西径距1.4公里处,继续北行至山镇西北五里牌岗,折向东北至鸡蛋岗、盔甲岭凉亭、王白坝、观音尖至娘天黑路,与浦城县为邻,界长54公里。全县境界总长182.3公里。 县境东至百丈山,西至半天仔,东西宽约34公里;北起娘天黑路,南至雷打岩,南北长约49公里。县境南宽北窄,形似桑叶。全县土地面积1043平方公里,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0.86%。[4]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东平县,宋开宝八年(975)改名松溪县。历属永安军、建州、建宁路、建宁府、建安道。1949年5月14日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南平地区、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两度与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 2000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2453人,其中: 松源镇 33201、 郑墩镇 16891 、渭田镇 22038 、河东乡 13512 、茶平乡 13109 、旧县乡 13450、 溪东乡 11136、 花桥乡 10944人、祖墩乡 8172人。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3年,松溪县辖3个镇、6个乡:松源镇、郑墩镇、渭田镇、河东乡、旧县乡、溪东乡、花桥乡、祖墩乡、茶平乡。 2003年末,户籍人口15.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万人。 2008年,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松源镇,设立松源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