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宣传片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宣传片
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成立于1987年11月,地处厦门岛北部,八山横贯两水,三面海域环抱,与金门岛隔海相望,陆地面积72.26平方公里、占厦门岛48%,辖5个街道59个社区,总人口99.6万人,近年先后获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示范区、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全省文明城区、全省平安先进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23年1-9月,全区实现GDP1232.25亿元、同比下降0.9%,总量排名全市第二,增速排名全市第五。 特区基因深厚。1980年,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破土动工;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湖里亲笔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随后经济特区范围扩到厦门岛,2010年扩至厦门全市。 基础设施完备。位于厦门市域中心,拥有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高崎机场、邮轮码头、火车货运站、五条陆路出岛通道、厦金航线、第二西通道及正在建设的第二东通道都在湖里辖区,地铁密度全市最高。
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成立于1987年11月,地处厦门岛北部,八山横贯两水,三面海域环抱,与金门岛隔海相望,陆地面积72.26平方公里、占厦门岛48%,辖5个街道59个社区,总人口99.6万人,近年先后获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示范区、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全省文明城区、全省平安先进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23年1-9月,全区实现GDP1232.25亿元、同比下降0.9%,总量排名全市第二,增速排名全市第五。 特区基因深厚。1980年,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破土动工;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湖里亲笔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随后经济特区范围扩到厦门岛,2010年扩至厦门全市。 基础设施完备。位于厦门市域中心,拥有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高崎机场、邮轮码头、火车货运站、五条陆路出岛通道、厦金航线、第二西通道及正在建设的第二东通道都在湖里辖区,地铁密度全市最高。
湖里区是厦门市为适应改革开放、特区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于1987年11月新成立的一个行政区。 1979年11月,中央决定在厦门设置社会主义经济特区。1980年7月,经福建省、厦门市协商研究,划定厦门岛上西北部禾山乡湖里大队2.5平方公里为特区范围,由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下属的特区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征地,进行“五通一平”、营建厂房、道路,管委会也同时开始了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1984年3月,中央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包括鼓浪屿);1985年 8月,又赋予厦门经济特区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并酝酿设置特区管理线。这样就有必要将原属郊区(区政府在岛外集美镇)管辖的禾山乡划归市区管理。 1987年7月,国务院(87)104号文批复撤销厦门市郊区和湖里工业管理局,在厦门岛北部增设湖里区。1987年11月湖里区正式成立,隶属厦门管辖。 2004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禾山镇,设立禾山、江头和金山3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