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伊州区宣传片
新疆克拉玛依市伊州区宣传片
于2016年1月撤市(县级)设区,辖区面积8.56万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19个乡镇、2个管委会(哈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东郊开发区管委会),共63个社区、92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与面积。伊州区位于新疆东部,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之称,是新疆的东大门。辖区东西长约404公里,南北宽约322公里,面积8.56万平方公里。北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相连;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接壤;东毗甘肃省肃北县、瓜州县、敦煌市;西邻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鄯善县;东北与蒙古国隔山相望,国界线长49.2千米。 自然环境方面。伊州区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腹地,地形特点:“两山夹一盆”,北部东天山余脉;东部、南部高原地带;中部、西部是哈密盆地。地形北高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伊州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10.5℃,年平均降水量44.3毫米,无霜期205天。多大风,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3347.7小时。全年Ⅱ级良以上天数335天,达到91.8%。辖区内河沟27条,区域水资源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年径流量4.3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5亿立方米(含兵团及地区直管单位用水)。
能源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优势明显,是自治区乃至全国少数矿产资源密集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探明矿种88种、占全疆63.8%,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8种,贵金属矿产4种,稀有金属矿产5种,稀土、稀散元素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56种;矿区(床)402处(含共生、伴生矿种),其中大型矿区28处,中型矿区51处,有铁、铜、镍、铅、锌、钼、金、钨等地下非煤矿山54处、尾矿库27座。风能光能资源丰富,风区面积占全疆66.3%,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充裕地区之一。被列为全疆7个制造业基地之一,被确定为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热基地和光伏基地,是“疆电外送”的重要枢纽和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火电打捆外送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疆煤外运”基地。旅游方面。全区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9家(4A旅游景区4家、3A旅游景区3家、2A级2家)、旅行社20家、星级宾馆7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3家),星级农家乐105家,建设民宿51家,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回城乡阿勒屯村、天山乡三道沟村、白石头乡松树塘社区)。经济运行情况。2022年,伊州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9.72亿元,增速3.5%,占全市61%,生产总值在自治区14个地州中心城市中排名第4位,增长速度位列第7位;完成地方规模以上工业155.25亿元,增速3.2%,占全市4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4亿元,增速9.7%,占全市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58亿元,增速18.8%,占全市5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299元、23316元,增长2.5%、5.9%;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6%。历史文化方面。伊州区在历史长河中,西域文化、中原文化、丝路文化、草原文化、屯垦文化、红色文化、多民族文化等在这里交融荟萃,留下十二木卡姆、西域遗珠哈密维吾尔刺绣以及白杨沟佛寺遗址、白杨河汉唐古城、哈密回王府等众多文化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作为伊州区的红色教育资源,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十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