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宣传片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宣传片
【地理位置】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东临临洮县、南接渭源县和临潭县、西靠和政县、北连广河县,于1940年建县。康乐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之要冲、各民族“茶马互市”的活跃区。距省城兰州108公里,属兰州一小时经济圈,是兰州前往甘南藏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兰西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境内洮河、冶木河东畔北流,临康和二级公路和康冶二级公路贯穿全境,即将建成的S36临康广高速公路是连接G75兰海高速和G1816乌玛高速的重要通道,构建了内畅外联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使康乐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自北魏以来,境内先后设过蓝川、安乐、长乐、水池、党川等郡县。历史上分别隶属陇西、狄道、洮岷、河州等州县管辖。境内有丝绸南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横穿东西。 【行政区划】全县国土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辖5镇10乡,152个行政村,1618个村民小组,4个城市社区(新治街和城东、城北、滨河社区)。总人口30.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85%。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蒙古、哈萨克等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61%,有信教群众16.1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52.49%。 【经济指标】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95亿元,同比增长7.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8.55%;固定资产投资22.44亿元,同比增长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亿元,同比下降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5536元,增速3.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890.2元,增速7.5%;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下降5.04%;全县有规上工业企业6家,新增2家;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2亿元,增长5.58%;贷款余额41.8亿元,增长11.5%。 【自然资源】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农牧交汇地带,境内海拔1898—3908米,平均海拔2015.8米,年均气温7.1度,年降雨量638.5毫米,日照数1837小时、无霜期141天,地貌总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属于黄土丘陵和河谷阶地类型,素有“胭脂三川米粮川”的美誉。全县耕地面积57.89万亩,林地总面积19.28万亩,草原14.216万亩,2022年新增造林1.3万亩,累计营造林7.49万亩(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森林覆盖率14.12%,2016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20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县城。境内有太子山、莲花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29%。有北山林场、风转磨梁林场和红山林场等3个国有林场,总面积0.55万亩。管护林地总面积21.38公顷。境内河谷纵横,群峰迭翠,风光秀丽。白石暑雪、药水灵津、麻山雄关、亥姆晨烟、走龙飞瀑、悬崖古道、古木擎天、古殿雄阁、虎狼锁钺等十大自然景观汇萃了高原之粗犷、农区之田园、牧区之草畜、旅游山水之精华。已开发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药水峡森林公园、草长沟、胭脂湖、竹子沟、白桦林、牡丹谷、西蜂窝寺、线家楼等14个旅游景区景点,其中4A级旅游景区2处(胭脂湖景区、草长沟景区),3A级旅游景区4处(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竹子沟景区、白桦林景区、河口景区),莲花山主峰海拔3578米,集险、秀、美、奇、灵于一体,因形似莲花而驰名。 【传统文化】康乐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之要冲、各民族“茶马互市”的活跃区,是貂蝉故里,胭脂赤兔马的产地。历史上曾有羌、狄、氐、匈奴、吐谷浑、鲜卑、吐蕃等古民族生产生活。全县有文物保护遗址13处(国家级1处,省级1处),在边家林、椿树、塔关、丰台、寺址、地寺坪等地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多处,有莲花山花儿、民间美术麦秆贴画、传统工艺竹柳编织、关北制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三国志》中关羽胯下的赤兔马和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就出自康乐。建成了全省唯一一个以农耕牛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莲花山花儿会”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年一度传统的“六月六莲花山花儿会”,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悦耳的洮岷“花儿”,吸引了八方游客。1936年8月9日至9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我县莲麓、景古、五户一带驻扎历时52天,现保存有缐家楼和石家楼2处红军长征遗址,我县是全州唯一一个红军长征经过的县份。 【特色产业】康乐立足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工业经济、旅游等产业。康乐县是甘肃省养牛大县,已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国家级1家),牛饲养量15.6万头,羊存栏24.23万只,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康美集团引领带动,中国十佳牛肉品牌康美牛排等230个产品畅销全国,“康美农庄”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华润五丰公司年存栏能繁母牛3500头标准化肉牛繁育园区即将投产,牛羊全产业链正在加速完善。积极培育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1万亩、年产8600吨,高原夏菜产业3万亩,以当归、党参、黄芪、柴胡为主的中药材产业5.3万亩,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康乐正朝着打造甘肃省香菇之乡、重要蔬菜供应基地的目标阔步前行。工业是康乐最具潜力的产业,投资11.3亿元建设工业集中区,先后引进甘肃建投装备公司、康成东业玻璃加工等10家企业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建筑建材为主导的产业聚集区和企业孵化区,规上企业由2021年的2家增加到8家。规划占地2000多亩的工业园区即将启动建设,园区平台支撑和产业承接能力极大增强。劳务是康乐最具竞争的优势,全县有劳动力14.08万人,青壮年劳动力9.8万人,年均培训劳动力1.5万人,每年输转劳动力7万多人。康乐是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甘肃省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有胭脂湖、草长沟2个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莲花山、竹子沟、白桦林、河口4个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先后荣获最美中国生态旅游胜地、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多项称号。 【县城规划建设】按照“东连西延南提北拓”县城发展战略,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镇建设用地2145亩。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投资31.26亿元实施项目25项,康临一体化中原大桥至虎关桥道路、景悦府商住小区等项目顺利推进,高丰路至G248连接线建成通车,打通苏集河南滨河路断头路,县城供排水管网完成升级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2735户、老旧小区改造486户,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全面启用、新增停车位2406个,建成充电桩46座,县城形象品位、承载能力、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持之以恒扮靓城市颜值,实施城市生态加密和胭脂湖景区提标扩能工程,新建口袋公园2处,栽植各类花卉7.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9平方米。 【乡村振兴】康乐曾是国家“三区三州”、全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重点县,贫困发生率高达30.98%,2020年89个贫困村、9.8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整县实现脱贫摘帽。全县共识别监测对象1360户6266人,投入帮扶资金5.97亿元实施产业、就业等6个方面项目121个,其中:东西部协作项目28个5711万元,中央定点帮扶项目55个2990.96万元;扎实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编制完成150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152行政村村庄规划全覆盖,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12个;全县投入财政衔接资金40866万元(占财政衔接资金62.13%)用于脱贫产业发展,倾斜支持20个示范村建设,创建省级示范村5个、州级4个、县级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