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甘井子区宣传视频
辽宁省辽阳市甘井子区宣传视频
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东北与金州区接壤,南与沙河口区为邻,西南与旅顺口区毗连,东、南临黄海,北濒渤海。 甘井子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全面覆盖,周水子国际机场、新机场、大连北站、沈海高速出口、大连港客运滚装码头汇聚于此,是大连市对外交通、贸易、物流的重要枢纽。 甘井子区产业体系健全,聚集了中国一重、中远船务、大船重工、大连华能等龙头企业,逐步成为国内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及研发基地。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大连市的“生态后花园”,拥有国家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多年来,全区各项经济指标一直位居东北地区前列,是全国闻名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区,获评“中国百强区”、“中国创新百强区县”,被誉为“中国文艺鼓乐之乡”、“辽宁贝雕之乡”。
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是连接主城区与新市区的纽带。地理坐标北纬38°47′~39°07′,东经121°16′~121°45′。面积502平方千米,西南部宽,东北部窄。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35千米。东北与金州区(金普新区)接壤,南与沙河口区为邻,西南与旅顺口区毗连,东、南临黄海,北濒渤海。区境北部陆地处大连市区的咽喉要道,铁路、公路形成网络。位于南关岭地区的大连北站为哈大高速铁路干线终点,是东北地区铁路的重要枢纽之一。域内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国内外航线四通八达。海岸沿线有专业码头多处,海运发达。甘井子区党政机关驻甘井子区明珠广场1号。 战国时期甘井子地区属燕辽东郡(治襄平,今辽阳市)辖地。秦沿袭旧制。西汉时属辽东郡沓氏县。三国时期魏改沓氏县为东沓县。西晋时属辽东郡(国)北丰县(今瓦房店市)。东晋时期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属地,归平州辽东郡管辖。自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今瓦房店市境内)辖地。辽代归苏州(金州)来苏县管辖。金代属东京路辽阳府复州化成县,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升化成县为金州,全区境属金州辖地。元代属金复州万户府辖之哈斯罕千户所。明代属金州卫辖之中左千户所。清代先后归宁海县、金州厅旅安社管辖。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迫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旅大沦为俄国租借地。俄国统治当局置关东州厅,下设金州、貔子窝、亮甲店、旅顺和岛屿5个行政区,金州、旅顺、貔子窝3个市和达里尼特别市。其时,小平岛、岔沟、营城子属旅顺行政区;革镇堡、辛寨子、柳树屯、臭水子一带属金州行政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俄国侵占旅大,先设金州、大连“军政署”,不久即撤军政署,改设“关东州民政署”。1906年9月,置“关东都督府”,1919年改称“关东厅”,1934年改“关东局”,下设“关东州厅”。其下设旅顺、金州、普兰店、貔子窝4个“民政署”和大连、旅顺2个市。今甘井子区域当时分属大连、旅顺及金州“民政署”。1937年,海猫屯会、周水子会改为区,划入大连市“役所”。小平岛会、栾家屯会、岔沟会、革镇堡会及周水子会的一部分划归旅顺“民政署”;南关岭会、大连湾会及海猫屯会的一部分划归金州“民政署”。1944年冬,原旅顺民政署所辖营城子会、小平岛会、栾家屯会、岔沟会、革镇堡会和金州“民政署”所辖的南关岭会、大连湾会改为区建置,划归大连市“役所”管辖。1945年8月22日,大连解放。同年11月8日,大连市人民政府成立。1946年1月,大连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是域内首次设置县级政权。大连县辖甘井子、南关岭、革镇堡、西山、营城子、岔沟、大山、小平岛8个区。1946年5月,大山区并入小平岛区,大连县改辖7个区。各区置区公所。1949年12月18日,区公所改称区人民政府。1950年12月,大连县撤销,将原辖区西山区并入沙河口区,设甘井子、营城子、小平岛3个市辖区,隶属旅大市人民政府。1955年4月,区人民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1956年8月,小平岛区与营城子区合并,置大辛寨子区,隶属旅大市人民委员会。1959年8月,撤销大辛寨子区,辖区分别划归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和旅顺市。1960年4月,甘井子区人民委员会改称甘井子区人民公社。1961年6月,恢复甘井子区人民委员会称谓。1968年5月,甘井子区人民委员会改称甘井子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8月,恢复甘井子区人民政府称谓。1984年1月,金县大连湾乡划归甘井子区。2008年9月,凌水街道划归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代管。2015年,经大连市政府批准,七贤岭街道办事处成立,由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代管。
甘井子区地处北半球的暖温带、亚欧大陆的东岸,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兼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集中,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35℃左右,年极端最低气温-28℃左右,无霜期180~200天。年降雨量550~800毫米,旱年多于涝年。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7级或7级以上大风日数沿海每年40~65天,内陆每年10~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2800小时,日照率60%左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4%~70%。年平均雷暴日数18~26天。年平均大雾日数10~30天。 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大风日数偏少,大雾日数偏多。气温。全年,全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偏高,春、夏、秋、冬四季均偏高。全区年平均气温11.3℃,比常年偏高0.9℃,是自2014年连续第八个气温偏高年。全区春季平均气温为10.6℃,比常年高1.0℃。全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3℃,比常年高0.3℃。全区秋季平均气温为13.5℃,比常年高0.2℃。全区冬季平均气温为-2.7℃,比常年高0.5℃。全年,全区6月平均气温偏低,其他各月均偏高。与常年相比,6月气温偏低0.1℃,其他各月气温偏高0.1~2.1℃,其中2月、3月和12月显著偏高。降水。全年,全区平均年降水量836.9毫米,比常年(613.0毫米)偏多37%,为1969年(7个国家级观测站全部开始有降水观测)后平均年降水量第五多。全区春季平均降水量136.8毫米,比常年多四成。全区夏季平均降水量374.2毫米,与常年基本持平。全区秋季平均降水量298.5毫米,比常年偏多187.9毫米,多1.7倍,为196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区冬季平均降水量29.1毫米,比常年多五成。全年,全区1月、3月、4月、6月、9月至11月降水异常偏多,2月偏多,其他各月降水偏少。1月、3月、9月至11月降水偏多1.2~2.3倍,其中9月、10月均为1969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日照。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243小时,比常年偏少307小时。全区春季平均日照时数663小时,比常年少不到一成。全区夏季平均日照时数509小时,比常年少不到二成。全区秋季平均日照时数513小时,比常年少二成。全区冬季平均日照时数558小时,接近常年。全年12月,日照时数偏多;6月和9月异常偏少;3月和10月显著偏少;其他各月偏少。相对湿度。全年,全区年平均相对湿度67%,与常年持平。各月相对湿度55%~88%,与常年相比,1月至3月、6月、7月、9月至11月偏高1%~15%,其他月份偏低1%~9%。大风。全年,甘井子区平均大风日数21天,比常年少5天。4月和12月大风日数最多,全区平均3.6天。大雾。全年,全区年平均大雾日数54天,与常年相比多17天。7月大雾日数最多,全区平均为12天。雷电活动。全年,甘井子区探测到雷电云地闪回击43977次,其中正闪11440次、负闪32537次。雷电初日出现在2月25日,闪电强度为49.8千安;雷电终日出现在12月9日,闪电强度为78.9千安。全年,全区雷电日数为96天。全区雷电活动几乎覆盖全年12个月,雷电活动明显集中于8月、6月、7月(其雷电总数占全年雷电总数的73.50%),其中8月为全区雷电闪击发生最多的1个月,发生雷电闪击16364次。从正负闪的图例来看,正闪明显少于负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