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金州区宣传视频
辽宁省辽阳市金州区宣传视频
大连金普新区设立于2014年6月,是全国第10个、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是19个国家级新区中陆域面积最大的新区,常住人口161万。大连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大连保税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关,委托新区管理。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新区管理。大连金普新区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背靠广袤的东北大地,濒临浩瀚的黄渤两海,是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空门户,也是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位置举足轻重,作用不可替代。
一、新区概况 大连金普新区设立于2014年6月,是全国第10个、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是19个国家级新区中陆域面积最大的新区,常住人口161万。大连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大连市金州区人民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大连保税区管委会、普湾经济区管委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关,委托新区管理。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新区管理。大连金普新区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背靠广袤的东北大地,濒临浩瀚的黄渤两海,是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空门户,也是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位置举足轻重,作用不可替代。 二、战略定位 金普新区的战略定位是“一地一极三区”,即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区。 三、发展优势 1.功能齐备的对外开放高地。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开放热土、活力源泉和对外窗口,也是大连乃至辽宁、东北改革开放事业的发源地。1984年10月15日,被誉为“神州第一开发区”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奏响了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强劲序曲。此后,这里又相继诞生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成为全国拥有国家级功能区最多、最全、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 2.优势集聚的现代产业基地。全区现有各类企业5万多家,其中外资企业5000多家,引进了包括美国英特尔、辉瑞制药、德国大众、日本佳能等来自世界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近100个项目。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整车及零部件、港航物流等多个产业集群,初步构建起以工业为主导,以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 3.四通八达的重要交通枢纽。新区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和黄渤海经济圈关键地带,是大连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有10万吨级集装箱、30万吨级原油和矿石、大型粮食和汽车滚装等现代化专业泊位,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个,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和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年货物吞吐量3.3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30.1万标箱。新区比邻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有22条国际航线、158条国内航线,年旅客吞吐量1415万人次。位于金州湾的大连新机场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每年进出港旅客将达到3000万以上。沈大高速、丹大高速、哈大高铁、丹大快铁等多条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铁路在此交汇,金普城际铁路、渤海大道即将通车,集疏运体系非常便利。即将开工的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将以“桥隧结合”的方式开辟一条新的连接大连主城区与金普新区的快捷通道。 4.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汇沃土。这里曾经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城,也是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开放活力的创业热土。改革开放以后,“拓荒牛”精神在这里凝聚弘扬,中外企业在这里合作发展,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已然成为金普新区的区域文化特色。按照外国教学大纲设立的美国学校、日本学校、枫叶国际学校和图书馆、大剧院等配套设施,可以使中外人士子女在这里接受到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有利于在学生时代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多元发展。想事有创意、干事有激情、成事有影响,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成功的核心文化理念已经根植于广大新区人民心中,并转化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自觉行动。
金州名称,始于金代。战国时期属燕辽东郡。汉置沓氏县,仍属辽东郡。两晋、前燕、前秦、后燕时期属平州辽东郡。后燕光始四年(404年),高句丽割据辽东,于金州地置卑沙城(大黑山山城)。唐代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辽代属东京道辽阳府。金代袭辽制,置苏州,属东京路辽阳府。金皇统三年(1143年),降苏州为化成县。金贞祐四年(1216年),升化成县为金州。金州之名自此始。元代,废金州并入盖州路,后又并入辽阳路。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金州,属山东行中书省。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金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废除州制,专行卫制,治所在今金州城。清代,初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始设金州巡检司,隶海城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金州巡检司,设宁海县,隶奉天府。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熊岳副都统衙门移驻金州,隶盛京将军;同年,升宁海县为金州厅,设海防同知衙门,驻金州城西街,隶奉天府。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侵占辽东半岛,于金州设军政署,实行军事统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金州厅与金州协领衙门建制恢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沙俄舰队侵占旅顺口,在金州地区设“金州市”“金州行政区”,属关东省。民国二年(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改金州厅为金县,隶奉天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金县直属辽宁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金州,实施军管;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县政府成立,属旅大行政联合办事处。1949年12月19日,金县政府改称金县人民政府。1984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在金县大孤山乡马桥子村。这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15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启动。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批准金县撤县建区,称大连市金州区。1992年5月13日,大连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0月4日,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0年4月9日,大连市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大连金州新区成立。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这是国内第10个、东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范围包括大连市金州区全部行政区域和普兰店市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299平方公里。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4月10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在金普新区挂牌,面积59.96平方公里。
一、土地资源(数据来源:金普新区官方网站的大连金普新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金普新区耕地37603.38公顷(56.41万亩),园地24703.29公顷(37.05万亩),林地41293.63公顷(61.94万亩),草地8601.98公顷(12.9万亩),湿地7745.15公顷(11.62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248.87公顷(70.8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9315.78公顷(13.9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728.92公顷(23.59万亩)。二、矿产资源 大连市金普新区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液体矿产资源较少,无金属矿产。目前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9种,现进行开发利用的矿产有8种。矿产地有71 处,其中,资源储量规模达到大型的有3处,占总数的4.23%,中型有13处,占总数的18.31 %,小型及以下有55处,占总数的77.46%。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重要矿产主要有地热、矿泉水等。 石灰岩主要赋存在复州湾、炮台、七顶山、大魏家、三十里堡和石河等,以水泥用石灰岩和熔剂用石灰岩为主,此外还赋存有大量的建筑石料灰岩。其中,水泥用石灰岩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第一位。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金普新区东南部沿海一带,以地温梯度增温型为主,资源储量规模较小、温度低、埋藏较深。矿泉水资源少量,分布在金普新区东部山区。三、森林资源情况 金普新区林地总面积40729公顷,森林面积31611公顷,森林覆盖率33%。生态公益林面积31027公顷,其中国家公益林6925公顷,地方公益林24102公顷。我区林木种类主要为柞树、黑松、刺槐,有乔木林31565平方公顷,特规灌木林46公顷。四、自然保护地情况 金普新区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7个。其中: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海洋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