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灵丘县招商宣传视频
山西省灵丘县招商宣传视频
灵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距北京直线距离198公里,到雄安新区直线距离160公里。全县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6个行政村,总人口21.27万。
灵丘历史悠久,因战国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灵丘地势险要,古有“燕云扼要”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林彪、聂荣臻、王震、杨成武等著名将帅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灵丘资源丰富,有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12大类40多个品种,其中金、银、铜、铁、锰、铅、锌和珍珠岩、沸石等储量可观。有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5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有平型关大捷遗址、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359旅旅部旧址等;古色旅游资源有赵武灵王墓、北魏觉山寺、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等;绿色旅游资源有空中草原、桃花溶洞、唐河大峡谷等。水资源储量达2.7亿立方,占全大同市近四分之一。
灵丘县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998年团中央开始定点帮扶灵丘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确定为山西省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试点县。2019年4月经山西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 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13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40.49亿元,同比增长9.7%;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31亿元,同比下降17.31%,增加值同比下降14.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28亿元,同比下降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33亿元,同比增长0.8%。【位置】灵丘县地处黄土高原,晋东北边缘,大同市东南端,位于北纬39°03′~39°38′,东经113°53′~114°32′之间,太行山、五台山、恒山三大山脉交汇处。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南山、川下、北山三个差异明显的气温带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面积】灵丘县国土面积2732平方千米,耕地3.9万公顷,园地面积4.4万公顷,草地面积14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面积0.7万公顷,交通运输面积0.2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0.4万公顷,其他面积总计3.6万公顷。灵丘县是大同市第一大县,山西省第四大县,【地形】灵丘基本地貌由三部分构成。其中,85.8%属土石山区,8%属丘陵,6.2%属平川。地理特点是山多、坡多、沟多。境内大小山峰500余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55座,2000米以上3座,太白山主峰海拔2234米。中、东部山峰属太行山余脉,西、北部山峰属恒山南延。最低海拔独峪乡花塔村冉庄河出口处558米,该地被誉为“塞上小江南”。全县牧坡面积9万公顷,利用6.33万公顷。【气候】灵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降雨少,风沙多,常出现春旱;夏季雨量集中,分布不均匀,常遭受伏旱和冰雹危害;秋季凉爽,降雨时多时少,年季变化大,多雨年常造成大秋作物返茬和冰雪霜冻危害;冬季较长,空气干燥,气候寒冷,对越冬作物不利。灵丘气候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南北气温、湿度、无霜期等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适宜多种经济作物。【土壤】灵丘县土地总面积27.32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9万公顷,占总面积12.5%。耕地中水浇地0.08万公顷,旱地3.33万公顷。灵丘土壤4个土类、10个亚类、26个土属、71个土种。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灵丘东北部柳科乡甸子山凤凰尖一带的山顶平台和缓坡处。海拔2000米以上,面积360公顷。根据成土过程划分山地草原甸土1个亚类、1个土属、1个土种。棕壤:分布于太白山海拔1800米以上山顶缓坡平台上,总面积108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0.4%。根据成土过程分为生草棕壤1个亚类、1个土属、2个土种。褐土:是主要的农业土壤。海拔800米~1800米高处均有分布,总面积26.51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97%。褐土分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淡褐土性土、淡褐土、草甸褐土5个亚类。草甸土:分布于唐河两岸及南山河谷阶地上,面积0.68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2.5%,该土类所处地势平坦,地下水位在1.5米~2.5米之间,水源充足,肥力高,是受生物气候影响较小的一种隐域性土壤。成土母系多系近代河流冲积物,因各河流的上游母质不同、河性差异,以及河床远近不同、沉淀物错综复杂,质地差异较大。分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沼泽化草甸土3个亚类。【植被】灵丘县有广阔的牧坡草场和森林植被。全县牧坡草场总面积146820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53.74%,覆盖率70%以上。森林面积3.53万公顷,分布全县各地。灵丘牧坡草场分4类,即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灌丛草地类、灌木草丛类。【野生动物】灵丘县鸟类14目、37科、171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禽2种,二级保护珍禽7种,具有保护价值的鸟类52种。从植被类型方面调查发现,鸟类数量最多的地域为灌林丛中及河流湿地边,以雀形目小鸟种类数量最多;次之为针阔混交乔木林中,为中型鸟类,主要有喜鹤、红嘴蓝鹤、戴胜等鸟类,鸡形目雉鸡类;植被稀疏岩石裸露沟谷主要有鸽形目鸠鸽等鸟类、华形目鹰科鸟类。优势种约40种,常见种21种。【水资源】灵丘县全县水资源总量23396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2071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16648万立方米,重复量1396万立方米,出境水量17498万立方米。2020年,灵丘县水库蓄水量476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8925万立方米。2020年,总4237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282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420万立方米,生活用水量950万立方米。城镇居民每人每天用水量0.02立方米,农村居民每人每天用水量0.04立方米。灵丘县境内主要河流为两系十河,均属海河流域。以唐河为主要干流,河水基流量2.41立方米/秒,流经灵丘4个乡(镇),境内全长58千米,流域面积1768平方千米,由下北泉村出境,汇入河北省涞源县大清河。以冉庄河为主要干流,河水基流量0.35立方米/秒,经花塔村出境,汇入河北省阜平县大沙河。全县有3个万亩自流灌区和2个万亩电灌站,小水电站4处,装机容量2075千瓦。【矿产资源】灵丘县初步探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藏40余种,其中有较高开发价值30余种。开采的有花岗石、大理石、珍珠岩、石英石、金、银、铜、铁、锰、煤等20余种。黄金储量20吨、白银2000吨、铜10万吨、锰矿石400万吨、铁矿石9000万吨、石灰石500亿立方米、花岗石100亿立方米、沸石3.6亿吨、磷灰石2.9亿吨、大理石2.5亿吨、珍珠岩6000万吨、石英石5000万吨、石棉3300万吨。铅、锌、钼、长石、蓝晶石、冰洲石、蛭石、云母、方解石、黑砂石、软玉石、萤石、硫磺、膨润土、高岭石、矸石、黏土等矿藏储量也很大。花岗石“贵妃红”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地区。铜矿、银矿、锰矿储量大,分布集中。【区划沿革】民国元年(1912年)灵丘县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属山西省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阎锡山将山西划为7个行政区,灵丘属第一行政区(驻五台,领17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第一行政区中的8县划为,第十行政区,灵丘属之。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42年~1945年)灵丘又属第一行政区。日本侵略军侵占大同地区后,于民国二十六年10月(1937年)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辖雁北13县。民国二十八年9月(1939年)伪晋北自治政府改称晋北政府。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伪晋北政府改称大同省公署。抗日战争期间,灵丘为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隶属晋察冀边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20日日军侵占灵丘城,10月23日八路军115师收复灵丘城,成立灵丘县抗日民主政府,并创建以灵丘、广灵、蔚县、涞源、易县五县行政委员会(驻上寨)。11月中共晋东北特委划为一、二两个分区特委,灵丘属一特委领导。12月上寨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辖上寨、下关、冉庄、南城(今涞源县南城乡)。灵丘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城关、三山、东河南、赵北4个区,不久王庄堡归属灵丘为5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中共五地委在下寨南成立,灵丘由一地委改属五地委领导。9月22日晋察冀边区察南雁北办事处在雁翅成立,灵丘属之。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察南雁北办事处撤销,灵丘属晋察冀边区第二专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二专署重新划县界。灵丘县9、10、12区划归浑源县,2区划归广灵县,灵丘县重编为6个区:1区龙玉池,2区银厂,3区冉庄,4区上寨,5区下关,6区招柏。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晋察冀边区设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行政公署,灵丘县属冀晋行政公署的第五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30日日军被赶出灵丘城,灵丘县全境解放。6月,王成庄、赵北、史庄3个区重新划归灵丘,全县划为10个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灵丘所在的雁北由第五专区改为第一专区。石家田、柳科重新划归灵丘。全县由10个区改划为8个区。同年10月阎锡山派任玉玑在大同组织国民党灵丘县流亡政府,任以“山西省灵丘县政府驻同办事处”名义挂牌办公。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国民党灵丘流亡县政府迁到广灵县北关。11月冀晋区与察哈尔省合并为北岳区,灵丘等雁北各县属之。全县8个区改划为36个小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1日,国民党灵丘县流亡政府县长任玉玑被解放广灵县城的解放军俘虏,该“政府”自行解散。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北岳区与冀热辽区合并重建察哈尔省,灵丘所在的原北岳一专区改为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灵丘仍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年末,灵丘全县新编为7个区,辖224个行政村。1952年12月13日,察哈尔省撤销,灵丘县所在的雁北专区重归山西省。1958年9月,浑源县王庄堡、中庄铺、温庄堡划归灵丘县管辖。1959年1月29日,雁北专区与忻州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灵丘属之。1960年王庄堡、中庄铺、温庄堡重归浑源管辖。1961年5月,晋北专区复分为雁北、忻县两个专区,灵丘仍属雁北专区。1978年雁北专区改称雁北行政公署,灵丘仍属之。1993年7月地市合并后属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