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县 瓷都后花园 ———秀美浮梁欢迎您 浮梁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景德镇市,地处赣、皖二省交界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重点县(市、区)之一,属高效集约发展区。东邻婺源县,西毗鄱阳县,南接乐平市和景德镇市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县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3万亩,辖9个建制镇、7个乡,总人口30万。 浮梁-人文古地。浮梁历史悠久。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始称新平县,武德八年新平县撤销。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重设新昌县,县治改设新昌江口。但由于水患,县治迁至旧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故更名为浮梁县,从此,浮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县制历经多次变迁,1960年,撤县设蛟潭、鹅湖两个区并入景德镇市,1988年11月恢复县制,中断三十年的浮梁县重新恢复,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浮梁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有尚学兴教之风,唐代就办有县学。“家无隔夜粮,也要送子上学堂”,“士趋诗书、矜名节”,“历代衣冠人物之盛甲于江右”。淳雅的风尚民情,使得浮梁人才辈出,代不乏人。秦汉年间吴芮,曾任番县县令,后被封为长沙王。唐代,官居兵部员外郎薛仲佐,以“处事果断,严以律己”而著称于世。宋代,浮梁高僧佛印返乡并卓锡于宝积禅寺,苏轼、黄庭坚闻讯专程到寺拜访,三人游昌江,叙别情,赋诗文,斗机锋,留下千古佳话,后人称之为“三贤”。 浮梁-瓷都源地。“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浮梁县“水土宜陶”,陶瓷烧造历史源远流长,瓷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制瓷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唐初,昌南瓷在京都被誉为“假玉器”。南宋以后,逐步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朝在浮梁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这一举措为未来世界瓷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明代,御瓷有“素肌玉膏”之称。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其产品之精美饮誉全球,“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成为浮梁景德镇瓷器独具的四大特点。丰富的瓷土资源、窑柴资源以及便捷的水运成就了浮梁作为“瓷之源”的辉煌历史,浮梁当时作为全国陶瓷制作的中心,八方工匠纷至沓来,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浮梁境内高岭村是古代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十八世纪初,“高岭”之名传播国外,成为国际黏土矿物学通用术语—“高岭土”的命名地,高岭也一度成为国内外陶瓷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应该说是浮梁孕育了瓷都,高岭把瓷都推向了世界。 浮梁-生态福地。浮梁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风光明媚;境内平原、山区、丘陵交错,水网密布,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拥有数百种野生动物和上千种野生植物,森林面积35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1.4%。目前在我县朱溪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钨铜矿,储量286万吨,资源量达到了原世界最大钨矿大湖塘钨矿的2.7倍。全县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其中一类水质256天,占全年的72.6%;空气质量全年364天保持优或良。浮梁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生态+文化+发展”三篇文章,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评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 浮梁-茗茶香地。浮梁自古以瓷茶文化闻名于世,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茶叶上创造过“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浮梁之茗,闻于天下”的盛况,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浮梁功夫红茶1915年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2016年浮梁被中国茶业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1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浮梁茶”作为江西“四绿一红”重点品牌之一,在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被评为“最具品牌资源力”茶叶品牌,品牌评估价值达到21.36亿元,列全国98个品牌第25位。在第四届亚太茗茶大奖中,浮梁茶荣获特别金奖。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15.66万亩,茶企、合作社100多家。 浮梁-旅游胜地。浮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高岭-瑶里景区、古县衙景区、皇窑景区等国家4A级景区3个,双龙湾、严台、礼芳、天宝龙窑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有沧溪、进坑、向阳公社等十余个乡村旅游点。此外,浮梁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1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形成了以高岭·瑶里景区和古县衙景区为龙头,沧溪、严台、礼芳、进坑等特色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景点为主体,双龙湾、王港杨梅园、丽景农业生态园、江村茶园、新平茶园等休闲农业与旅游体验基地并存的旅游发展格局。特别是换届以来,浮梁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强县富民的“一号工程”,全力打造“半小时旅游交通圈”,充分整合域内现有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荻湾”乡村振兴、花千谷、昌江百里风光带等新的旅游景区,着力将浮梁建成旅游胜地。近年来,浮梁多次被评为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县,高岭瑶里景区被评为江西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 浮梁-投资佳地。浮梁条件优越,是一片投资热土。一是区位优越。地处六山二湖(黄山、九华山、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和五大世界文化遗产(庐山、三清山、黄山、宏村、西递村)的中心位置,距离均在250公里以内。二是交通便利。杭瑞高速、济广高速及祁黄高速穿越县境,拥有高速公路进出口6个,形成直达上海、杭州、武汉等大城市“半天经济圈”。206国道、皖赣铁路纵贯全境,九景衢铁路建成通车,景德镇机场距县城仅3公里,航班直飞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同时,浮梁着力构建“一环三纵四横”的交通路网格局,启动了新港线、青蛟线、建设大道和景瑶线改造升级等20余项公路项目建设,将极大地优化区域交通格局。特别是昌景黄高铁在浮梁瑶里设站并开工建设,将给浮梁交通便利性带来质的提升。三是产业完整。航空配套、汽车、陶瓷、机械、电子、矿产和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全县规上企业达94家。有机茶、有机稻、有机蔬菜、花卉苗木等生态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 近年来,浮梁县紧紧围绕“努力把浮梁建成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后花园,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样本”发展定位,着力打好“生态牌”、“高铁牌”、“高校牌”,全县上下攻坚克难、担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6.75亿元,同比增长4.7%;财政总收入完成12.37亿元,下降1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88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0元。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经117度01分-117度42分,北纬29度09分——29度56分。东邻安徽省休宁县、江西省的婺源县,西毗江西省鄱阳县,南接乐平市和景德镇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和东至县。居于六山二湖(黄山、九华山 、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之中心,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长江中游经济区和京九铁路经济带结合部的中心地区,是赣皖浙毗邻地区的中心,江西省昌九景(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景上鹰(景德镇、上饶、鹰潭)“银三角”的联络部。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心城区仅6公里。全县南北长约88千米,东西宽约67千米。 地形地貌 浮梁县境内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均属黄山、怀玉山余脉,总的趋势 为东西北三面高,三条山脉缓向西南低去,所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最高峰五股尖海拔1618.4米,最低点金竹坑海拔仅28米,境内最大相对高差1590.4 米。 昌江、南河及东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山间盆地,地势较为平缓。境内地 貌类型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岗阜和流水侵蚀堆积平原。按其山地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及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山地。 气候条件 浮梁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境内幕冬早春,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多偏北风,天气寒冷;春夏之交南北冷暖空气交馁,梅雨绵绵;盛夏多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多偏南风,天气炎热;夏秋之际则受单一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晴热。形成冬冷春寒,夏热秋旱,春秋短而冬夏长的气候特征。由于境内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差异很大,各地日照时数和气温均有所不同,又具有明显的丘陵山区气候特色。 从农业气候分析角度出发,对四季的划分是:春季开始日期平均是3月23日,持续时间66天;夏季开始日期平均是5月28日,持续时间120天,秋季开始日期平均是9月25日,持续时间55天;冬季开始日期平均是11月19日,持续时间124天。 春季,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冷暖起伏大,常有低温连阴雨天气发生,本季各月平均气温11~22度,降水量543.1毫米。夏季,太阳辐射最强,天气炎热,为光照高峰期,也是洪旱多发季节。初夏雨水集中,盛夏晴热少雨,夏末时有阴雨。本季各月平均气温22~29°C,极端最高气温达41.8°C,降水量689.1毫米。秋季,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炎热,白露以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气温逐渐下降,降水较少,秋高气爽,日暖夜凉。本季各月平均气温12~24°C,降水量127.7毫米。冬季,为一年中光、温、水低值时期。前冬寒冷干燥,后冬雨渐多。本季月平均气温5~12°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9°C,降水量394.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