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招商视频

来到广南您会发现,这里的美会在不经意间落在你的身旁

地区
云南省 > 文山州 > 广南县
浏览量
10次
发布于
2024-08-03 15:05:59
区县介绍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距文山城16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辖18个乡(镇)、177个行政村(社区)、3234个村(居)民小组,2022年常住人口75.6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3%,国土面积和总人口均占全州的四分之一。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技术评估验收,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县等荣誉。 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西汉时期以广南为治所建立了古句町国,是云南八大神秘古国之一,与古滇国、夜郎国齐名,其历史比古滇国长500多年,比大理国早1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广南句町文化、稻作文化等绚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侬氏土司衙署、黑支果牡宜句町王古汉墓群等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以及壮族彝族铜鼓舞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壮族“三月三”花街节等鲜活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使广南成为“中国铜鼓之乡”、世界稻作文化、全国武术之乡、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三省通衢,区位优势明显。广南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边达海、南下两广的主要通道节点。广昆高速和云桂高铁3个站点服务广南发展,更高效快捷地联通了滇中城市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江经济带,缩短了长期制约发展的时间空间距离,已经从发展的末梢走向开放的前沿。未来的广南依托由高铁、高速、机场、轻轨组成的立体交通网,将进一步提速产业流和客流物流,使广南有望成为辐射三省区周边区域、南下连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产业集聚中心。

三、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广南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51%,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宜居宜游、宜商宜业,是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泛珠三角经济区重要生态屏障,生态与旅游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差异化、地域化特征,有“世界的世外桃源”核心区坝美、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等自然人文景观,荣获“美丽中国·最佳国际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美原生态康养旅游县”“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是“中国八宝米之乡”“中国广南铁皮石斛之乡”,全球主要的野生蒜头果种质资源保护地和蒜头果产地,“九大仙草”铁皮石斛的主产地。是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广南八宝被评为国家农业公园,“云南广南八宝稻作生态系统”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南高峰牛被评为“云南六大名牛”,获全国优质牛肉“最具特色奖”,被评为“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油茶基地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有八宝贡米、高峰牛、广南铁皮石斛、底圩茶等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发展滞后,后发优势明显。广南集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于一体,因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沿导致改革开放比全国晚了14年,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是左右江革命老区重点县,被纳入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越是发展滞后越是有发展潜力、增长空间,越是具备后发优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依托广南的区位交通、特色资源、政策服务、人文底蕴、生态宜居等优势,按照州委、州政府给予广南“世界的世外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三个发展定位,用好用足左右江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叠加机遇,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努力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广南篇章。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5.2亿元,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年持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2%、1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3元,增长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82元,增长6.7%。

行政区划 广南县辖莲城、八宝、南屏、珠街、那洒、珠琳、坝美7个镇,董堡、旧莫、杨柳井、板蚌、曙光、黑支果、篆角、五珠、者兔、者太、底圩11个乡,155个村委会、22个社区,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2022年常住人口75.69万人(其中:壮族314938人,苗族114189)。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广南县耕地总面积110565.14亩,园地总面积33615.78亩,林地总面积511170.01亩,草地总面积61729.39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14524.41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033.42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4371.88亩,设施农用地、裸地等其他土地总面积34009.87亩。二、气候资源广南县属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7.4℃,最热月平均温度23.2℃,最冷月平均温度9.1℃,极端最高气温37.6℃,极端最低气温-4.8℃。年平均降雨量1016.4毫米,其中汛期(5-10月)降雨量843.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风速1.5m/s,年平均日照1624.4小时,无霜期长为326天。干旱、洪涝、雷暴、大风、冰雹、寒潮、低温冰冻和霜冻等气象灾害多发。三、水资源广南县水能资源蕴藏量60.42万kW,可开发利用31.90万kW,主要分布于县境内的西洋江干流及清水江流域上,其中,西洋江流域已建设14个水电站,已开发量为17.55万kW,占全县已开发量的91.34%。全县水资源地表年径流量38.4亿m3,其中:地下径流10.9亿m3、地表水38.4亿m3;全县16条大小河流分属珠江和红河流域,珠江流域包括西洋江、驮娘江、清水江和普厅河,在本县境内径流面积为6386.6km2,占总面积的81.77%;红河流域仅有南利河,径流面积为1423.4km2,占总面积18.23%。全县水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有中型水库3件、小(Ⅰ)型水库18件、小(Ⅱ)型水库57件,总库容为8131.97万m3,可灌溉面积为36.5万亩,已建成中型灌区2个(莲城中型灌区、八宝中型灌区),小坝塘有170座,水利化程度仅为22.05%,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5.8%。全县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611件,建成分散式供水工程人饮水窖54118口,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1.19%。全县红河流域广南县境内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分别为笼么河、阿渺河、达马河、岜凉河、下格乍河、岔河、那洒河、南利河、上寨河、小木恩。珠江流域广南县境内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28条,分别为驮娘江、西洋江、董弄河、杉木桥河、阿用河、坝美河、者烈河、中洛河、西版河、威龙河、者茂河、红石岩河、那糯河、八大河、拉达河、者龙河、堂上河、八宝河、平密河、谷拉河、清水江、者莫河、上者偏河、下者偏河、威沙河、安歪河、南尾河、猫街河;全县50平方米以下河流有45条;流量达3m3/s的渠道1条。四、矿产资源广南县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蕴藏量大、潜在经济价值高,是文山州金、锑、铝土矿、钛砂矿、铅、锌等矿产资源最具找矿前景的地区之一。全县共发现矿产29种,占文山州已发现矿产66种的43.9%,有矿产地(矿区)170个。按矿床规模划分,大型矿床2个、中型矿床9个、小型矿床39个、小型以下矿床120个;按矿种划分,能源矿产3处、金属矿产65处、非金属矿产102处;按勘查程度划分,勘探(精查)12处、详查14处、普查109处、预查19处、调查评价16处。综合考虑已查明矿产资源量情况、产业基础及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等因素,确定广南县优势和重要矿产为:金、锑、铝土矿、钛、铅、锌等6个矿种。其中,金主要分布于老寨湾(旧莫)、袁家坪(者兔)、堂上(坝美)、斗月(者兔)、洒拉冲(杨柳井)、格乍(那洒)等地;锑集中分布于木利(杨柳井)、那丹(杨柳井),其次为田房(曙光)、皂角树(那洒);铝土矿以堆积型、沉积型为主,堆积型规模大,沉积型具较好找矿前景,主要分布于板茂(旧莫)、白泥塘(珠琳)等地;钛以残坡积型、洪积型为主,分布在玉莫(八宝)、砂斗那莫(八宝)、红山(八宝)等地;铅、锌则主要分布于阿章(黑支果)、大桥坝(黑支果)、脚得(珠街)、田尾(珠街)等地;石灰岩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县广泛分布。五、生物资源(一)野生动物。全县分布有野生动物67种,其中,哺乳动物10种,鸟类27种,雁鸭类4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8种。列为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熊猴、云豹、蟒3种;列为国家Ⅱ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弥猴、金貓、小灵貓、河麂、青羊、水獭、豺、马鹿、花面狸、穿山甲、猫头鹰、秃鹫、游隼、白腹锦鸡、白鹇、红疣螈、眼镜蛇、眼镜王蛇、蕲蛇等19种。(二)野生植物。全县境内木本种子植物有91科、272属、400余种,列为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南盘江苏铁、叉孢苏铁、伯乐树等4种;列为国家Ⅱ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桫椤、长蕊木兰、鹅掌楸、香木莲、大叶木莲、喙核桃、蒜头果、马尾树、榉树、大果榉、红椿、香果树等12种;列为云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香籽含笑、翠柏、红花木莲、云南七叶树、云南翅子树、棕背杜鹃、拟单性木莲、润楠等8种。 经济发展 近年来,广南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过去五年(2018年—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29.44亿元增加到185.20亿元,年均增长7.0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9.73亿元,年均增长17.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74亿元增加到5.99亿元,年均增长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53.51亿元增加到59.98亿元,年均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7276元增加到34003元,年均增长6.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503元增加到13482元,年均增长9.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9.92亿元增加到86.11亿元,年均增长4.2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4.97亿元,年均增长4.98%,贷款余额163.39亿元,年均增长13.64%。 总体思路是: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立足广南实际,聚焦瓶颈补短板,突出关键强弱项,深挖潜能扬优势,守牢底线保安全,凝心聚力促团结,抓实党建强保证,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向扩大开放要红利、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作风效能要实绩,围绕省州“3815”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奋力赶超,后来居上,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广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和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州重点工作安排,按照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旅活县、人才兴县、依法治县的战略安排,推进广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阶段谋划、分步骤实施,奋斗目标是:三年上台阶(2023—2025年),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在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上取得新突破,在惠民生保安全促团结强党建上取得新成效,在基层治理能力上取得新进展,到“十四五”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280亿元以上,力争迈上300亿元台阶。八年大发展(2023—2030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基层治理能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到“十五五”末,与全省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地区生产总值达500亿元以上,实现由“总量靠前、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转变。十五年大跨越(2021—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三个定位”建设,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广南。未来三年是广南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步伐的重要阶段,要紧密结合实际,切实把党的二十大部署的目标任务和省州工作要求,转化为新时代广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主要目标是:综合发展实力显著提升,在全省县(市、区)排名中实现争先进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位上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提升;创新型广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得到新加强;“三个定位”建设更深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新进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巩固提升。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州委十届四次全会和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州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旅活县、人才兴县、依法治县”的工作安排,以拼经济拼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大干快上,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国家调控目标保持一致。主导产业 一、农业广南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7%,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油茶基地县、全国主要的蒜头果资源原产地、中国八宝贡米之乡、中国广南铁皮石斛之乡、高峰牛主产地和保种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云南省高峰牛“一县一业”示范县,有八宝贡米、高峰牛、广南铁皮石斛、底圩茶等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1户,其中:通过认定龙头企业州级以上9户(国家级1户<云南谷多农牧业有限公司>、省级6户<广南县凯鑫茶生态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云南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广南县益康米业有限公司、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三丰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州级2户<广南县天云植物油业有限公司、国营堂上农场>),实现现价总产值12002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78893万元、利润收入5825万元,上缴税金892万元,带动农户16253户,增收总额16574万元。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25个,累计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76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8个。近年来,依托全县区位、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峰牛、八宝贡米、油茶、茶叶、中华神经酸树(蒜头果)、铁皮石斛、生猪、烤烟、蔬菜、水果“十大”农特产业,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2022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3.41万亩,增长0.4%;实现粮食总产量39.35万吨,增长1.2%,其中,夏粮产量1.67万吨,秋粮产量37.68万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43.56亿元,增长1.9%,牧业产值27.09亿元,增长14.8%,林业产值4.89亿元,增长2.5%。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完成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3.6万吨,烤烟产量0.68万吨,油料产量3.18万吨,甘蔗产量10.09万吨,茶叶产量0.93万吨。 基础设施 一、综合交通截止2022年末,全县铁路总里程121.4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8441.676公里,公路密度108.08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行政级别分:云桂铁路广南境内121.43公里,国道373.702公里(其中:高速路103.14公里、G323线122.499公里、G246线148.063公里),省道200.664公里(S15广那高速49.6公里、S312线151.064公里),县道771.818公里,乡道1362.231公里,村道5733.261(纳入统计1090.198+未纳入4643.063)公里。按等级分:高速路152.74公里、二级公路281.193公里、三级公路184.761公里、四级路3895.125公里,等外公路3927.857公里(等外路包含库外调查)。按路面类型分:沥青路面1012.612公里,水泥路面3464.086公里,未铺装路面3863.282公里,水泥砼预制块体整齐路面101.696公里。全县已硬化农村公路4012公里,未硬化农村公路2331公里,2023年计划建成500公里,力争完成1000公里。全县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行政村硬化率100%(177/177)、自然村通路率100%,自然村通硬化路率67%(1827/2730)。在建的综合交通重点项目:一是广南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总投资8.395亿元,已与璀璨(上海)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账户已注入资金5000万元。二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西广(西林至广南)高速,总投资75.6亿元,广南县境内涉及40.31公里,预计2026年6月建成通车;那兴(那洒至兴街)高速,总投资110.83亿元,广南县境内涉及14.7公里,预计2024年3月建成通车;泸丘广富(泸西至丘北至广南至富宁)高速,总投资489.9亿元,广南县境内涉及129公里,通车时间待定。二、水利设施全县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60.42万kW,可开发利用31.90万kW,水资源地表年径流量38.4亿m3,建成中型水库3件(八宝、那榔、赛京水库)、小(Ⅰ)型水库18件、小(Ⅱ)型水库57件、小坝塘299件,总库容10036.69万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达6.0%。全县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611件、分散式供水工程人饮水窖54118口,农村人口饮水均达到《云南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细则》标准要求,自来水普及率达90.21%。建成中型灌区2个、小型灌区25个,灌溉面积达36.95万亩,水利化程度达22.05%。境内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8条,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有45条,组织实施中小河流流域治理工程项目10件,综合治理河道长度58.87千米,修建堤防70.31千米,保护河道两侧及下游13.49万人和8.42万亩农田安全;实施山洪沟治理工程2件;修建堤防工程10件,全面提高防汛抗洪能力。在建的水利工程项目:一是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总投资11亿元,已完成投资3.6亿元,预计2024年建成使用,建成使用后惠及群众23.7万人。二是续建的水库项目。新寨水库,总投资4.4178亿元,已完成投资2.8亿元,预计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者乐水库,总投资1.07亿元,预计20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开工建设的水库项目。那榔水库库尾污水治理,总投资0.145亿元,预计202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威龙水库,总投资7.1亿元,预计202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三、能源和通讯全县行政村手机信号覆盖率100%、自然村覆盖率91.6%,城乡固定电话总数达15341部,新建通信基站849座,建成通信基站2864座,手机用户625164户,宽带用户144801户,村委会通讯网络覆盖率100%。建设光缆5845公里,光纤出口带宽达140G。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3758户,有“村村通”用户72628户,“户户通”用户16821户。全县电视覆盖率达99.7%,广播覆盖率达99.59%,广电网络有线电视村寨覆盖率11.26%、人口覆盖率17.78%。实现县城重点区域千兆宽带100%覆盖,177个行政村(社区)及学校、卫生室宽带网络全覆盖。全县在建的新能源项目有6个。黑支果和珠琳农光互补项目2个,实施主体为赫里欧公司,总装机12万千瓦、总投资5.5亿元,目前2个项目完成临时过渡并网4兆瓦,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那朵、磨刀石、黑支果二期、五珠一期光伏项目4个,实施主体为赫里欧、赛拉弗、国电电力云南分公司三家企业,总装机32万千瓦、总投资19.2亿元,项目已完成投资5.99亿元。在建电网工程有10个。一是主网工程2个,分别是220千伏莲城变二期工程、220千伏松林坡开关站改扩建工程,2个项目均完成线路路径走向批复、可研批复、项目核准等工作。二是接入工程4个,分别是天马山风电场一期接网工程、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珠琳镇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接网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接网工程,已经完成线路路径走向批复、可研批复、项目核准等工作。三是配网工程4个,坝美景区10kV线路工程于2022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110千伏城东变项目、110千伏广南县网架加强工程完成项目初设批复、核准批复、取得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社会稳定风险、地灾备案,正在开展用地、林地、环评、水保等前期工作;董堡供电所建设项目完成可研批复,用地勘测定界已通过州级审查,正在组织用地组卷报件工作。计划新开工6个项目。板蚌光伏项目8万千瓦、珠琳镇光伏项目二期2万千瓦、麻塘子光伏项目4万千瓦、董那光伏项目10万千瓦、对门寨光伏项目7万千瓦、纳弄光伏项目17万千瓦,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总投资24亿元,目前6个项目均完成项目备案、地块核实、取得部门出具的初步选址意见、可研编制单位招投标,正编制项目可研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2014年以来,全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省州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投入13.96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5052户,拆除农村危房旧房37475间;投入5.77亿元,建成1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安置2650户;投入6.2亿元,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089件,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0887个,建成扶贫车间66个;发放小额信贷资金7.1亿元,扶持1.5万农户发展产业;96.46万人次获得资助21.67亿元,其中贫困学生18.61万人次、获得补助4.39亿元;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或大病保险,贫困户就医实际报销比例达90%;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2020年,全县14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5447户162195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2021年以来,全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省州工作要求,严格“三落实”,做到“四个不摘”,用好“五年过度期”政策,持续巩固拓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实现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新增危房动态清零、基本医保应保尽保、饮水安全有效保障,全县累计识别监测对象4851户20977人,已消除风险3254户14429人,未消除风险1597户6548人已落实帮扶措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5733.76元、增长15.36%,177个行政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益平均收入达7万元,牢牢守住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累计建设示范乡(镇)2个、精品示范村25个、美丽村庄72个、重点村6个,重点推进八宝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建设,八甲、斗月2个村评为省级精品示范村,那力、大牡露等12个村评为省级美丽村庄。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共争取中央和省州级衔接资金112644万元,实施项目575个,其中:2021年争取资金57792万元,实施项目179个;2022年争取资金54852万元,实施项目396个。顺利迎接国家第三方资金绩效考核和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 市政建设全县共有环卫工人418余人,生活垃圾清运车33辆,无害化垃圾填埋场1座,渗滤液处理站1座,垃圾转运站3座,承担县城区220万平方米清扫保洁工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机械清扫率达76.1%。县城建成区面积12.1平方公里,建成市政道路96.8公里,建设污水管网113.29公里,污水处理率98.63%,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4公里,中压供气管道33.1公里,建成海绵城市0.1平方公里,绿地面积399.4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3.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01%。建成区内现有公园绿地面积90.06公顷,公园21个,公园开放率100%。全县建成保障性住房7312套并全部投入使用。环城东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2282套回迁安置房建设,2022年已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在库项目19个,续建18个(停工5个)完成投资2.24亿元,同比增长114.4%;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0.2万平方米,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3.91万平方米,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0.01万平方米。社会事业 一、教育体育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园)488所,教学点42个,其中:幼儿园226所(公办50所)、小学221所、初中30所、高完中9所、职高1所、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203074人,其中幼儿在园(班)36129人、小学88562人、初中47718人、普通高中21961人、中职8301人(其中:全日制2228人、非全日制5831人、一年制成人中专242人)、特殊教育403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86.4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6%。共有教职工13558人(在职教职工10187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564人,“七乡名师”“七乡教学名师”“七乡名校长”工作室共50个。2022年中考500分以上1283人(较上年增加812人),占全州16.8%(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高考600分以上19人(较上年增加8人),本科1583人(较上年增加274人)。县一中被列入教育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进行托管帮扶。筹资建成“希望澡堂”138所,解决了4.1万寄宿制学生洗澡难题。加快推进民族职业高级中学迁建、城区一小新校区、城区第三幼儿园3个项目,预计建成后新增职业教育学位4000个,小学学位2000个、幼儿园学位600个。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45名广南县运动员获得金牌5枚、银牌12枚、铜牌8枚,奖牌数居全州8县(市)第一名,金牌数第二名;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10名广南县运动员获得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8枚。二、医疗卫生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46家,其中县属医疗机构5家、乡(镇)卫生院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村卫生室174家、民营医院9家、个体诊所33家(普通诊所18家、口腔诊所8家、医疗美容诊所1家、中医诊所5家、眼科诊所1家)、医务室1家、卫生所1家。共有床位4378张,每千人口床位为5.67张。全县有事业在编医务人员1678人,编外人员3328人,乡村医生808人。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为三级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妇计中心)晋级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县皮肤病防治管理站获批为皮肤病专科医院,县中医医院接受三级中医医院创建评审。全县21家乡(镇)卫生院中有13家中心卫生院为一级甲等,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中医科并提供中医药服务,县级公立医院完成省重点专科建设10个,在建州级重点专科2个。同时建立专家团队工作站32个,其中县人民医院13个、县中医医院14个、县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4个。加快推进县二院、八宝医院等4个项目建设,预计建成后新增床位1900个。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行动计划,开展远程会诊47人次、互联网诊疗44406人次。三、其他社会事业2022年,全县有城市低保对象2692户3592人,农村低保对象29170户69353人,新增城乡低保对象8137人,退出866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6056.44万元。全县有城乡特困供养人员2571人,有城市敬老院1所(广南县中心敬老院)和乡(镇)敬老院9所(坝美镇、八宝镇、南屏镇、那洒镇、珠琳镇、者太乡、杨柳井乡、旧莫乡、黑支果乡),共入住400人,特困集中供养率15.56%。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39人、孤儿169人,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781.01万元;纳入残疾人两项补贴31319人,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2768.15万元。全年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274.44万元,确保3706户16328人临时基本生活有保障。为12713人高龄老人发放津贴1039.13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6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4万元。全力做好殡葬改革工作,共火化遗体5675具,火化率达100%,发放惠民殡葬补助286户149.2万元;加强公墓规范化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已覆盖莲城、坝美、八宝、南屏、那洒、曙光、珠街、董堡、杨柳井9个乡(镇),者兔、五珠、珠琳、底圩、篆角5个乡(镇)公益性公墓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乡(镇)正在加快推进规划建设中;转移农村劳动力32.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81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1670个。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均稳固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