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远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是满族肃慎人的发祥地之一。原名“伊力嘎”,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地处祖国陆地最东端,是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之美誉。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地理方位是东经133°40′08″至135°5′20″,北纬47°25′30″至48°27′40″,是我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全市辖区面积6047.1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12公里。共辖三乡七镇,69个行政村,一个市属国营农场和国营渔场,常住人口9.7万。境内有前哨、前锋、二道河三个省属国营农场。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市政府所在地抚远镇距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航道距离仅65公里。乌苏镇距离俄西伯力亚大铁路在远东地区最大编组站卡杂科维茨沃2.5公里。在黑龙江省及佳木斯市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抚远是黑龙江五大对俄口岸之一。地缘位置得天独厚,处于东北亚地区中、日、俄、韩经济核心地带,与俄罗斯远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航道距离仅65公里。抚远港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窗口和桥梁,距出海口仅960公里,是黑龙江江海联运的始发港,是我国通往俄罗斯和北美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江海联运大通道,被誉为“东方水上丝绸之路”,这不仅使黑龙江省的船只可以直接出江入海,而且为抚远增添了无限商机,向东流动的黑龙江把抚远同内地、东北亚各国及地区(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韩国、香港等)连接起来,且随着黑瞎子岛的保护和开放开发战略合作的逐步实现,以及铁路、机场、深水港、高速公路在内的立体交通网的形成,这种地缘优势使抚远市在东北亚的经济圈内成为理所当然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的中心枢纽。
抚远市地处沉降的三江低冲积平原东部,地势低洼,常有洪涝灾害发生,西部略高于东部。地貌分低山地、漫平原、低平原、洪泛地四种类型。平原区海拔约在37-60米之间,山地最高峰为海拔279.1米的两夹山。抚远境内河、湖、泡、沼泽遍布,总水面达463099亩(直辖范围401293亩)。较大河流有抚远水道、浓江河、鸭绿江、别拉洪河。国境河流为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抚远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严寒,春季多风,夏季多雨。年平均降水600毫米左右,最多年份达949毫米。夏季初日最早在1时58分,落日最晚在20时5分。年平均日照2304小时。无霜期在115-130天之间,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期在来年5月上旬。平均气温2.2℃,历年平均积温2381℃。抚远地区冻结期长,每年11月上旬稳定结冻,翌年3月末开始解冻。冻土层达212厘米。抚远土地辽阔,自然资源富饶,有可利用水面26752.86公顷,优良捕鱼滩地60余个;有可恳荒原100多万亩,以开垦耕地338470亩,草原2733419亩,林地723919亩。有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和黄金、花岗岩、草炭等矿物资源,其中黑云母花岗岩储量约1亿立方米,草炭储量约49030667立方米。抚远生态资源保存完好,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人均耕地面积达到50亩。抚远以盛产鲟鱼、鳇鱼、大马哈鱼、“三花五罗”等名优特鱼而闻名遐迩,是“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品种有21科105种。抚远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优美,绿色覆盖面积在70%以上。中国最大湿地--三江湿地,位于抚远县境内,湿地面积300万公顷,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旅游资源丰富,“华夏东极”、“淡水鱼都”、黑瞎子岛、三江湿地、界江风光等旅游名片享誉海内外。
一、建制历程早在6000年前,肃慎人的先世就在抚远地区繁衍生息。公元前11世纪初,肃慎人同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并臣服纳贡。宣统元年(1909年)在伊力嘎地方设绥远州,隶属临江府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改绥远州为绥远县,划归吉林省依兰道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绥远县更名为抚远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康德元年(1934年)伪满州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抚远县划归新设的三江省所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将伪三江、东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抚远县为合江省管辖。1951年4月,抚远县建制撤销,改为抚远渔业特区,原所辖东安区划给饶河县。1952年8月,抚远县建制恢复。1959年3月,原富锦县所辖同江镇及部分公社划归抚远县,县政府迁至同江镇。1966年初,复设同江县。抚远县在原国营渔场的基础上重建,实行全民所有制体制,县政府仍设在抚远镇。1978年取消全民所有制。2011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抚远归省直接管理,行使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16年1月15日,抚远撤县建市,正式更名为抚远市。二、通商历程抚远与国际间通商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抚远商贸始于清光绪末年。1992年5月8日,多年沉默的抚远被国务院批准为客货一类口岸。在口岸半年闲的情况下,截至2016年累计过客30多万人次,过货30万吨,贸易总额突破1亿美元,在全省众多口岸中名列前茅。199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准开通了抚远口岸乌苏镇至俄罗斯卡杂克维茨沃之间国际客货运输通道。至此,抚远实现了“一个口岸、两条通道”,为抚远对外贸易增添了新的生机。三、黑瞎子岛划归历程2008年10月14日,黑瞎子岛171平方公里划归中国,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同日,中国外交部和俄罗斯外交部通过换文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及其附件正式生效。两国边防部队已开始按双方勘定的国界线履行防务。至此,黑瞎子岛乃至中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2012年4月,黑龙江公安边防部队设立黑瞎子岛公安边防执勤点,开始对黑瞎子岛实行常态化治安、边境管理。2014年5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会谈时曾提出,“双方尽早开通黑瞎子岛到哈巴罗夫斯克的公路运输口岸”。2014年10月14日,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明确提出,“按照已达成的共识,继续就设立黑瞎子岛(大乌苏里岛)口岸进行工作”。2014年12月,我国外交部正式向俄罗斯外交部提交了关于黑瞎子岛开通陆路口岸的外交照会。2016年4月4日,俄罗斯外交部照会中国驻俄使馆,建议增设大乌苏里岛(俄方)—黑瞎子岛(中方)国际公路客运口岸,并允许8座及以下小型车辆穿越国界,意味着黑瞎子岛口岸建设和开通已在两国法律层面得到准予。四、口岸运行情况随着“华夏东极、两国一岛、两江双城、淡水渔都”四张旅游名片的推出,抚远旅游的热潮逐年升温,通过口岸出入境的中国游客也在不断增加,2014年中国游客出入境17625人次,2015年出入境31668人次同比增长79%,2016年出入境43019人次,同比增长36%,截至2017年10月出入境51936人次,同比增长21%。打破了过去单一俄罗斯人入境倒包的传统模式,出入境人员均以休闲度假为主,抚远旅游知名度正在提升。莽吉塔深水港货运口岸2012年通关运行以来,2012年进出口货物3600吨,2013年进出口货物21762吨,同比增长504%;2014年进出口货物41006吨,同比增长88.43%。2015年进出口货物77326吨,同比增长88.57%。2016年进出口货物150943吨,同比增长95.2%。2017年进出口货物189641吨,同比增长25.64%。过货品种也由过去的2大类5个品种增加到10类23个品种。过去由单一的进口木材、出口果蔬、建材,到今年木材、果蔬、冰鲜、机械设备、建材、车辆、互贸区商品、大豆、集装箱、杂货等十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