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区招商视频
招商宣传片|一座城,在等你!
地区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屯溪区
浏览量
10次
发布于
2025-05-23 15:13:49
区县介绍

屯溪区,位于新安江上游渐江之畔,东与歙县相邻,西、南与休宁接壤,北与徽州区毗连,介于北纬29°39′34″~29°47′22″、东经118°11′15″~118°24′01″之间。地处黄山余脉与白际余脉间,山水秀丽,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四周多为海拔二三百米的丘陵,地形周高中低,呈东北高、西南低走势;中部自西向东依次为新潭盆地、屯溪盆地和歙县盆地局部。 今屯溪之黎阳,东汉末期为犁阳县治,西晋改犁阳县为黎阳县。隋朝以后直至解放,屯溪均隶属休宁县。屯溪,或初名于东汉末年,别称昱。1949年5月,屯溪市人民政府成立。此后,屯溪始终为徽州专区(地区)驻地。1987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屯溪撤市建区。 1949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屯溪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古老的屯溪日臻繁荣,百业兴旺,城市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成为皖南腹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综合交通枢纽。屯溪区辖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年末全区拥有国土面积191平方公里。

1957年,在屯溪西郊修建飞机场时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等文物,证实屯溪境内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比较发达的古越文化。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始设犁阳县,县治在现屯溪区黎阳镇。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犁阳县为黎阳县,属新安郡。南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隋开皇九年(589)新安郡改为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海宁县改名休宁县。由此至1949年4月30日屯溪均属休宁县。1949年4月30日屯溪和平解放,5月13日成立屯溪市,隶属皖南区, 7月12日,中共皖南区委、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迁芜湖市,屯溪市划归徽州专区领导。1953年12月1日,屯溪市直隶安徽省。1955年4月,屯溪市改属徽州专区。1956年1月12日,徽州专区并入芜湖专区,屯溪市为省辖市。1958年8月20日,屯溪市属芜湖专区和休宁县双重领导。1959年1月13日,屯溪市改属休宁县领导(5月16日正式划归休宁县);2月,休宁县党政机关迁屯溪,屯溪市、休宁县党政机关合署办公。1961年1月25日,撤销屯溪市,改设屯溪镇。2月,休宁县党政机关迁回海阳镇。4月10日,重设徽州专区,驻地屯溪。8月16日,国务院第112次会议决定恢复屯溪市建制,由省人民委员会委托徽州专署领导。1963年5月20日,屯溪市改为休宁县屯溪镇。1965年1月1日起,屯溪镇由徽州专区直接领导,建制仍属休宁县。1975年12月19日,复设屯溪市,属徽州地区。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徽州地区,设省辖地级黄山市;撤销屯溪市,设黄山市屯溪区。1988年4月,屯溪区人民政府成立。

【自然资源】屯溪区植物生长条件良好,物种丰富,有种子植物143科539属890种。其中,野生植物(包括栽培逸为野生的种类)562种,原产地不为中国的外来物种132种。境内生态环境相对简单,常见的动物种类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地势地貌】屯溪区地处皖南丘陵中休屯盆地东部河谷,四面丘陵起伏,北有黄山支脉金竺山、黄罗山作屏障,中部为河流冲积盆地,西南、东南为白际山余脉尾端山丘。境内有海拔500米以下山丘数十座,最高点歙岭山脉黄罗尖文山背,海拔424米,最低点屯光镇浯村坝,海拔113.8米。屯溪区1公里以上河流24条,主干流1条(新安江屯溪段),一级支流18条,二级支流5条,河流总河长103.91千米。屯溪区水库12座,均是小二型水库,总库容258.45万立方米。屯溪区万方以上大塘69座,总库容200余万立方米。【气候特征】屯溪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且冬、夏长,春、秋短,春略长于秋。春季始于3月中旬,止于5月底,历时约71天,占全年天数19%;气温在10℃~22℃之间,冷暖变化大,多低温阴雨,光照不足。夏季始于5月底,止于9月中旬,历时约118天,占全年天数32%;气温高于22℃,梅雨季节降水多而集中,伏旱时高温少雨,易旱易涝。秋季始于9月中旬,止于11月下旬,历时约61天,占全年天数17%;气温在10℃~22℃之间,白天温度高,早晚气温低,常遇“夹秋旱”。冬季始于11月下旬,止于3月中旬,历时115天,占全年天数32%,气温低于10℃,天气寒冷,空气湿度小,多晴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