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招商视频
鸠兹故里 航空新城
地区
安徽省 > 芜湖市 > 湾沚区
浏览量
8次
发布于
2025-05-24 16:05:32
区县介绍

湾沚区是202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芜湖市新城区,总面积约650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人,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南邻宣城市,西南接南陵县,东北与当涂县交界,西北紧邻鸠江区,是芜湖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湾沚区历史底蕴厚重。西汉元封二年置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境内现存楚王城、南唐九十殿、北宋东门渡官窑、南宋珩琅塔、西河古镇等古迹。 湾沚区生态环境优美。区域内“八分陆地二分水,三分岗丘七分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84%。境内珩琅山古塔耸立,万顷松涛,白鹭齐飞;陶辛水韵,八卦水系,渠渠相连,莲动荷影;西河古镇,邻河而居,袅袅炊烟;殷港小镇,创意无限、朝气蓬勃。东湖公园、南湖湿地、汪溪湖景观廊道,波光潋滟,水禽嬉戏,堪称明珠。 湾沚区交通十分便捷。芜申运河直通上海,国道329、省道208穿城而过,沪渝高速、铜芜宣高速、芜溧高速在县域均设有出入口。随着高铁湾沚南站、芜宣机场的顺利开通,“空铁公水”立体交通格局的完成,更是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框架,全面提升了城市发展的能级,成为芜湖地区炙手可热的发展地,有力推动了全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湾沚区产业发展良好。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同比增长5.3%;财政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2.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同比增长7.1%。湾沚区聚焦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航空临空产业加速腾飞,汽车零部件及高端制造业、电子电器及健康生活家居两大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迅猛,打造“一新一轻一重”现代产业体系,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前列。     湾沚区宜居宜业宜游。湾沚区主城区发展框架明晰,东湖综合服务区店铺鳞次栉比;城南行政文教区环境宜人;中部高端制造区、东部航空创新区、高铁片区格局初显。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绿色湾沚、活力新城;生态六郎、水上慢城;千年古圩、水韵陶辛;绿色生态、休闲红杨;鸠兹城源、古韵花桥。“一城一廊七区”的文化旅游格局逐步打开,“春季踏青、夏季观荷、秋季采摘、冬季养生”为特色的四季旅游线路和自驾游线路精彩纷呈。 “十四五”期间,湾沚区将紧紧围绕芜宣机场空港资源和航空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航空研发制造、临空经济、空港物流三大产业,统筹推进“港产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保驾护航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国际航空器研发制造及维修保障中心、京东京造科技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建成国家级航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争取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航空新城。 不忘初心,未来可期。湾沚区将依托现有的产业资源优势,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湾沚区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居住着皋夷人、山越人。春秋时期作为邑地见于史册,名为“鸠兹”,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置县,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县治由鸠兹故地(原咸保乡内)西迁至鸡毛山(今芜湖市区)。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废县。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复置芜湖县〈一说南唐升元年间(937-942年)复置芜湖县〉,后一直相沿不废。宋、元、明、清,先后属太平州、太平路、太平府。民国时期,先后属安徽省芜湖道及二、五、九、六行政督察专区。1949年4月24日,芜湖县解放;5月1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先后属芜当专署、皖南行署和芜湖专区。1971年3月,县治迁至湾沚镇。1980年1月,改属芜湖市管辖。湾沚区是202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芜湖市新城区,2020年9月21日,芜湖县撤县设区为湾沚区。

区域位置:芜湖市湾沚区地处北纬30°57′~30°24′、东经118°17′~118°44′,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南与宣城市宣州区接壤,西与南陵县、芜湖市镜湖区交界,北与芜湖市鸠江区、马鞍山市当涂县毗连,区境南北长约45千米、东西宽约40千米,国土总面积667平方千米,是中部地区通往江、浙、沪等地的重要门户,是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跳板。地质地貌:湾沚区地层自老至新发育为:志留系,含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上统茅山组;泥盆系,含上统五通组;石炭系,含下统高骊山组、中统黄龙组、上统船山组;二叠系,含下统栖霞组和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和大隆组;三叠系,含下统殷坑组和龙山组、中统扁担山组;侏罗系,含中下统象山群、上统中分村组;白垩系,含上统宣南组;第三系,含下统双塔群、上统章家渡组;第四系,含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冲积层。地质构造为东部一个隆起带和一个断陷盆地。湾沚区地处长江及其支流青弋江、水阳江交会处,境内水网密布,除与宣城市宣州区接壤的珩琅山属低山外,余以冲积平原和台地构成地貌主体,丘陵和残丘散落在平原和台地上。平原分为圩区、水网圩区、注地、河谷和湖成5种类型。台地分为冲积和剥蚀2种类型。丘陵分为高丘、低丘、残丘和低山4种类型。土壤植被:湾沚区土壤类型多样化。有红壤、黄棕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10个土类,17个亚类,43个土属,79个土种。土壤土层深厚,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其中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丘岗冲、畈及平原圩区,是区粮油生产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植被种类繁多,原生植物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合林。受长期人为活动影响,典型原生植被现已绝迹,以次生植被为主。湾沚以北属沿江圩区植被区,以针叶林和落叶林为主,女贞、桂花、香樟、棕榈、大叶黄杨等常绿及落叶阔叶林树种为辅;湾沚以南属皖南山区丘陵植被区,除圩区植被外,还有栎、枫等乔木树种和茶等灌丛,草本植被有白茅、蒲公英、车前、夏枯草、野丹皮、狗牙根、野葡萄、野蔷薇、六月雪、枸杞、苍耳、映山红等。农业植被有水稻、小麦、豆类、油菜、红花草、山芋、花生等。气 候常年气候概况:湾沚区气候受亚热带湿润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春暖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湾沚区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宜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等多种农作物栽培。森林植被属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自然灾害常见的有水、旱、风、雹、雪、虫及轻度地震。历年平均气温16.3℃,历年平均降水量1268.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