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招商局
常州市天宁区竹林北路256号天宁科技促进中心866室

走进天宁区

天宁区是常州的主城区,位于常州市东北部,地理位置北纬31°75′、东经119°93′,北京时间基准线(东经120°)穿越境内。因有1300多年历史的“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坐落其间而得名,区域面积1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9万人,户籍人口48.3万人,下辖1个省级开发区(天宁经济开发区),1个中心镇(郑陆镇)、6个街道(雕庄、青龙、茶山、红梅、天宁、兰陵)。全区呈东西长方形形状,东西长27公里,平均宽7公里,东边以焦溪舜山为界,与江阴南闸接壤;南边以新运河、人民路、东方大道为界,与武进、经开区接壤;西边以长江路、晋陵路为界,与钟楼区接壤;北面以龙城大道、芙蓉大道为界,与新北区、江阴临港新城接壤。 天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宋朝起设坊,始筑城构市,区内人文雅士荟萃、风景名胜汇聚。境内有开甲第之先的文笔塔、苏轼晚年终老常州的藤花旧馆和盛宣怀、张太雷、赵元任等名人故居。800余米长的青果巷孕育出74位名人大家,前后北岸走出了4位状元、7位公卿,进士不胜枚举。此外,天宁还有以4500多年历史的寺墩遗址为代表的良渚文化,以4000多年前“开天下道德”的舜帝和2500多年前“树诚信典范”的季子为代表的圣贤文化,以1200多年历史的焦溪古村为代表的建筑文化,这些共同铸就了“常州文化在天宁”的美名。 天宁工商繁荣,区域经济发达。天宁古时就有“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之称,现在更是经济繁荣,百业兴旺。2000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6.12 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 2.28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3.80亿元,财政收入 1.23 亿元。2002年,郊区 4 个乡并入天宁区。200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55.19 亿元,财政收入 10.67 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 0.6∶58.3 ∶41.1,工业比重增加并超过第三产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386 元,农民人均收入 6608 元。此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2008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 148.78 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 0∶38.2∶61.8,成为常州市第一个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农业在三次产业中消失。2015 年,郑陆镇并入后,区内又有了农业产业。2021 年,天宁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888.4 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5.48 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0.8∶25.7∶7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5747.9 元,同比增长 8.7%。全区有主板上市工业企业 6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24 家;有高新技术企业 246 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311.3 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1989 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29.73 件。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