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要冲,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交汇之地。全县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下辖6镇4乡,有汉、壮、瑶等27个民族,总人口39.15万。 兴安历史文化厚重。秦归零陵县,汉置始安县,唐称临源县、全义县,宋始称兴安县,取“兴旺安定”之意,是广西境内最古老的县之一。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征百越、筑灵渠,让兴安“南连海域、北达中原”。1934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在兴安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次见证和改写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重大历程。 兴安自然条件优越。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2℃,极端最低气温为-5.8℃,平原地区年平均日照为129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942.9mm,年平均降雨日在180天左右。地形复杂多样,山脉属越城岭山系和都庞岭海洋山系,主要以丘陵为主,有肥沃的河谷平原,属于典型的南国丘山县。全县大小河流59条(包括小溪)呈网状分布,总长度为817.7千米,总流域面积2348平方千米。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连接长江和珠江水系,湘江北去、漓水南流,构成了“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的独特地势。 兴安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的千古灵渠、“华南第一峰”猫儿山、5A级旅游景区乐满地休闲世界、红色研学胜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公园等,湘江“红”、灵渠“金”、山水“绿”、丰收“黄”的兴安文旅色令人向往。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兴安区位优势独特。地处“湘桂走廊”要冲,县城距桂林市区仅57公里、距两江国际机场60公里。交通网络便捷通达,国道322线、泉南高速公路及湘桂铁路、高速铁路纵贯全境,构建起西进云贵、南下广州、北接长沙的桂粤湘黔四省会“三小时经济圈”。 兴安物产资源富饶。境内已发现矿种32个,已开发利用矿种主要有金、银、锡钨、铜、铅等16种。境内盛产水稻、柑橘、葡萄、玉米、银杏、毛竹等,是“全国矿粉之乡”“中国毛竹之乡”“中国银杏之乡”“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广西特色农业蜜桔核心示范区”。 兴安发展基础敦厚。近年来,在区市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苦干实干,把方向、定目标,抓项目、促投资,转作风、优环境,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发展。2022年,全县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提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自治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自治区文明城市等殊荣。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兴安县以“起步提速,开局争先”的奋斗姿态,全力拼经济拼发展,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排桂林市第5。初步预计,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