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港南区位于贵港市西南部,郁江南岸,东邻玉林市兴业县,南接钦州市浦北县,西连覃塘区、南宁市横州市,北与港北区、桂平市交界。全辖区地处浔郁平原,有黎湛铁路复线和国道324线、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黄金水道西江流经区内5个镇、街道,常年可通行2000吨级以上货轮,直达粤港澳地区,在建贵港高铁南站地处区内南部,在建贵港中心港区苏湾作业区是以交通物流为主的大型港区,是广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大西南物资出口的重要通道。主要地方特产有白玉蔗、龙眼、荔枝、火龙果、百香果、沃柑、阿婆茶、生猪、中草药、无公害优质富硒米、桑蚕、羽绒等,东津细米、白玉蔗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辖2个街道、7个镇,居委会20个、村委会151个。行政区域面积1099.08平方千米。2022年末户籍人口695111人,其中农村人口540842人。 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1元,分别增长2.9%和6.4%。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国仅有的两个“中国羽绒之乡”之一、富硒农业之乡、广西产粮大县(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区)、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区)。年内蝉联“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获“长寿之乡”称号,入选全国第二批县域共青团改革试点地区,是贵港市仅有的全国试点单位。东津镇冲口屯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农业带动力持续彰显】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全区粮食播种面积60.12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22.71万吨,增长1.07%,粮食储备成效显著,储备量排自治区第三,全市第一;扬翔“新食记”预制菜产业走在自治区前列;小龙虾产量增长540.55%,持续推进荔枝龙眼品改1.3万亩,蔬菜、水果、中药材保持持续增长;湛江镇吉丰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获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生猪产量保持稳定,全区生猪出栏65.02万头,同比增长6.12%;生猪存栏48.11万头。新增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家,累计建成各级农业示范园区252个。培育农业品牌力度不减,新增认证认定7个富硒农产品,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富硒农产品认定40个,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57个。获评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广西2022年中药材基地示范县,成功举办自治区农业产业发展集体调研现场活动、自治区秋季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 【工业支撑力持续增强】工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新增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33家;木业产业拉动势头强劲,增加值同比增长18.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05.4%。港南区人造板行业获批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塘产业园已进驻高端绿色家居制造项目60个,二期14个项目共858亩土地已完成摘牌并开工建设;滨江产业园统一规范化建设9.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建成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二期完成征地1800亩;桥圩羽绒产业园26.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加快推进建设;江南工业园区完成接收后,加快推进23个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21个企业项目竣工投产,有力保障园区平稳运转。 【服务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服务业企业入库成效显著,新增月度企业12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高质量打造忆江南夜市街,有效刺激消费,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南山风景名胜区、安澜景区、山边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港南无4A景区的空白,创造了贵港县区单次获评4A景区数量最多的纪录;新塘镇山边村获评为2022年第二批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商文旅有效融合,“乐购义乌好货 畅游港南风光”主题列车启动仪式在南宁地铁1号线南湖站成功举行;承办贵港市活力夏日嘉年华暨贵港义乌中国智慧新商业产业园开业活动,展销期间签订批发交易额2.1亿元,国内外50多家主流媒体密集报道该项活动。以“互联网+物流”为新业态培育发展贵港首家网络货运公司,广西影迅物流有限公司以“特色产业+平台经济+农村物流”获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评为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2022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6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16亿元。 【基础设施亮点纷呈】实施“三项工程”建设里程310公里;完成“四建一通”项目8个,屯级道路硬化项目46.8公里。南环路至瓦塘二级路全线通车,在全市率先完成镇镇通二级公路目标。启动建设瓦塘至木格公路维修项目工程。开展合岭一桥、华龙桥等危桥改造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区、镇、村三级“路长制”,投入440万元用于县乡公路和桥梁运行安全日常养护及应急抢修。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建成地下管网33.77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8.26%。 【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显著】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 助推群众建家乡”“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活动,党员干部累计返乡约5万人次,发动企业累计捐款约2700万元。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新塘镇山边村荣获全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重拳整治“双违”行为,拆除“双违”建筑135宗,涉及占地面积20612平方米,建筑面积16758平方米。推进33座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八塘街道、新塘镇、木梓镇污水管网新增修缮工作和农村改厕1019户;开工建设7个镇级垃圾中转站设备更新项目,20条城市背街小巷整治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1.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微克/立方米。泸湾江饮用水水源水质、郁江火电厂国控断面水质监测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率均为100%,断面各监测因子均值达到Ⅱ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无土壤污染环境事故发生。做深“林长制”“湖长制”“田长制”,植树造林1.68万亩,森林覆盖率35.78%,督查疑似违法图斑76个,已完成整改75个,整改完成率98.68%;完成11个“清四乱”问题整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设立区、乡、村三级田长及副田长397名,各镇(街道)细化落实各村屯(社区)网格员、网格监督员315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