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河池市西北部,县域历史悠久,早在两万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在这块弱土,境内有新石器时代出土古文化遗存;最早设立县级以上行政建置,始于宋朝崇宁,先前秦分属象郡及桂林郡,汉属郁林郡广郁县,三国属郁林郡,晋至南陈属晋兴郡,隋属郁林郡,唐属邕州,五代属田州。宋属芝山、都黎、思阳等羁縻县,元属文州庆远路。明置岜马、甲篆、万冈等土巡检司,清属地分思恩府、庆远府和百色直隶厅所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冬,为开化边民,施政便利,设置万冈县,1949年12月万冈县解放,1953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冈县,1956年2月6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根据民族意愿,兼顾历史上曾有“岜马”这个旧名,成立巴马瑶族自治县。1965年河池专区成立,巴马划归河池专区(后为河池地区)。2000年河池地区撤地设市,巴马属河池管辖。历经多次的区域的变动,今日巴马全县辖区面积1976.42平方公里,辖3个镇7个乡104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1666个自然屯,聚居着瑶、壮、汉、苗、毛南、仫佬、回、水等12个民族,全县户籍总人口29.87万人。 巴马是革命老区,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是国家规划实施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红色旅游线路重要组成部分。巴马西山被誉为“广西的井冈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山是右江革命的指挥中心。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韦拔群在西山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农民革命运动的根据地之一,1930年红军主力北上后,中共右江地委、红二十一师等领导机关在这里建立基地指挥和领导右江的革命斗争;先后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三次反“围剿”、抗战时期的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的万冈起义和一九四九年前夕的十三次反“围剿”斗争,巴马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据资料统计,从1923—1949年,巴马瑶族自治县(万冈县)参加红军1700多人,其中,参加红军主力北上435人;参加赤卫队、游击队3800多人。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1251人;被追认为烈士885人。按1949年户人口统计,平均每7户就有1人为革命牺牲,每9户就有1位烈士;遭受国民党反动当局十九次大围剿,被围困死1460多人,因革命受迫害而逃离故土360户,惨遭灭绝314户;有880余个村屯惨遭洗劫,累计达1300多次,被焚焼房屋13522间。 巴马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是中国目前唯一被国际、国内共同认可且世界唯一长寿人口持续增长的长寿之乡,是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国内双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的县 份;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先生赞誉为“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百岁寿星比例位居世界五大长寿乡之首。 巴马是国际长寿养生旅游。主要旅游资源:巴马属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总时数1531.3小时,全年无霜期338天,年均降雨量约1600毫米,相对湿度79%。年均气温18.8℃—20.4℃,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最高达20000个以上,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巴马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201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视察巴马时给予“山清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的高度评价。 县域生态环境适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空气、水、地磁、食物、环境等长寿因素,每年有十万左右的“候鸟人”聚居这里养生度假。是长寿养生环境神奇独特之地。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广西的“井冈山”,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前辈曾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和谐交汇自然景观旅游主要景区(点)有:大洛水晶宫景区、百魔天坑景区、水波天窗景区、赐福湖风光、龙洪田园风光、弄友原始森林、盘阳河风光、那社“命”河、好龙天坑群以及坡纳农家乐、敢烟仁寿山庄、达西儒礼桃花源新村、赐福湖风情岛、巴根山寨等长寿探密,民族风情景区(点);人文景观即红色旅游景区(点)有: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中共右江特委、右江革命委员会旧址,韦拔群牺牲地——香刷洞和长寿博物馆。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三师、中共右江特委、右江革命委员会旧址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赐福湖风情岛大型山水史学剧《梦.巴马》、坡纳农家乐;全国唯一一家县级长寿博物馆—巴马长寿博物馆;全县有国家4a级景区5个:盘阳河景区、仁寿源景区、长寿岛景区、洞天福地景区、水晶宫景区;宾达斑斓乡村旅游区、仁寿乡舍乡村旅游区被评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坡纳养生基地—达西儒礼桃花源—仁寿文化源线路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坡纳被评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巴马是"中国香猪之乡"。巴马是香猪原产地,香猪个小体圆,皮薄肉细,胴体精瘦,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营养丰富,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的美称。巴马香猪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早在宋朝就已作为贡品进贡皇室。1995年3月,巴马被国家物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香猪之乡"。 巴马是少数民族聚居境内居住着瑶、壮、汉、仫佬、毛南等12个民族同胞,民俗民风淳朴,瑶族文化艺术十分丰富多彩,素有"有瑶无处不有鼓、有鼓无处不有舞"的说法。巴马有番瑶祝著节,壮族三月三歌节等。蓝靛瑶的盘王节,祝著节,家家杀猪宰羊、蒸五色糯饭,男女老少身着盛装,群集庆祝,唱笑酒歌把盏传情,跳铜鼓舞欢庆丰收,韵味浓烈。三月三歌节,青年男女带五色饭和红绿鸡蛋,成群结队赶歌圩。来到巴马,你还能看到蓝靛瑶抛绣球,土瑶射弩、打陀螺、等古朴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