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投资促进中心
东营市东营区宁阳路96号退役军人事务局3楼

走进东营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64年,胜利油田会战时在境内东营村附近建立指挥部。1965年为服务油田开发建设,中共惠民地委、惠民地区专署成立中共东营工委、东营办事处。1983年建立东营市。1984年1月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6月两区合并为东营区。东营区总面积1178.17平方千米。2019年1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整代管范围,东营区实际管辖面积调整为658平方千米。年末,常住人口54.8万人,出生人口3198人,出生率6.57‰;死亡人口1497人,死亡率3.08‰;人口自然增长率3.49‰。 全区生产总值为53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9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80.8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335.76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8∶34.0∶6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3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95亿元,增长2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24.07亿元,比年初增加33.2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671.71亿元,比年初增加9.43亿元。全年保费收入78.55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37亿元,增长18.5%。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201亿元,同比增长66.8%;其中,出口50.7亿元,同比增长11.8%;进口150.3亿元,同比增长99.9%。实际利用外资10273万美元,是上年的1.5倍。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81亿元,同比增长8.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1亿元,同比增长9.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7亿元,增长6.8%。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74家、家庭农场326家、农业龙头企业69家,6家经营主体列为全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市级以上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19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个,创建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省级“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改造城乡道路354.1千米,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升级为“户户通”。高标准农田1.39万公顷,城区集中供暖和管道燃气实现全覆盖,农村燃气实现“村村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28.66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全区1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98.21亿元,同比增长8.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4.6%。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5.92亿元,同比增长9.7%。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57.54亿元,同比增长7.6%。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5.76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49.4%,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36.23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44.75亿元,增长5.2%。年末,A级旅游景区13家。旅行社及分社63家。星级饭店9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3.3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510万人次。 年末,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000.1千米,干线公路里程98千米,高速公路23.28千米,国道25.91千米,省道49.80千米,县道100.98千米,乡道124.01千米,专用公路126.07千米,村道550.05千米。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房地产开发投资63.37亿元,同比增长14.7%。年内10个省重点项目、32个市重点项目、176个区重点建设类项目全部开工。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232个,10个项目纳入省重点盘子,32个项目纳入市重点盘子。 全区有院士工作站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14家。年内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批准建设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21家,新备案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4家。年内60家企业备案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1家,总数121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83家,市级科技型企业备案122家。4项专利项目分别获“2021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三等奖、优胜奖,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项目金奖、银奖。发明专利授权量618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43件。 全区普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163.67%。全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500人;在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1.1万人。全年参加夏季高考2660人;参加春季高考194人。区图书馆馆藏总量93万册,图书外借30万余册次,人流量15万人次。设立油田社区文化馆12处、图书分馆8处,开展“新六艺”公益培训,累计授课1.4万余人次。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歌咏大会等庆祝活动1227场。新增体育场地12个、1.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23平方米。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100%,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97.43%。 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0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186张。全区有核酸检测采样点12处,核酸检测实验室4家,累计接种疫苗122.43万剂次。市控及以上河流断面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空气优良率72.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7.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32。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6.67%,死亡人数下降33.33%,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56元,同比增长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091元,同比增长8.0%。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0.02平方米。年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8万人、20.22万人。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11万人、0.98万人,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46万人、9.17万人、10.69万人、6.4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156.73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225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550元提高至580元。集体合同覆盖劳动者3.96万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95%以上。有22家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家诊所及205家药店实现个人账户“一卡通行”。有医养结合机构10家、床位1346张,成立全市首个“医养健康产业协会”。新建2处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年内为57987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查体,1处社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495人,完成市定任务的125%。城镇登记失业率1.88%,低于3.5%的年度控制目标。年末,有各类市场主体89149户。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