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投资促进中心
利津县津二路567号

走进利津县

利津县,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介于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之间,南北长102.5千米,东西宽8.5—25千米,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下辖2个街道、4个镇、2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截至2022年底,利津县常住人口23.99万人。 利津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以“渠展之盐”著称。金明昌三年(1193年)1月置县,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因利津古城的轮廓像一只凤凰,被称为“凤凰城”。抗日战争时期,利津县是清河区、渤海区的老革命根据地。1944年8月18日,解放利津城战役大获全胜,利津成为山东省全境解放第一县。8月23日,《解放日报》头版报道利津解放;8月28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山东捷报》,得到毛主席亲笔批示。 利津民间艺术有舞蹈“虎斗牛”、竹马灯、金钱灯等,地方小吃有利津水煎包、黄河故道鲜鱼汤、盐窝羊汤等。 2022年,利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70亿元、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2亿元、增长34.8%(同口径),进出口总额达到207.18亿元、增长42.5%。利津县是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生态文明强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中文名          利津县 外文名          Liji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370522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山东省东营市 1.历史沿革 利津县历史悠久。早在周秦时代县境西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 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 东汉后黄河在此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域地不断向渤海湾扩延。 隋代建永利镇,属蒲台县。 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 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镇为县,因邑有东津码头,故称为“利津”,属山东东路滨州刺史郡。 元明时属山东济南府滨州。 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今惠民县城)。利津因河海而兴,“利津内控黄河,外锁海运要津”,逐渐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史称“小天津”。清末,组织义和团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后被山东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 民国时期,先后有“吃大户”、“反验地契”、告贪(县)官斗争和响应“五四”反帝爱国游行示威、宣传演讲、罢课罢市、组织“红枪会”抵抗官匪等。 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权,1944年8月18日,县城解放,成为山东全境解放第一县。 新中国建立后属惠民专署。 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署。 1961年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 1983年10月15日成立东营市划为市辖县,同时原罗家公社的4个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划归新建的河口区。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