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招商局
海阳市济南路91号抵离中心10楼

走进海阳市

海阳市位于胶东半岛南端,因地处黄海之阳而得名。土地总面积190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2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2公里,常住人口58万,辖18个镇街区,包括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719个行政村、24个城市社区。 海阳是一座产业兴旺的创业之城。“双碳”智谷建设高点起步。海阳市正按照烟台市“双碳”发展战略,聚力将丁字湾“双碳”智谷打造成胶东经济圈融合发展先行区、国家首个零碳产业示范区和中日韩新能源合作先导区,目前初步规划了“一馆一所四区”的功能区划,瞄准七大重点战略方向,力争于2022年建成全省首个“绿电”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核电产业持续壮大。依托海阳核电站1号、2号机组投入商运的重大契机,不断拉长产业链条,目前国内四大涉核央企已有三家在海投资兴业,集聚涉核企业17家,总投资逾千亿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放大“核电+”效应,与国电投、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在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等方面深入合作。2019年,首期覆盖新城区70万平方米的核能供热项目已完成供热,海阳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核能供热的城市,为打造“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奠定了基础。2020年11月,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创建项目启动,2021年11月成功实现海阳城区450万平方米核能供暖“全覆盖”。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崛起。抢抓我国首次海上卫星成功发射的机遇,正在致力于打造以发射母港、星箭产业制造园区、卫星产业和火箭产业配套园区、文旅园区等“一港三园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方航天港”,总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总投资230亿元,即将隆起又一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东方航天港项目被纳入山东省“十四五”规划。2020年4月,成功举办东方航天港产业项目开工暨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集中签约10个重大合作项目;2020年9月,长征十一号“遥二”火箭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首次实现卫星海上商业发射,首次实现火箭在海阳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2020年11月,东方航天港总装首发火箭长征十一号“遥九”火箭出厂,正式拉开了在海阳生产火箭的序幕;2021年6月,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一期交付使用,东方航天港建设进入到向产业化集群化迈进的崭新阶段。海上风电产业全面起势。抢抓“省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机遇,加快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目前已有华能、国电投、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总投资逾150亿元的海上风电项目落户海阳,均已开工建设,半岛南3号、4号海上风场将于年内全容量并网发电,已初步实现山东首个海上风场落户海阳、山东首台风电机组在海阳下线、山东首台海上风电风机在海阳竖起、山东首度海上风电由海阳发出“四个第一”的目标,着力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风电产业基地。海洋经济产业方兴未艾。以现代渔业为代表的一产,以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科技为代表的二产,以及以休闲渔业、观光娱乐为代表的三产融合发展,已统筹建设琵琶口外、土埠岛等2处海洋牧场群,高标准打造富瀚、恒源、连理岛3个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总面积达到2.4万亩,为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海洋渔业集聚区和知名的海洋旅游发展示范区打下了基础。针织毛衫产业“脱胎换骨”。海阳是全国五大毛衫加工基地之一,是“江北最大的针织毛衫加工基地”,被誉为“全国毛衫名城”。全市拥有毛衫企业450余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目前,致力打造的毛衫产业全链条专业化服务平台——海阳毛衫创新园,正引领毛衫产业不断向研发和销售“微笑曲线”两端发力,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