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武江区招商局
韶关市武江区建设路29号(武江区科创园内)

走进武江区

建置沿革 【简述】武江境内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设曲江县,隶属桂阳郡。西汉末年改称南平郡,东汉初复称桂阳郡。三国吴甘露元年(265),设始兴郡,属荆州。西晋太康元年(280)三月,武帝平吴,始兴郡移属广州。曲江县治从莲花山迁往安聂邑(今西河),西河成为曲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晋末(419),县治迁往官滩。南北朝梁元帝承圣年间(552—555),于始兴郡置东衡州,州治在曲江,州、县治所迁西河。隋开皇九年(589),改东衡州为韶州,州、县治所迁莲花山。开皇十一年,曲江县并属广州。唐武德初年(618),曲江县治再迁西河。武德四年广州之曲江置番州,不久更名东衡州。唐贞观前期(627—633),改东衡州为韶州。五代时期,后梁乾化元年(911),州、县治迁往中洲(今市区小岛)。此后至民国期间,先后隶属岭南东道韶州、广南东路韶州、海北广东道韶州路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广东布政司韶州府、北江行政区、第二行政区和第三行政区。   1949年10月7日,武江全境解放,武江为曲江县的一部分。初期先后属曲江县、韶关镇。1951年6月,恢复韶关市建置,隶属韶关市管辖。1952年设立西河街道,1956年并入和平街道。1959—1971年13年间,武江境内为韶关市郊区(中途曾撤销)和韶关市区划分东河、西河等6个区的一部分,其中1961—1971年武江境内设立(含合并和分设)有西河街道,环市、芙蓉(又称西联)公社。1966—1971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街道和公社均成立过革命领导小组或革命委员会。1975年成立武江区。1976年3月,撤销武江区,恢复韶关市郊区,辖环市、芙蓉、北郊等公社(区),管理农村农业工作。1984年9月28日,撤销韶关市郊区和武江区,组建市辖县级武江区,辖西河、芙蓉、新华3个街道和河西、马停脚、黄田坝、白芒、下坑、田心、沐溪、阳山、甘棠、西联、芙蓉、黄塱、车头13个乡、两个场(塘湾良种场、山蕉农场)。武江区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经境内而得名,另因地域处于武江(河)以西,故又俗称“西河”。 自然地理 【位置 范围 面积】武江区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境内的武 江、北江河以西。坐标北纬24°42′00″—24°48′00″,东经113°06′00″—113°34′00″。东与浈江区隔河相望,南与曲江区白土镇接壤,西与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东坪、乳城、一六镇毗邻,北与乳源桂头镇相连。辖区总面积677.85平方千米。 【地质 地貌】武江区域内的地质地层属于沉积岩地层为主。受粤北“山”字形地质构造的影响,区内褶皱和断裂极其发育,褶皱主要由古生代地层形成紧密式之背斜核部,以北北东向构造为主,次级构造亦较为发育。褶皱构造有北部的大岗头向斜,中部的天子岭背斜和南部的芙蓉山向斜。均为断褶带内曲江复向斜的次褶皱带。地貌以丘陵地带和冲积小平原及高山奇峰为主。区境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多在55—200米,坡度约30度左右。江湾镇境内的大东山主峰海拔1390米,是武江区最高山峰;依次有江湾镇枫岭头海拔1100米,龙归镇凤田黄茂堂海拔941米,西河镇境内的圆子背肩山海拔1125.5米、大岗山海拔406米、天子岭海拔357米、芙蓉山海拔282米。最低武江河河床处海拔55米。 【地形面积】武江区地处南岭山脉南麓的盆地之中,其地形犹如一只卧狮,东西长、南北窄成不规则多边形。区境东起市区武江河中心,西至江湾镇武洞、白石村,长56.75千米,南至曲江交界的圆子背肩山,北至重阳镇大夫前村,宽17.8千米。 【河流】武江区主要河流有武江、北江、南水河、重阳河、锅溪河、韶西水、沐溪水、芙蓉水、沙山水。其中武江历史上曾称虎溪、武溪,发源于湖南省临武县三峰岭,途经坪石、乐昌、桂头,由浈江区犁市镇上朗流入该区重阳 镇水口村,至北江桥下与浈江河汇合成北江河。武江河全长260千米,河床坡降0.906‰,在该区河段约16千米,河面宽150—200米,为Ⅶ级航道,境内河段通航能力为300吨级船舶。含武江在内的韶关市区最高洪水位57.21米,最大洪流量9460立方米/秒,发生于1994年6月18日。最低水位0.7—1米,枯水流量12.3立方米/秒,发生于1966年9月24日。北江河古称“溱水”“肆水”“始兴大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和湖南省临武县三峰岭,上游分别称“浈江”“武江”。北江流至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与西江汇合,全长468千米,河床坡降0.398‰,多年平均流量1080立方米/秒。北江流经武江区西河、西联境内约12千米。河面宽150—350米,可通航为Ⅶ级航道,通航能力为300吨级船舶。西联镇下胡村、赤水村有煤运码头常年水运,可直抵珠江三角洲及连接西江水道。 【气候与灾害】武江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气候为主的湿润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季多干冷的偏北风,夏季多偏南的暖湿气候。年平均气温20.3℃(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25.4℃、最低气温16.8℃),年平均湿度为52%,年平均日照时数185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111.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雨量为1537.4毫米。入汛期为每年4月中旬至7月下旬。春季冷暖季风交替繁,多为低温阴雨天气,日照最少;夏季火热酷暑,雨量多且集中;秋季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冬季雨量减少,天气寒冷,年无霜冻期305天。2005年秋旱严重;2006年7月15日,遭百年一遇的洪灾;2008年1月,遭遇80年一遇的雨雪水灾;2013年5月16日、8月15日,武江大部地区遭遇重大洪涝灾害。 【土地资源】武江区耕地面积6826.35公顷(水田3987.84公顷,旱地2342.85公顷,水浇地495.66公顷),园地641.91公顷,林地48693.07公顷,草地1581.9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81.1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958.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98.35公顷,其他土地896.05公顷(设施农用地102.19公顷,田坎283.55公顷,裸地510.31公顷),森林蓄积量382.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24%。 【矿产资源】辖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储量较少,共生、伴生矿较多。主要有煤矿、铁矿、铅锌矿、锡矿、钨矿、金矿、银矿、石灰石、高岭土、萤石矿等。铅锌矿(小型)主要分布在重阳镇;石灰石储量丰富,品质好,主要分布在西联镇、龙归镇、西河镇。萤石矿主要分布在龙归镇续源、江湾镇架锦坑。陶瓷矿(高岭土)主要分布在重阳镇、龙归镇。煤炭矿区有芙蓉山、田心、车角岭煤区(已停采)。 【动植物资源】武江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体形较大的野兽多栖息在西北山区,一般兽类出没于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甲壳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主要野生植物有:维管束植物2349种,分隶207科877属。水果类38种、野生药用植物135种。内陆水域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共14门120多属。   武江丝茅姜是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著名的农副产品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据光绪年间编写的《曲江乡土志》记载,当时武江区已经开始种植丝茅姜。武江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中亚热带中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8小时,年平均雨量为1537.4毫米,无霜冻期305天,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丘陵、平原交错,山峦叠起,山间多封闭洼地、暗河,溶洞较多,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武江丝茅姜提供了有利条件。武江丝茅姜以“香”“辣”“渣少”闻名省内外,含有挥发性精油及辛味油,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旅游资源】武江区是粤北古邑,韶关博物馆珍藏有武江境内出土的汉代、三国、西晋、东晋文物。人文景观主要有唐朝宰相张九龄家族墓、宋朝尚书余靖墓和蓉山古刹。有南昌起义军朱德部队旧址、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旧址、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遗址、青水塘和李子园炮楼等24处革命遗址。自然景观有广东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芙蓉山公园、芙蓉仙洞、沐溪水库、石背窝水库和江湾温泉等。辖区内有不可移动文物167处。有市属韶州宾馆和流花宾馆、湖心宾馆、倚山宾馆等一批民营涉外旅游宾馆。沐溪水库湖水碧绿,蔚为壮观,泛舟遨游,闲来垂钓,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是市民郊游的好去处。此处集会所、饮食、住宿、观光、游乐于一体的多项旅游设施,成为郊游的新亮点。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