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环城临坝区,是三峡大坝所在地,国土面积3439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173个村30个社区,户籍人口52.5万人,常住人口55.9余万人,是宜昌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辖区。夷陵区被誉为中国非金属矿之乡、中国早熟蜜柑之乡(中国柑橘之乡)、中国名优茶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7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亿元,税占比8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449元、28265元。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稳居Ⅰ类县(市、区)前列。 一、区情特点 夷陵是城区、山区、坝库区、矿区、景区“五区”并存,有75%山区、75%农村、75%的农民。总体概括为“四个特点”: 特点1:夷陵是资源大区。矿产资源富集,樟村坪镇是中国八大磷矿主产区之一,已探明储量26.54亿吨。石墨矿以品位高、鳞片大居亚洲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是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拥有2颗世界地质标准剖面“金钉子”,共有A级景区17个(其中5A级3个、4A级5个、3A级9个)和4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分之三的乡镇跻身省级及以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之乡、民间故事之乡,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北省旅游强区。 特点2:夷陵是生态大区。夷陵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境内长江黄金水道148公里,有长江一级支流8条、二级支流19条、三级支流5条,也是宜昌“母亲河”黄柏河东西支的发源地和宜昌城区饮用水源地,境内官庄等5大水库滋养宜昌百万人口、灌溉百万亩农田。拥有西塞国、大老岭2个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圈椅淌国家湿地公园、笔峰洞省级森林公园,生态责任重大。“河长治河”经验与做法三登央视;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写入省委改革决定;荣获湖北省第二届改革奖;夷陵区被命名全省河湖长制示范区。 特点3:夷陵是移民大区。夷陵临水而建、因水而生,经历了三次大迁移。1970年,为服务葛洲坝工程建设,县城从现宜昌市中心城区西陵一路搬迁至小溪塔,在黄柏河岸建立起了一座新城。1992年,三峡工程动工建设,三斗坪、乐天溪、太平溪、小溪塔等4个乡镇2.4万人搬迁后靠。根据中央政策,上海、青岛、黑龙江、三峡集团等省市和单位对口支援夷陵。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亲临夷陵,对许家冲村基层党建创新、移民新村建设等工作给予肯定。 特点4:夷陵是产业大区。在历届区(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夷陵实现了从山区贫困县到全省经济强区的跨越,柑橘、茶叶综合实力均居全省前列,享有“橘都茶乡、桃源酒城”美誉。多年保持全国粮食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获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荣誉。着力培育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绿色矿业等百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55.09亿元。现有A股上市公司1家(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恒安芙林、宏裕新型包材、昌耀新材等3家上市种子企业蓄势待发。创成“稻花香”“萧氏”“晓曦红”“三峡人家”等中国驰名商标11件。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2022年接待中外游客突破2545.1万人次,电商交易额突破230亿元。 二、历史沿革 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古属荆州,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将白起所烧的“夷陵”,就是今宜昌市区的古称。公元前278年“夷陵”地名始见于史,表明夷陵见诸于史至2021年已达2299年之久。 周初为夔(kuí)国地。楚成王三十八年(前634)楚灭夔,乃归于楚并为其西疆边防要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置夷陵县,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夷陵县属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所立之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属蜀由临江郡所改之宜都郡。三国吴黄武元年(222),改夷陵县为西陵县。晋太康元年(280),复改西陵县为夷陵县,属宜都郡。南北朝时,宋、齐均名夷陵县,属宜都郡。上述郡治均在夷陵县;梁改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改陕州。隋大业三年(607)复夷陵县,并改陕州为夷陵郡。唐武德二年(619)夷陵县属由夷陵郡所改之陕州,州、郡治均在夷陵县。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夷陵县属由陕州所改之峡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属由峡州所升之峡州路,州、路治均在夷陵。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攻取县境,撤销夷陵县,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旋降峡州府为峡州,直隶湖广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峡州为夷陵州。清顺治五年(1648),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并以原夷陵县境立东湖县。民国元年(1912)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县城,县城及近郊划出设宜昌市;宜昌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专区,县直机关设宜昌市内。1970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县直机关从宜昌市区北迁小溪塔。1975年,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隶属关系不变。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并,宜昌县属新成立的宜昌市。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7月28日,夷陵区正式成立。 2001年,因撤县设区,将土城等三乡镇划给点军区。2020年7月,将西陵区的“三村一社区”(南津关村、前坪村、龙泉山村、南津关社区)划给夷陵,归小溪塔街道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