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坡头区招商服务中心
坡头区灯塔路中国银行5楼

走进坡头区

 ●区情概貌   【位置面积】坡头区属湛江市辖区,位于湛江市东北部,全境地处北纬21°5′29″~21°26′57″,东经110°20′0″~110°38′18″之间,东接吴川市,西与霞山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赤坎区和遂溪县隔海相望,南濒南海,北连廉江市。坡头区土地总面积564.98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坡头境域属象郡。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属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合浦郡高凉县。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属高凉郡。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属广州高凉郡。南北朝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属高凉郡平定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起,历唐、宋、元、明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均属吴川县。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公历11月16日),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将今坡头、南三、乾塘等3个镇及麻斜、南调等2个街道辖地划入广州湾租借范围;今龙头镇和官渡镇仍属吴川县。民国初年,龙头、官渡(石门)分别为吴川县第四区和第九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省施行自治两级制,县为一级,乡镇又为一级。吴川县第四区(龙头)、第九区(官渡)分别为吴川县龙头乡、石门乡。民国三十二年2月,日本侵占广州湾,3月成立“广州湾自治区”。民国三十四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收复广州湾,民国三十五年设立湛江市。其时坡头、南三、乾塘、麻斜、南调属湛江市。   1949年12月,湛江市解放,龙头、官渡属吴川县第二区;坡头(包括乾塘、麻斜、南调)与南三合称滨海区,属湛江市。1951年11月,滨海区划入吴川县(南三岛的调东、北涯和特呈、麻斜仍属湛江市)。1952年4月,吴川县撤销滨海区,将其分为两个区,坡头称第六区,南三称第七区。1952年9月,吴川县第二区改称第七区,第六区改称第八区,第七区改称第九区。1952年底,湛江市设置雷东县。1953年12月,吴川县第九区(即南三)划入雷东县管辖,调东也划入雷东县。1956年11月,以区所在地命名,第八区改称坡头区,第七区改称龙头区。1958年9月,湛江市撤销雷东县,南三(包括调东)改属湛江市郊区。同月,吴川县实现公社化,并撤销区名称,龙头命名为超英公社,坡头命名为红旗公社。同年10月,坡头(包括乾塘、南调)、龙头(包括官渡)从吴川县划入湛江市郊区。1963年成立乾塘人民公社(从坡头人民公社析出)。1970年8月,撤销郊区,南三、坡头、乾塘和龙头公社归湛江市革委会直辖。1973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恢复郊区,南三、坡头、乾塘和龙头等4个公社重归郊区管辖。1979年3月,官渡人民公社从龙头人民公社析出建置。1983年6月,人民公社改称区(区公所)。1983年9月,湛江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1984年9月,坡头、龙头、官渡、南三、乾塘等5个区(区公所)和海头农业区的麻斜、麻新乡从郊区析出,以及麻斜街道办事处、炮台农副业大队从霞山区划出,建置湛江市辖坡头区(县级)。2012年11月6日,湛江市成立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南三镇从坡头区析出,由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委会管理后,坡头区辖坡头、龙头、官渡、乾塘等4个镇和南调、麻斜等2个街道。2013年6月,湛江市成立海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筹建处,筹建处与坡头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2014年6月,中共海东新区工作委员会、海东新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海东新区与坡头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2019年6月,南三镇重新划归坡头区管辖。至2019年12月,坡头区为市辖区建制不变。   【行政区划】2022年,坡头区有官渡镇、龙头镇、坡头镇、乾塘镇、南三镇等5个和南调街道办事处、麻斜街道办事处等2个。有村民委员会6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个,自然村748个。   【地质地貌】   地质在距今5.67亿至6亿年,坡头境域是广阔的浅海。距今1.8亿至2.25亿年,地壳发生强烈印支运动,这片浅海变成陆地,全部露出水面。后来经过漫长风化剥蚀作用,演变成现在的丘陵、台地,形成肥沃耕地及钛铁矿、锆英砂石、独居石、铝土、石英砂等资源。   坡头区见有元古代的地层为震旦系,新生代地层有第四系。   震旦系分布于龙头圩、白石垌一带。岩层属浅海相沉积物,有砂质、泥质细碎屑岩类,岩石为变质砂岩、页岩、硅质岩、含炭千枚岩。由于长期多次的地壳运动,形成混合岩石,岩层厚度数千米。   第四系沉积时间为距今240万年前至今,是广泛出露的地层。可分为第四系下中更新统北海组、全新统。中更新统北海组,距今70万至10万年间,出露在坡头的岩层为杂色砂砾层、砾石、亚砂土等,属河流、湖泊沉积碎屑物质。全新统分布在南三岛、坡头圩一带,岩层为灰白色细砂、中细砂、含砾砂、亚砂土、黏土、淤泥质黏土、砂以及泥炭土矿产等,局部见有大量贝壳、珊瑚遗体堆积物。   区内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主要分布在龙头圩一带,东西长8~10千米,南北最宽13千米,面积25~30平方千米。形成时间距今1.62亿~1.72亿年,出露形状呈小岩株状、椭圆形。岩石为灰白色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物组成有石英(25~30%)、长石(65~75%)、黑云母(3%)。质坚硬,风化后形成砂状高岭土矿。   坡头区半岛部分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构造形迹表露较多。大部分为新生代沉降区。根据地球物理、水文工程地质、石油普查钻探资料推测,区内基底构造有凹陷、断裂。断裂构造规模大,从北向南平行的呈东西向断裂。处于湛江港一带东西向断裂,断裂构造表现在岩石、岩层发生位移或断开错动,倾角50~70度,长度小于2千米,断距小于10米,有时平行排列,形成小型地垒。   地貌坡头区由一个半岛和一个海岛组成。半岛东、南、西三面临海,地势较平缓,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3~5度。   北部混合岩、花岗岩台地。分布于龙头圩至高岭、路西、新屋地村。海拔一般20~50米,以海拔172米的尖山岭为最高。第二高点为笔架岭,海拔100.4米。地势微微向五里山港溺谷和南部倾斜。除花岗岩分布地区尖山岭和石山岭有基岩露头或转石形成石蛋地形外,其他大部分基岩表层均风化为几米至十几米厚的残积土。丘顶圆浑,丘坡平缓,地形呈微波状起伏。   沿海蚀阶地、海积平原、海风成沙堤沙地。海蚀阶地主要分布在龙头至坡头、乾塘沿海一带。阶面标高一般小于20米,地势低洼,地形平坦。阶地由玄武岩、混合岩、侵入岩、砂岩和砾石组成,依阶面高程大致可分为5~8米、12~20米两级,迂回海岸附近。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麻斜街道至坡头镇万屋村,乾塘镇乾塘村至坡头镇塘尾村、南三岛围岭村。标高一般小于10米,依地面高程大致分为3~5米、7~10米两级。宽窄不等,一般几十至几百米。海积平原多由海相淤泥质土、软黏土、粉细沙组成。形状多为不规则带状和树枝状。海风成沙堤沙地可分为新、中、老沙堤沙地,以中沙堤规模最大,分布最广。中沙堤由米黄色细至中沙组成,主要发育在乾塘镇乾塘、大仁堂、烟楼村,南三岛田头圩、莫村至高岭等地。呈条带、垄状平行于海岸线,表面地形起伏不平,形成较多圆形沙堆、新月形砂丘和凹槽。发育规模不一,乾塘村、大仁堂村一带长约15千米,宽800~2000米;南三岛雷锡村一带最宽3000米,一般标高5~30米。老沙堤全市仅有南三岛田头、龙盛境和山塘村3处。新沙堤有坡头镇塘尾村等处。   海漫滩。分布在高潮与低潮线之间。全市海漫滩以泥质滩为主,只有坡头、南三和东海岛东沙堤海岸为沙质滩。区内还有玄武岩岩质滩、红树林滩地。   海岛。坡头区有较大海岛1个,即南三岛。岛内地势平缓,中间高,四周稍低。最高的大岭(岭名)海拔30.3米,最低处海拔2米。地貌特征为海蚀阶地,海积平原和海风成沙堤沙地。海蚀阶地分布在岛的西部,阶面标高20米左右。海风成沙堤沙地分布在东部海丰、光明、新南、灯塔、白沙、蓝田、田头、麻弄和南米等地。历史上由于长期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逐年积聚成片半固沙地和流动沙地,流沙间隐现蜿蜒的沙丘。20世纪20年代末起,大片的半固沙地和流动沙地已为人工营造的木麻黄防护林所覆盖。南三岛沿海有礁石、暗礁、沙、暗沙。   【气候特点】坡头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2022年,坡头气象灾害较多,热带气旋个数偏少,冷空气活动频繁,年平均气温较常年稍偏低,年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偏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                      (区方志办)   【土地资源】2022年,坡头区土地总面积56506.23公顷,其中农业用地37166.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5.8 %;建设用地9636.34公顷,占17.0%;未利用地9702.94公顷,占17.2%。   农业用地农业用地37166.95公顷,占坡头区土地总面积65.8%。其中耕地14812.73公顷,占农业用地39.9 %;园地1937.74公顷,占农业用地5.2 %;林地10007.62公顷,占农业用地26.9%;其他农用地10408.86公顷,占农业用地28.0%。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建设用地9636.34公顷,占坡头区土地总面积17.0%。其中居民点、采矿用地及风景名胜用地共8928.55公顷,占建设用地92.7%;交通运输用地528.72公顷,占建设用地5.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9.07公顷,占建设用地1.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由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用地、风景名胜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4个二级分类组成。农村居民点用地5061.37公顷,占的面积最大,其余依次为城镇用地2089.38公顷、风景名胜用地994.87公顷、采矿用地782.93公顷;交通用地由公路、村、机场及港口码头组成,以公路、道路占的面积最大;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即为水工建筑用地。   未利用地未利用地9702.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7.2 %,主要由荒草地、盐碱地、河流水面、滩涂、沙地组成。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坡头区内探明的金属矿产种类少、储量不多。主要有滨海砂矿、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锆英砂石矿等,主要分布在南三岛东北部沿海地带和乾塘镇东部沙城等沿海地带。据1985年勘探,钛铁矿储量2.68万吨,独居石储量2498吨,磷钇矿储量1060吨,锆英砂石矿储量1.98万吨。   非金属矿产坡头区内探明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高岭土及瓷土、砖瓦黏土、玻璃砂、石英砂和花岗岩石料。其中,高岭土及瓷土矿:高岭土主要分布在龙头镇、官渡镇。据1986年普查勘探,储量约1984万吨,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龙头镇山岱高岭土矿床,属中型规模,储量1170万吨;上圩高岭土矿点储量为37.14万吨;禾仓高岭土矿点储量53.61万吨;苏屋高岭土矿点储量97.8万吨;节村高岭土矿点储量39.11万吨。瓷土主要分布在龙头镇、官渡镇,蕴藏量较为丰富。砖瓦黏土矿:分布在坡头镇高岭仔、麻登、塘边和沙田村,龙头镇莫村及官渡镇等地,储量87.64万立方米。其中坡头镇35.21万立方米、龙头镇30.52万立方米、官渡镇21.91万立方米。玻璃砂及石英砂矿:分布在乾塘镇的乾塘至米稔一带,中型规模,连片面积180公顷,储量670万吨以上。花岗岩石料:龙头圩附近储量290万立方米,尖山岭储量621万立方米,官渡白石洞储量45.6万立方米。   能源矿产至2019年底,坡头区内探明的能源矿产主要有褐煤矿、天然气。其中,褐煤矿在南三岛至麻章区大平镇矿床、矿点,属低级褐煤,或未炭化的木材,呈红褐色,块状或混土状,厚0.2米~0.6米,离地面10米~30米深,储量45.71万吨,尚未开发利用。天然气在南三岛内储量1.9万立方米,开采价值不大。   (姚梁茵子)   【植被资源】坡头区有丰富的泥炭土资源。泥炭土矿的形成,距今2万~3万年,坡头境域曾被茂密森林覆盖。南宋末期,靖康之乱,元兵南进,闽浙一带居民大批南移,区境人口剧增,垦殖加快,天然植被遭到破坏,但其后恢复较快。19世纪初到20世纪前半叶,大多数天然植被逐步受到破坏。20世纪50年代初期,天然植被大体分布情况是:北部龙头、官渡丘陵地带主要为马尾松、鸭脚木、苦楝树、红椎、油杉、荷木、樟树和山竹子等树种。东、西、南部的乾塘、坡头、南调、麻斜和南三主要有鸭脚木、苦楝树、山竹子、红车、白车、灰木、春花、大莎叶和打铁树等次生林,沿海有连片的红树林。坡头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成效显著,人工植被逐渐代替天然植被。2019年,区内森林面积8311.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4.7%。   热带常绿季雨林主要分布于官渡、龙头两镇的丘陵花岗岩风化的赤红壤地带,构成树种有鸭脚木、苦楝树,红车、白车、红椎、白椎、油杉、黄桐、榕树、樟树、乌桕、龙眼树、荔枝树、水仲、柠木、蔑青、棠青、杨桃、大叶榕、交子树等。   热带草原旱中生性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官渡、龙头和坡头地形起伏平缓的台地,土壤多为浅海沉积物发育而成的黄红色砖红壤,呈稀树草原外貌,植物稀疏,地表常有腐蚀,群落呈现一片黄绿色的疏落矮草,间杂稀薄小灌木。草本主要有蜈蚣草、虾须草、鹧鸪草、坡地锦和白茅等;灌木一般高50~90厘米,有山芝麻、坡散香、桃金娘和了歌王等。中生性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坡头镇、乾塘镇、南三镇、南调街道和麻斜街道。草本植物一般高40厘米左右,草种有蜈蚣草、猪牙草、雾水草、飞扬草、米碎草、风斗草、含羞草和辣蓼、白茅等;藤类有牛筋藤、鸡屎藤、潺藤等;灌木有稔子、打铁树、大沙叶和火燎榛等。湿中性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乾塘。每年4—9月洪水泛滥期间,河水浸淹地面,野香根草发达,草高140厘米左右,下层为匍匐生长的牛鞭草。   热带海滨砂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海岸冲积所形成的海滨沙滩。沙荒的植被简单,外缘以砂生草丛为主,内缘连接着刺灌丛,常见的种类有仙人掌、辣芥簕、香附、白茅、蟛蜞菊、八节草、鼠刺和厚藤等,这些植物十分耐旱,生长缓慢。   红树林分布于海湾、河口、潮泥地、盐性土地带。主要组成有黑榄、红海榄、白榄、角果木、海芒果等。                                (姚梁茵子)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坡头区内野生动物种类不多。爬行动物纲主要有金环蛇、水蛇、草花蛇、银环蛇和蜥蜴;鸟纲有禾花雀、麻雀、斑鸠、毛鸡、翠鸟、叫无儿、白头翁、燕鹞、老鹰和猫头鹰;哺乳动物纲有野鼠、山狗、山白猫和蝙蝠;两栖纲有青蛙、蟾蜍;昆虫纲有野蜂、竹蜂;珠形纲有蝎子;多足纲有蜈蚣;甲壳纲有虾、蟹;腹足纲有雾水螺、田螺、尖尾螺和火筒螺。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使用农药以及捕食等原因,大部分野生动物减少。   海(淡)水动物坡头区海域水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海洋鱼类有17目73科,131属170种,主要经济鱼类有32种,常见有蛇鲻(丁鱼)、金线鱼(红三、刀鲤)、石鲈(头鲈)、鲱鲤(红线)、二长棘鲷(立鱼)、乌鲳(黑鲳)、马鲛、鳘鱼、黄花、海鳗(门鳝)、蓝圆(池鱼)、青鳞、沙丁鱼(黄泽)、鳓鱼、鲥鱼、鳓鲹(三黎)、鲆(左口)、龙利、红鱼、赤鸡、石斑、鲨鱼、墨鱼、鱿鱼等;经济价值大的甲壳类有对虾、蟹等6属16种,常见有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刀额新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短沟对虾、青蟹和梭子蟹等;软体动物有双壳类166种,常见的有牡蛎、泥蚶、尖紫蛤、紫蛤、文蛤、贻贝、江珧和珍珠贝等;前鳃类40科69属128种,常见有章鱼、鱿鱼和乌贼等。此外,还有海参、海蜇、沙虫和海马等动物和江篱、马尾藻等主要经济藻类。海水养殖品种现有30多种,其中尖吻鲈、花鲈、青鲈、乌头鲻、黄鳍鲷、黑鲷、黄鲷、红鱼、笛鲷、乌鲳、白鲳、石斑、海鳢、红鱿、大黄鱼、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青蟹、牡蛎、泥蚶、尖嘴蛤、紫蛤、文蛤、贻贝、毛蚶、珍珠贝和江篱等。淡水鱼类包括引进品种约50种,隶属18科。除鲢、鳙、鲩、鲮“四大家鱼”外,还有鰽、鲫、鲤、草蚊、胡子鲶(塘鲺)、乌鳢(生鱼、斑鱼)、泥鳅、菩萨、响水、黄鳝等鱼类。                              (区方志办)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