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辖17个乡镇(街道)、192个村(社区),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总人口62.5万人,是昭通市面积、人口第三大县。基本县情概括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区位独特、气候宜居、资源富集”。历史悠久。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隋建开边县,清设巧家厅,民国废府存县改称巧家县至今。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巧家先民和周边会泽、东川先民共同创造了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堂琅文化”,境内遗存蒙姑石棺墓群、乾隆年间“安澜吉水”摩崖石刻等历史人文遗迹。人文荟萃。巧家是光绪年间广东水师提督、云南提督、民国政府授陆军上将李福星,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张开儒,共青团云南省委第一支部书记李国柱等历史名人故乡。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方面军红九军团在巧家境内历时14天成功抢渡金沙江,为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014年省人民政府将巧家县确定为革命老区县。区位独特。巧家县毗邻省内东川区、会泽县、鲁甸县、昭阳区,省外沿金沙江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宁南、布拖、金阳等县隔江相望,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随着格巧高速建成通车,“3铁3高”(昭攀丽、东川至巧家、沿江铁路;鲁巧、会巧、蒙姑至会东高速公路)和金沙江航道、翻坝码头、港口、机场谋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巧家县将形成连接滇中3小时经济圈,连接攀西经济区2小时经济圈,融入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逐步凸显。气候宜居。金沙江环流于县境西北,牛栏江萦绕于县境东北,大药山雄踞于滇东北群峰之上,形成了“两江夹一山”的地形地貌,境内海拔高差达3441米,涵盖了从亚热带到寒温带所有气候类型。县城年均气温21.1摄氏度,无霜期347天以上,被誉为“三季巧家、水上天堂、避寒圣地、西部三亚”。资源富集。主要有水能、光热、风能、矿产、旅游“五大资源”。有中小流域水电装机容量80.63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县境内可开发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别为100万千瓦,现已探明的矿种有石膏、铅锌、铜等10余种,石膏矿储量3亿吨,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药山、白鹤滩巨型水电站建成后的高峡平湖景观、金沙江大峡谷、赖石山大草原等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