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投资促进局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静城路74号县残联办公楼三楼

走进武定县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东邻禄劝县,南与禄丰市、富民县毗邻,西与元谋县接壤,北与四川会理市隔金沙江相望。全县辖11个乡镇136个村(社区)1575个村(居)民小组,2022年全县户籍人口28.06万人,常住人口23.46万人,彝、傈僳、苗、傣、回等24个少数民族人口占56.41%。县域国土面积332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7%,最高海拔2956米,最低海拔862米。武定是唐宋时期雄冠西南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故郡,是元明时期威振一方的彝族凤氏土司发祥地,是红军长征向北挺进的途经地,是革命老区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也是楚雄州“一极三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区。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4亿元,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4.4%;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为3.96亿元、25.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5202元、14419元,分别增长4%、7.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9%。 历史沿革悠久。武定在战国及秦时,属滇国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益州郡,蜀汉为建宁郡。隋朝为南宁州总管府昆州辖地。唐初属南宁州总督府地;唐贞观六年属戎州都督府;唐南诏时,为三十七部之罗婺部。宋代大理国时,仍为罗婺部隶威楚府。元宪宗七年(1257年)立罗婺万户府;公元1271年罗婺部辖区扩大到贵州西部的普安地区,改称北路,设北路总管府;1275年改设武定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武定路为武定军民府。清初仍为武定军民府,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裁军民府为武定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裁和曲州,降武定府为直隶州,领元谋、禄劝2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武定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设置武定专区;1953年武定专区与楚雄专区合并,改属楚雄专区;1958年楚雄专区改设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至今。 区位优势突出。武定素有“省会之藩篱,滇西之右臂”之称,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县城东距昆明西收费站仅40公里,北距四川省攀枝花市214公里,国道108横贯4个乡镇,京昆高速公路、武易高速公路、武倘寻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属滇中城市群、昆明半小时经济圈、攀枝花两小时经济区,是昆大丽攀黄金旅游环线和昆楚攀旅游金三角的旅游经济叠加区域,是滇中城市群重要的交通枢纽,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境内公路里程达3767.95公里,是州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金沙江航运水道流经3个乡镇34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具备优越的交通条件、广阔的发展空间。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