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古称景咏、景陇,旧称车里、彻里,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及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0年车里县全境解放。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改为自治州),景洪市境置版纳景洪、版纳勐龙、版纳勐养、版纳勐旺4个州属版纳。1957年7月22日合并设为县级版纳景洪。1958年6月撤销版纳建制,实行全国统一的建制县景洪县。1993年12月22日,撤县设市。美丽富饶的景洪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旖旎迷人的热带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雨林景洪,柔情傣乡”已成为叫响世界的城市名片。 【地理位置】景洪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距省会昆明560千米,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东经100°25′~101°31′,北纬21°27′~22°36′之间,国土面积6866.5118平方千米。东邻江城县、勐腊县,西接勐海县、澜沧县,北连普洱市,南与缅甸接壤,紧邻老挝、泰国,国境线长112.39千米。景洪城位于澜沧江和流沙河汇合处,澜沧江由北向南穿城而过,昆洛公路从东往西越境而出。东西横距98千米,南北纵距112千米,北高南低,境内山脉走向多由西北至东南。北部是无量山尾梢,有菠萝大山、三达山、关坪山、曼岔大山、基诺山等;西部是怒山余脉,有安麻山、路南山、广三边山、勐松西山等。在迤逦的群山和奔腾的河流之间,镶嵌着允景洪嘎洒坝子、曼南坎坝子、勐龙坝子、勐养坝子、大荒坝坝子、关坪坝子、景讷坝子、勐旺坝子、普文坝子、勐宽坝子、勐罕景哈坝子、大寨坝子、勐板坝子、大窝铺坝子、中漫岔坝子、曼勉坝子等16个坝子,被称为“山国里的平原”。较大的坝子有勐龙坝,面积107平方千米;勐罕景哈坝子,面积73平方千米;允景洪嘎洒坝子,面积70平方千米。最高点在西部的路南山主峰南勒角梅,海拔2 196.6米,最低点在东南部南阿河汇入澜沧江处,海拔485米,城区海拔552.7米。景洪城位于澜沧江和流沙河之间,澜沧江由北向南穿越而过,小磨公路从东到南、昆洛公路从东到西越境而出。景洪境内河网密布,沟壑纵横,共有江河71条,属澜沧江水系。澜沧江发源于青海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由西藏东部流入云南,流经迪庆、怒江、大理、保山、临沧、普洱等州市,自普洱市小橄榄坝入景洪,从市境东南方向流出境。市内流程158千米。澜沧江流经景洪这一段,史称“九龙江”,境外则称湄公河。 【资源禀赋】 优越的自然条件,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景洪成为中国宝贵的物种基因库。被誉为“动植物王国”“植物的宝库”“森林生态博物馆”。境内有高等植物3890种,264科,1471属。其中可供利用的经济植物1200多种,珍贵名木树种340多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52种。各种植物生长在一起,形成高矮不一,互相依存,有着多种层次的自然群落,一般的有1~5层,多的达7~8层。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每公顷林地就有几百个树种。走进“植物”王国,进入原始森林,就能见到“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植物界的舞蹈家”的跳舞草、“植物的绞杀者”的榕树,高达六、七十米有几十层楼高的望天树等各种热带雨林珍贵植物。在各种植物中,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芳香健胃药砂仁,健胃驱虫药槟榔,有制造国产血蝎的主要原料龙血树,制造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七叶一枝花等大量中草药1000多种。通过实施热带雨林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44.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04%。 景洪茂盛的热带雨林和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给各种野生动物提供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是珍禽异兽的家,被誉为“动物王国”和“天然动物园”。在这些动物中,仅脊柱动物就有500多种,其中鸟类390余种,兽类60余种,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38种。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占全国两栖爬行动物总类的1/5以上。野象受到重点保护,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其它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还有金钱豹、印支豹、野牛、白颊长臂猿、猕猴、大灵猫、巨蜥、蟒蛇等动物。 全市共有160条江河,其中:径流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8条、以下的112条。各类蓄水工程166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16座、小二型水库59座、塘坝87座,总库容1.32亿立方米。严格实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大澜沧江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等荣誉称号。 景洪在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和不同地形的条件下,土壤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性特性。共有6个土类、13个亚类、36个土属、65个土种。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是全国第二大黑土区。景洪水资源丰富,属澜沧江水系。初步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铁、锰、煤、锡等20多种,出露的热泉群、矿泉点1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