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尧都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4700多年前,帝尧建都于此,开创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夏商周时,平阳属冀州之地。春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平阳属韩。秦汉时,属河东郡。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刘渊建都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始称临汾。唐、五代、宋为临汾县,属河东道晋州。明清时期,为山西省河东道平阳府。民国时,名称多有更迭,1937年4月,建立临汾市、临汾县。1949年6月,市、县合并,称临汾县。1971年,分设临汾市、县,均属临汾地区。1983年10月,临汾县并入临汾市,仍属临汾地区。2000年11月1日,原县级临汾市更名为尧都区。 【人文底蕴】尧都历史悠久,史称平阳,因4700多年前帝尧在此建都而得名,是华夏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人文底蕴深厚,史传文字、华表、围棋、诗歌、戏曲、鼓乐等文化经典都发源于此。这里历史名人辈出,有华夏第一造字圣人仓颉、西汉首次西征名将卫青、中国首位出国取经大师法显等。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现存尧庙、尧居、尧陵、大云寺等历史人文景观50余处,还有闻名全国的华北第一大障谷仙洞沟等10余处自然景观。 【自然条件】全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共有耕地68万亩。年平均气温14.3度,无霜期203天。年均降水量550毫米。地下水储量1.48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水系主要有汾河及其支流涝河、洰河等。汾河为全区第一大过境河,境内长度为28公里,流经6个乡镇,流域面积122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7.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5.5%。 【矿藏资源】已探明矿种38种,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全区含煤面积258平方公里,保有资源储量11亿吨,是全国优质焦煤基地之一。铁矿探明储量9000万吨,远景储量2亿吨;工业石灰岩储量2.3亿吨,石膏储量3亿吨,耐火粘土储量3000万吨。 【人口状况】全区常住人口为95919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44050人相比,十年间增加了15148人,增长1.60%,年平均增长率0.16%。 【旅游资源】现有古帝尧庙、尧帝陵、华门、大云寺、元代戏台等历史人文景观和仙洞沟、龙子祠等自然风景区。中国首座文化旅游景观——中国华门,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品牌。西邻闻名世界的黄河壶口瀑布、蒲县东岳庙、隰县小西天;南接襄汾丁村古代猿人文化遗址、侯马晋国文化遗址等;北有洪洞大槐树移民遗址、明代囚牢苏三监狱、广胜寺等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