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矿区工信和科技局
白云鄂博矿区矿山路白云鄂博产业园(原铁矿老年活动中心)三楼

走进白云鄂博矿区

一、白云鄂博在哪里 白云鄂博是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神山”,地处蒙古高原南部,属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所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白云鄂博铁矿的勘探开发而建设起来的国家级新型工业矿区,最高海拔1783米、平均海拔1605米,矿区南北最长33公里,东西最宽18.8公里,区域面积24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有蒙、汉、回等11个民族2.8万人。 交通运输便捷,南距包头主市区149公里,东南距呼和浩特市区212公里,北距中蒙边境最近点75公里,白满铁路、公路连接满都拉口岸(呼包鄂三市向北开放的唯一公路口岸),是包头市距离满都拉口岸最近的城区。正在建设的白云——固阳一级公路,2024年将全线贯通,届时将打通包头到满都拉口岸运输通道,使包头市主城区与白云鄂博矿区行车用时缩短至1.5小时。 二、白云鄂博有什么 ——白云鄂博矿产资源富集。1927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首次发现了白云鄂博铁矿。1934年,著名矿物学家何作霖又发现了稀土矿物,揭开了白云鄂博神奇的面纱。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白云鄂博人可以自豪地讲:“稀土就在白云鄂博”。她以蕴藏着占全世界已探明总储量41%以上的稀土矿物以及丰富的铁、铌、锰、磷、萤石等182种矿产资源、71种矿物元素而闻名于世。资源储量雄踞两个世界第一与两个世界第二,其中:稀土储量1亿吨,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38%,居世界第一;萤石储量1.3亿吨,位居世界第一;铌储量 660万吨,世界第二;钍储量22万吨,居世界第二;富钾板岩储量16.74亿吨,钪储量14万吨,居世界前列。 ——白云鄂博清洁能源丰富。白云鄂博矿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常年多风,是国内主要大风区之一,年均大风日数66.3天,年平均风速5.5米/秒,最大风速26米/秒;年均日照3200小时以上,年日照率74%,非常适宜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目前,全区已建成风电企业4家、光伏企业2家,建成规模47万千瓦。 ——白云鄂博文化多元包容。历史上,白云鄂博一带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先后为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部落驻牧地。近现代以来,白云鄂博拥有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爱党爱国的红色血脉,这里是蒙古族牧民为了国家钢铁事业献宝山迁敖包(1953年)的地方,这里是“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的发祥地,这里是“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的发生地,这里也是电影剧本《草原晨曲》的诞生地,6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草原、边境、矿山、奇石、红色等文化元素相互交织的独特气质。    三、白云鄂博发展目标是什么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经过“十四五”期间不懈努力,使产业结构由简单采选向资源综合利用转变,生产方式由资源开发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发展路径由单打独斗向区域协同发展转变,全面建成全域开发开放的工业园区。重点建成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基地、新能源生产输出基地、蒙西特色旅游基地。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方面位居全国前列,5G信息化应用领域位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综合实力在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区中位次不断前移。 ——全面建成全域开发开放的工业园区。白云鄂博产业园已列入自治区级一类工业园区,铁矿石冶选业、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化工业、新能源及稀土应用新材料为支柱的工业发展格局日渐成熟,以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稀土应用新材料为主导产业链发展基础初步形成;清洁能源、能源储备、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飞地经济、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辖区有白云鄂博铁矿、宝山矿业等包钢驻区大型企业,同时有林峰科技等12家区属规模以上企业,形成年处理原矿600万吨,具备年生产铁精粉188万吨、稀土精矿粉20万吨的生产能力,为包头市发展装备制造、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是自治区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基地。到2025年,基本建设形成全域开发开放的工业园区。 ——全面建成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依托稀土资源优势和成熟的技术条件,全力打造选矿基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目前,包钢金石、沃尔特矿业等多家大型企业已入驻,形成年处理610万吨萤石、80万吨萤石精粉生产规模;依托萤石、铌、钾等战略资源,形成年处理60万吨富钾板岩综合利用、年产30吨高纯氧化钪生产线;利用萤石制氢氟酸工艺,形成年产20万吨氟化铝循环经济项目。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全面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基地。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矿山固废、危废全部集中处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基地。到2025年,基本形成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融合共生格局,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基地。 ——全面建成新能源生产输出基地。围绕清洁能源的生产、存储、配套零部件维修,建设新能源生产基地、新能源产储供销体系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目前,神华国能、中广核、中利腾晖等多家风电、光伏企业总装机容量近50万千瓦,初步形成了“风光并举、集中与分布并存、本地消纳与外送”相结合的发展格局,积极引进风电、光伏发电制氢、储氢载体、运氢方式等关键技术和工艺,组织开展氢能制造、氢能利用、氢能储存、储氢材料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做大产业集群。到2025年,发展成为包头市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全面建成蒙西特色旅游基地。依托世界第一稀土矿、世界级风力发电场等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观光游客,结合草原英雄小姐妹红色事迹和奇石文化等,建设以大矿山、大草原、大风场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开发打造“矿山工业游+草原英雄小姐妹红色游+草原休闲游+奇石特色游”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户外草原文化露营基地、矿山博物馆建设等项目。到2025年,基本建成蒙西特色旅游基地。 ——全面建成飞地跨境示范城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围绕满都拉至蒙古国跨境公路、铁路建设,积极推动白云鄂博矿区配套物流中转枢纽基地建设,推动亿元级矿产物流园建设项目和煤炭综合利用生产项目落地,打造以矿产输送、煤炭物流、大宗商品贸易、仓储运输、线上线下交易等现代物流园区。探索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外扩、入驻、融合等灵活方式实现扩量提质、复制推广等发展目的。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产业基地。 ——全面建成5G应用先行城区。以数字化产业、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城市治理为方向,加快5G技术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推进智慧矿山、智慧园区、智慧车间、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建设等。开发5G智慧矿山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白云鄂博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到2025年,5G技术得到大范围、全方位应用;智慧矿山、智慧园区等初步建成,政府智能化治理体系全部建成,城市管理治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全面建成技术人才创新驱动区。以“外引内联、内外联动”为基本思路,针对稀土、铌、钪、萤石等前端、后续产业发展趋势,设立稀土材料及相关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技术推广应用转化服务中心,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大院士工作站引入力度,坚持开展“工业科技特派员”活动,通过项目合作、兼职服务、顾问指导、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引进新机制。到2025年,力争取得一批填补自治区内空白、达到国家领先的创新成果,建成包头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基地,发展成为包头市区域性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白云鄂博当前正在做什么 当前,白云鄂博区将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大力发展稀土初加工、铌钪综合利用、萤石综合利用、富钾板岩综合利用产业,引导矿石采选企业逐步向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就地转化转型,使优势矿产品打入全国高端供应链体系。重点围绕以下五个产业领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一)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稀土资源初级加工产业。承接包钢前端产业、包头市稀土初级加工产业向白云矿区转移,打造包头市稀土资源初级加工基地,实现稀土资源就地转化;重点发展稀土原材料和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配套产业,实现稀土、铁、铌等共伴生金属的高效分离;积极培植稀土新材料产业,重点引进5万吨稀土分离项目、稀土催化材料项目、年产6000吨稀土金属、年产4000吨混合稀土金属及合金等项目,大力发展稀土氧化物深加工产业,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萤石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萤石精粉及萤石矿资源,加大萤石资源的综合利用,延伸下游产品,建设完整产业链条,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以包钢白云宝山公司为龙头,重点引进萤石选矿项目和年产20万吨氟化铝循环经济等项目,建成萤石选矿及深加工基地。 ——富钾板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强与包钢及各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富钾板岩综合开发项目,加快富钾板岩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快白云鄂博排土场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钾肥和轻质建材产业,构建富钾板岩制取多元钾肥、碳酸钾、白炭黑等产业链,重点引进处理60万吨富钾板岩矿石综合示范项目。 ——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力度,与稀土矿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发展形成白云鄂博尾矿资源综合开发产业链。推进宝山矿业选铌、选钪生产线调试投产,加大对铌、钪资源的前端研发、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力度,形成铌钛合金、铌氧化物、金属和铌钛合金钢产业链,重点引进年产100吨铌综合利用、年回收25万吨铁矿尾矿综合示范利用等项目。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