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投资促进局
天津市宝坻区南关大街111号

走进宝坻区

宝坻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中国天津市中北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属于华北平原北部的一部分,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临近渤海湾。宝坻自古是商业要地,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开发利用,秦城遗址等古迹遍布。金大定十二年,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改为县。   区名由来   宝坻区的“坻”字,原只读“chí”,水中高地之意。据传,清朝乾隆巡游到此地,脱口念成宝坻“ dǐ”,从此就成了金口玉言。宝坻又名渠阳,位于渔阳(蓟县)和雍阳(武清)之间,自古是商业要地。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开发利用,歇马台、秦城等古迹遍布。公元10世纪20年代,因“高阜平阔”而设置专卖盐院,时称“新仓”,成为朝廷贮盐基地。过了两个半世纪,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改为县。当时,此地盐产的收入占全国盐利的1/10,国人视盐为国宝,故“富商巨贾,货置丛繁”。   位置境域   宝坻区位于天津市北部,东及东南与河北省玉田县、天津市宁河区相邻;南及西南与宁河区、武清区接壤;西及西北与河北省香河县、三河市相连;北及东北与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玉田县隔河相望。宝坻区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24公里,地理坐标是东经117°8'~117°40',北纬39°21'~39°50'。   地貌   宝坻区平原高度在海拔2.5~3米之间。   气候   宝坻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气温11.6℃,年降水量612.5毫米,历年无霜期平均在184天左右。   历史沿革   宝坻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繁衍和生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归属屡易,直至金大定年间(公元12世纪70年代)始建县。   夏、商时(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省幽并冀”,转属冀州。秦(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分全境为四十六郡,此地属郡仍称渔阳。三国时期(220-265),此地乃曹魏之领地。隋代(581-618),此地属冀州诼郡。唐代(618-907)初期,“高祖改郡为州”。   西汉置雍奴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武清县。辽会同元年(938)割武清、潞、三河等县置香河县。金大定十二年(1172)分香河建县,取《诗经》中“如坻如京”之意,命名为宝坻县。   承安三年(1198)升为盈州,泰和四年(1204)又废州为县。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