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口区位于大连市中部,东以不老街为界与西岗区接壤,北至南松路与甘井子区毗邻,西至由家村铁路线与高新技术园区相望,南临黄海,境内地势西高东低,马栏河流经西部,全长15公里,向南于星海湾注入黄海。辖区面积48.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9万人、常住人口67万人,下辖7个街道、94个社区,是大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两先区”战略部署和对主城区的功能定位,沙河口区持续深化“两区五片一湾线”空间布局,加快完善“二四三”产业体系,着力增强城区经济实力,大力发展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把沙河口区建设成为创新活力、诚信和谐、智慧宜居的现代化城区。 沙河口区之名始于近代,明代这里为沙河的河口,故得名沙河口。1899年沙皇俄国在青泥洼建市,时称“达里尼”市,设立市街、老虎滩,沙河口3个区。1905年9月,日本攫取了沙俄对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领土、领海之租借权,其后沙河口管辖几经调整。 1946年2月3日,沙河口区政府在大正国民学校讲堂(现48中礼堂)召开沙河口区成立典礼大会,宣布沙河口区政府正式成立。1949年8月,根据关东公署的训令,将沙河口区政府改名为沙河口区公所,为大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1950年12月,改称沙河口区人民政府。1956年,改称沙河口区人民委员会(简称区人委)。1968年,称沙河口区革命委员会(简称区革委会)。1980年,又改称沙河口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