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盘山县太平街道府前大街28号县政府办公楼305室

走进盘山县

一、历史沿革 盘山一名源于盘山驿。盘山驿是明初修筑辽河套边墙时所建的一个驿站,当时属广宁卫,以广宁境内有十八盘山得名。是明代的边防重地。清代废除驿站,当地居民在故站旧址聚集成村,习惯称城子街,以后原街逐渐西移,因广宁境内有蛇山,又称 “盘蛇驿”。 盘山战国时属燕地,秦属辽东郡,西汉属辽东郡的无虑县,东汉属辽东属国,魏晋属昌黎郡,东晋十六国时的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平州辽东郡。从北燕时起,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为高句丽和契丹所割据。隋属燕郡,唐属营州,辽属东京辽阳府,金属东京路广宁府,元属辽阳行省广宁府路,明属广宁卫。 清初属广宁县。盘蛇驿成为牧放官马之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2年)在这里设总管。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设盘蛇驿抚民通判,次年置盘山厅,并将厅治迁至双台子。 民国三年(1913年)设盘山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盘山县民主政府成立,先后隶属辽宁省第五专区、第二专区管辖。同年8月,盘山县划归辽宁省直接领导。 1949年4月,盘山县隶属辽西省。 1950年,盘山农场改为辽西省盘山第一稻田农场。 1953年2月,盘山第一稻田农场改为盘山机械农场。 1956年2月,盘山县划归辽阳专署领导。 1966年1月,盘山县与盘锦农垦局合并为盘锦垦区,试行政场合一制,直属辽宁省。 1968年10月,东郭、羊圈子苇场划归盘锦垦区。同年12月,将台安县划归盘锦垦区。 1970年1月,在盘锦垦区内分设盘山区和大洼区(县级)。同年7月15日,将盘锦垦区改为盘锦地区,辖盘山区和大洼区,直属辽宁省。 1975年11月,盘锦地区与营口市合并。原地区所辖盘山区、大洼区改为盘山县、大洼县,均属营口市辖。同时将台安县划归鞍山市。 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直属辽宁省。盘山县城所在地划给双台子区,盘山从此"有县无城"。 1986年11月,撤销盘锦市郊区,恢复盘山县,以原盘锦市郊区的行政区域为盘山县的行政区域。 2006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复,盘山县驻地由盘锦市双台子区迁至盘山县太平街道区域内。 二、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盘山县辖9个镇,4个街道,154个行政村,21个社区,户籍人口27.3万人。 辖区镇包括:甜水镇、胡家镇、陈家镇、吴家镇、坝墙子镇、古城子镇、沙岭镇、石新镇、羊圈子镇。 辖区街道包括:太平街道、得胜街道、高升街道、东郭街道。 下辖辽宁新材料产业经济开发区(正处级开发区)和东北快递(电商)物流产业基地。 三、自然地理 盘山县处于辽宁沿海经济带"N"字走向中心地带,紧邻“沈阳经济区”,位居辽东半岛与辽西走廊的汇合处,距北京500公里,沈阳120公里,锦州90公里,大连300公里,位于东经121°34′至122°29′,北纬40°50′至41°27′之间。地域面积1980.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盘山县为退海之地,地处下辽河冲积平原的最末端,是燕山运动后下降地区,地质构造为华北陆台中部渤海凹陷地带,全区地表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质地松散。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自东北向西南略呈1/20000比降,缓缓倾斜,地面高程在2.0~6.5m之间,地势低洼较为平坦。 盘山县西部地区属下辽河浅水河口冲积平原,南部潮沟复杂多样,大多为淤泥填平,多苇塘泡沼和潮间带滩涂。地面高程在2.5-3.5m之间,局部高地4.6m左右,地势变化的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比降为1/10000,区域内地势低洼平坦,土质盐碱,地貌景观比较单一,地面植被以湿地芦苇为主。 气候特点 盘山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集中降水,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9.5℃。一月平均气温-8.8℃,最低气温-30.6℃;七月平均气温25.0℃,最高气温35.5℃。年平均降水量593.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81天左右。

招商人员

园区信息

    暂无数据
政府项目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