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
2024-07-08 16:06:33   |  浏览量:2

璧山位于重庆西部,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制,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而得名,201452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全区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9个镇,常住人口76万。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6.7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408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2.8%

(一)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巴渝名邑”美誉,曾出过北宋冯时行、南宋蒲国宝“双状元”及江朝宗、何增元等“十翰林”。“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等璧山古八景名载乾隆县志。汉墓石棺、明清石刻碑群质朴生动,正兴露德堂、朝元寺牌坊、何氏百岁牌坊等人文古迹成为重庆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重庆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文庙。晏阳初先生曾在璧山开展了一场具有典型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乡村建设实验,建立起以璧山为中心、覆盖重庆周边101局的华西实验区。郭沫若、吕凤子、刘雪庵等知名大家抗战期间都曾在璧山生活创作。

(二)区位优势明显。坐拥“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和“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功能区”定位,正紧扣“两高”发展愿景,倾力建设“五新四城”,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方便快捷,成渝、渝蓉、渝遂、九永高速穿境而过,地铁号线大学城至璧山段、云巴号线开通,合璧津高速、渝遂高速支线、渝昆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兰渝高铁渐次布局,重庆新机场规划落地,成渝高铁55分钟到达成都,多式多向的互联互通网络正逐步完善。

(三)人居环境优美。地处缙云山脉与云雾山脉之间的槽谷地带,生态优美、气候宜人。拥有秀湖公园、东岳体育公园、秀湖汽车露营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古道湾公园等30余个城市公园、20余个广场,正积极推进茅莱山都市田园生态公园建设,精心打造国家5A级景区。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河流生态系统及城市中水实现有机平衡。先后荣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区等20“国字号”名片。

(四)产业支撑强劲。高标准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2022年,新增科技型企业159家,总量达1575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60家、产值占比提高到5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3%。依托璧山国家高新区重要平台,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大健康”四大优势产业。2022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89家、“小巨人”企业6家,总量分别达到138家和14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43家、增加值增长5.5%,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玉泉湖数字软件产业园启动建设,元宇宙、网络安全、数字文创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97亿元,夜间经济、后备箱经济、数字直播等消费新场景迅速兴起,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27.6亿元、增长2.1%。正以“一园多点”模式拓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范围,实施一批具有较强牵引带动效应的示范项目。加快推动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力争纳入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辐射区。规划建设大健康产业生态区,建成三担湖康养小镇、重医一院护养中心等多层次康养服务机构。 

璧山位于重庆西部,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而得名,地处重庆西部,面积915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9个镇,常住人口76.3万,城镇化率72.8%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1亿元、增长3.6%,近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 20231—9月地区生产总值713.5亿元。

2023璧山经济数据(至9月)

地区生产总值713.5亿元

同比增长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0.7亿元

同比增长9.3%

固定资产投资354.5亿元

同比增长13.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5亿元

同比增长8.4%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90

同比增长5.1%

(一)区位优势明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功能区、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庆向西拓展第一站、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交通方便快捷,“1机场2普铁3城际4高铁6轨道8高速四通八达、通江达

(二)文化底蕴深厚

被世人盛赞为黛山秀湖,词坛泰斗庄奴心中的小城故事,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笔下的兴隆场。古有双状元”“ 六翰林,重庆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文庙。素有巴渝名邑美誉,璧山兔、来凤鱼、正则绣、璧山微雕等特产。

(三)城市环境宜居

秀湖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古道湾公园等36座公园星罗密布,人口连续10年保持净增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区等20余张国字号名片。

将财政支出7成以上投入民生领域,有文化艺术中心、三甲医院、市重点中学、五星级养老机构等优质配套,有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护理学院等院校。人均预期寿命达78.54岁,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四)产业支撑强劲

深入实施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四大产业培育工程,加快聚集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在更广范围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新高地。成立重庆市璧山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领导小组,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1901家、全市排名第10,高新技术企业今年预计达到420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累计达到182个,国家级孵化器累计达到2家。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到26亿元,渝西地区排名第2;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82%,渝西排名第1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大健康和数字经济、食品及农产品加工“4+2”主导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