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简介
2023-11-27 11:05:57   |  浏览量:2

 一、建制沿革  (一)地名由来  《元和郡县图志》载:“以近盐井因名”。《太平寰宇记》载:“盐井亭故名盐亭”。  《汉潺亭考》记述,战国末期,巴国、蜀国两相对峙,经常争战,蜀领今盐亭地,位巴、蜀两国分界处,故于此置亭,名潺亭,以资候望。后易县名时,以“潺”“盐”一音之转而取名盐亭。

(二)历史沿革 古之盐亭县境,南至今蓬溪县郪水,北至今南部县西河,西邻今三台县涪江,东近今西充县城,殆方百余千米。两晋、南北朝至隋,盐亭县境域虽常有变,但均纳有今三台、蓬溪、西充、南部及射洪等县部分地区。《汉潺亭考》载:“自西水县以东,南迄东关,凡水之入涪者,悉为蜀地,亦即潺亭之域。” 东晋时,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于梓潼水尾之万安故城置万安县,属广汉郡。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因“谯纵之乱”,将万安县移到潺亭(今盐亭境内),设县治于灵江东近盐井处,仍名万安县。 南北朝时,因僚民起义,宕渠人西迁,于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在今盐亭境侨置西宕渠郡,领宕渠、宣城、汉初、东关四县。 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于此置亭,因为县而万安废,万安县即改名为潺亭县。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平蜀后,废帝三年即恭帝元年(公元554年)改置州、郡及县,就在潺亭县之地设置盐亭县。 西魏恭帝时(公元554—556年),移西宕渠于射江涌山后,原宕渠县及东关县辖地悉入盐亭。 北周武帝保定初,置高渠县,属高渠郡。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高渠郡。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高渠县亦废,并入盐亭。并入盐亭县后,属新城郡。 唐代,《舆地纪胜》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南充及梓州之盐亭县,阆州之南部县部分地置西充县。今盐亭县东南境距西充县城约20公里地划入西充县。《太平寰宇记》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永泰县时,阆州西水,剑州黄安等地入今盐亭县境。盐亭县及分设永泰县,属梓州。 宋代,盐亭县及分设永泰、东关县,属潼川府。《元丰九域志》记,盐亭县设九乡及何店、白马、宕渠、临江、鹅溪五镇;永泰县设五乡及大汴、永丰二镇;东关县设三乡。 元代,永泰县、东关县并入盐亭县,西水流域之地入南部县,杨桃溪入射洪县,盐亭县之东南境益狭;盐亭县属潼川府。 明代,盐亭县属潼川府。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省射洪县入盐亭县。洪武十三年复置射洪县,盐亭县境域增而复减。富驿、秋林地悉属盐亭县。《一统志》记,全县“编户二里”。 清代,盐亭县属潼川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秋林以扩大潼川府首邑之故,划归三台县;全县分安乐、永贤、乐平三乡,以下设里,里以下编为甲。清末,乡以下按十进制编为保、甲、牌。 民国之初,盐亭县属潼川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置道,盐亭属四川省嘉陵道。全县沿袭清制设安乐、永贤、乐平三乡,乡以下编为48团,团以下编为甲、牌。 民国七年(1918年),废三乡。划分全县为东南西北中五区,区以下仍设团、甲、牌。民国十年(1921年)以后,盐亭县仍属嘉陵道,实受军阀田颂尧直辖。又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区。民国21年经清查户口,整顿田赋后,将原48团缩编为45团,一区辖1团至15团,二区辖16团至32团,三区辖33团至45团。甲、牌编制也有变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四川省政府划全省为18个行政督察区,盐亭属12行政督察区遂宁专员公署管辖,县以下仍分设三个区,区以下改设联保、保、甲。将原来45个团改编为玉龙、黄甸、黑坪、安家、毛公、冯河、金孔、会真、金鸡9个联保。11月,以初设联保时“城厢及其附近尚有6000住户计可编60个保,漏编未报”,又以原45个团辖区为基础,设为45个联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因县民申言“联保过多,加重民累”,又改全县为22个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实行“新县制”,废联保,设乡镇、保、甲。将原22个联保编为11乡、1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又增设巨龙、双碑、安家、灵龙、龙凤5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增加复明乡后,全县共17乡、1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南部、盐亭两县调整县界,除互相交换插花飞地外,原南部县属富驿乡梨子园六保半之地划归盐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四川设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盐亭县属川北行政区遂宁专区。 1952年,四川合区建省后,盐亭县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9月,遂宁专区并入绵阳专区后,盐亭县属绵阳专区。1968年,绵阳专区改为绵阳地区,盐亭县属绵阳地区。1985年5月,撤销绵阳地区,建立绵阳市后,盐亭县属绵阳市。 二、行政区划 盐亭县现辖16个乡镇(包含1个民族乡),1个街道,189个村,65个社区。 2019年,根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04号)和省、市相关要求,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盐亭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方案》,调整前设置乡镇(街道)35个,调整后全县有乡镇(街道)17个,同比减少51.4%。建制村数量由原453个调整为189个,调减率58.28%。

三、地理环境 盐亭县行政区域面积1645.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1%,居第5位。地理位置为北纬30°58′31″~31°39′40″,东经105°12′17″~105°43′20″。东与南部县、西充县接壤,南连射洪县,西邻三台县,北抵梓潼县。县委、县政府驻地凤灵街道办事处。成德南、绵南高速穿境而过,是成南巴出川大动脉和绵遂南巴的重要交通节点。县境地貌除梓江河谷有平坝断续分布外,均系峰谷相间的丘陵、低山地貌,发育有干平坝、台地、中低丘、高丘、低山、山原地6种地貌类型。县境地势北高南低、多为岭谷相间的丘陵地貌。一般海拔350米~650米,海拔高程最低点为县城南部嫘祖镇内杨家滩334.5米,最高点在北部岐伯镇的风斗山789米。按照出露地层及其形成的异同,盐亭县境地貌大体上可以唐巴公路沿线为界,划北部低山窄谷区和南部高丘宽谷区。低山窄谷区面积632.51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38.44%,海拔在450米~789米之间;高丘宽谷区面积1012.9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1.56%,海拔在250米~550米之间。

四、人口民族 截止2021年底,盐亭县户籍人口54万人、常住人口36.5万人。有回族、藏族、羌族等1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5469人,其中回族4950人、占比91%。

五、各类资源 盐亭县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盐囱、膨润土、石灰石、白垩土、矿泉水、砖瓦用页岩等。拥有嫘祖国家纪念公园、文同诗竹园2家AAA级景区,花林寺大殿、盐亭文星庙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笔塔、涂式牌坊、桅杆湾张氏名居、真常道馆、惜墨如金坊、龙门垭摩崖造像、盐亭字库塔群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保留着33座字库塔,有中国字库之乡的美誉。张家坝遗址的发现为古蜀文明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孕育培养出嫘祖、歧伯、蒙文通、文同、赵蕤、李义府等历史文化名人。嫘祖文化、歧伯文化、文同文化在盐亭交相辉映。

六、经济发展 盐亭县是丘区农业县。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县委把县域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紧抓住工业这个核心,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在稳增长中调结构,在扩总量中优质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构建具有盐亭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16-2021年,盐亭县(市、区)实现生产总值分别为94.19、103.83、114.03、161.39、174.43、191.32亿元,分别排在全省116、115、115、97、95、93名、全市6、6、6、6、6、6名,分别增长7.4%、7.7%、8.0%、7.8%、4.2%、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3.26、3.40、3.7、3.9、4.02、4.45亿元,分别排在全省124、126、128、126、127、128名、全市7、7、7、6、7、7名,分别增长6.2%、4.1%、9.0%、5.3%、3.1%、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979、29212、31608、34465、36498、39680元,分别排在全省112、114、114、114、111、101名、全市6、6、6、6、6、6名,分别增长8.5%、8.3%、8.2%、9.0%、5.9%、8.7%;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913、14086、15375、16919、18383、20323元,分别排在全省68、69、71、71、72、73名、全市7、7、7、7、7、7名,分别增长9.4%、9.1%、9.2%、10%、8.7%、10.6%。 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9+1”现代农业园区整体成势,现有省级农业园区1个、市级农业园区4个。水产、畜禽、柑橘、藤椒四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梓江鳜鱼、大兴黄牛、天府肉羊、蛋种鸡等优势种业蓬勃发展,150万头新希望生猪全产业链、凤集全自动蛋种鸡等龙头项目加快推进,成功打造“嫘之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 工业发展蓄势突破,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县境内有致密气及常规气资源量约1.2万亿立方米,落实“双碳”战略,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2022年年产能首次突破10亿立方米,天然气年产量实现翻番、达到7.4亿立方米,蓬深6井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达9026米,省级化工园区申报顺利推进、即将获批,绵阳锂源、熔增环保、格润中天等项目投产达效,晋升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总量达到37户,工业规模持续壮大、质量循序提升。 服务业持续繁荣,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嫘祖国家纪念公园、文同诗竹园成功创建3A级景区,云栖逸境水利风景区、文同诗竹河湖公园荣膺全市唯一省级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称号,嫘祖圣境、墨竹里风情街等新兴业态加快建设,“绵品出川”实现本土产品订单超8000万元,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 2020-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25.5:24.3:50.2;23.6:26.2:50.2;22.4:28.1:49.5。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增城镇就业2000余人。盐中搬迁、职中扩建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城区学位有效缓解,本科硬上线再创新高。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县疾控中心等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网络问诊”正式上线,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成功加入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乡村振兴传播计划”,在省级以上媒体平台发稿1800余篇,《岐伯行乡会》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7.6%。2022年末,盐亭公路总里程252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919公里。成巴、绵西两条高速跨境而过,茂盐、南盐高速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持续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新华水库即将开建,县内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172座,武引二期设计灌溉面积40.23万亩。

七、党建及领导班子有关情况 1、党史、党的基层组织、党员情况 截止2022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党委90个,党总支190个,党支部971个,党员2.7007万名,其中女党员占18.5%,少数民族党员占0.8%。 2、建国以来党政主要领导 中共江(油)彰(明)梓(潼)盐(亭)工委书记: 林宗华(1949.10——1949.12) 建国后盐亭县历任县委书记: 吴兴国(1950.01——1952.08) 王 一(1952.09——1952.09) 王承统(1952.10——1956.04) 李同兴(1956.05——1960.03) 王廷瑞(1960.04——1969.06) 王昌炽(1969.07——1970.11) 王廷瑞(1970.12——1975.07) 李兴元(1975.08——1983.10) 仲精忠(1983.11——1987.09) 朱守诚(1987.10——1990.02) 陈友学(1990.03——1990.12) 任石林(1991.01——1992.07) 冯发友(1992.08——1995.02) 杨文杰(1995.03——1997.07) 李发继(1997.08——1998.09) 陈 敏(1998.10——2000.11) 陈光礼(2000.12——2001.12) 高 颖(2002.01——2006.05) 胡安虎(2006.06——2009.11) 丁 湘(2009.12——2010.12) 陈朝先(2011.01——2015.11) 袁 明(2015.12——2019.10) 向 赟(2019.11——2021.07) 何长鹰(2021.08—— ) 建国后盐亭县历任县长: 王 云(1949.12——1950.02) 吴兴国(1950.03——1950.07) 王 一(1950.08——1952.06) 衡超伦(1952.07——1954.05) 张兴伟(1954.06——1954.06) 代理县长 李如松(1954.07——1965.11) 杨昌炽(1965.12——1968.06) 盐亭县革命委员主任 王昌炽(1968.07——1970.12) 盐亭县革命委员主任 王廷瑞(1971.01——1975.12) 盐亭县革命委员主任 李兴元(1976.01——1979.04) 盐亭县革命委员主任 何 惠(1979.05——1983.12) 盐亭县革命委员主任 马敬洪(1984.01——1984.12) 陈 辉(1985.01——1987.02) 陈友学(1987.03——1987.10) 任石林(1987.11——1991.05) 冯发友(1991.06——1992.07) 杨文杰(1992.08——1995.12) 李发继(1996.01——1997.12) 吴大富(1998.01——2000.12) 陈光礼(2001.01——2002.12) 胡 精(2003.01——2005.08) 胡安虎(2005.09——2006.05) 丁 湘(2006.06——2011.02) 赖 俊(2011.03——2013.02) 袁 明(2013.03——2016.08) 向 赟(2016.09——2020.03) 何长鹰(2020.04——2021.07) 卢 昊(2021.08—— )

八、获奖情况 盐亭是“千年古县”“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深化“量服”工作示范县等多项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