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中南部,地处北纬28°11′~28°47′与东经104°21′~104°48′之间,东邻长宁县、珙县,南界筠连县,西和西北接叙州区,东北连翠屏区,西南与云南省盐津县毗连。地形狭长,东西最大横距3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1千米,全县辖区面积1323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74米~1252.1米。县城庆符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宜宾市中心城区35千米(宜庆路)。
【气候特点】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属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霜雪较少。2022年高县平均气温为19.2℃,较历年平均气温18.2℃偏高1.0℃。年总降水量为794.2mm,与历年平均值943.2毫米相比偏少149毫米。年最高气温为43.5℃,较历年最高气温42.1℃偏高1.4℃。年总日照时数为1354.6小时,与历年平均值1099.2小时相比偏多255.4小时。2022年6月29日开始,高县出现历史罕见的高温晴热天气,主要两段连晴时段,分别是7月4日至7月16日,7月24日至8月28日。据统计出现40℃以上天数19天,日最高气温为8月21日43.5℃,超历史极值。全年共出现4次大暴雨过程,为3月16日—17日、5月8日—9日、6月22日—23日、8月3日—4日;共出现5次暴雨过程,为4月11日—12日、7月16日—17日、8月4日—5日、8月25日—26日、9月14日—15日。7月出现30天严重伏旱,10月出现一般性干旱,11月达到秋旱标准。
【地形地貌】高县属丘陵地带,西南高,东北低,海拔274米-1252.1米,低山、丘陵、平坝、中山占有的比例分别为75%、19%、5%、1%,境内有大小河流30条左右。深丘低山:主要分布在南部罗场镇、嘉乐镇、可久镇,东部的复兴镇、文江镇,北部的月江镇,幅员面积为36990.44公顷。浅丘:主要分布在高县的中部、东部和北部,幅员面积为77944.15公顷。平坝: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丘陵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幅员面积为17100.03为公顷。
【水系】高县地势南高北低,南广河由南向北纵穿县境,东、西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低,大多数溪流流入南广河,至南广口注入长江。全县水系共分为三个水系:即南广河水系,金沙江水系和关河水系。南广河水系集雨面积占全县辖区面积的95.95%,其余金沙江水系,关河水系集雨面积分别占全县辖区面积的1.92%、2.13%。全县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河流共14条,河道总长度337.4千米,其中,“三江九河”(宜宾市市管河道的简称,三江:长江、金沙江、岷江;九河:南广河、宋江河、长宁河、横江、黄沙河、西宁河、箭板河、古宋河、越溪河)2条,总长度115.55千米;县管河道12条,总长度221.85千米。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条为南广河,河道长度81.2千米;流域面积50-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6条,河道总长度153.29千米。
【土地资源】高县土地总面积为132031.6公顷,其中:湿地31.52公顷,耕地39418.08公顷,园地9149.65公顷,林地54720.75公顷,草地117.6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928.8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532.43公顷,水工建筑用地66.8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163.16公顷,其他用地10902.63公顷。湿地为内陆滩涂31.52公顷;耕地39418.08公顷,其中:水田14568.29公顷,水浇地0.48公顷,旱地24849.31公顷;园地9149.65公顷,其中:果园1409.13公顷,茶园4187.66公顷,其他园地3552.86公顷;林地54720.75公顷,其中:乔木林地40360.92公顷,竹林地10232.94公顷,灌木林地647.05公顷,其他林地3479.84公顷;草地117.62公顷,全部为其他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928.89公顷,其中:建制镇1446.89公顷,村庄11159.93公顷,采矿用地226.7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95.3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532.43公顷,其中:铁路用地110.64公顷,公路用地1421.51公顷,港口码头用地0.28公顷;水工建筑用地66.8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163.16公顷,其中:河流水面1996.88公顷,水库水面476.64公顷,坑塘水面577.49公顷,沟渠112.15公顷;其他用地10902.63公顷,其中:农村道路用地1800.08公顷,设施农用地169.57公顷,田坎8907.34公顷,裸土地3.13公顷,裸岩石砾地22.51公顷。
【植物资源】全县木本植物250多种,草本260多种。乔木多为马尾松、杉木、柏木、湿地松、火炬松、喜树、桉树、红椿、桤木、大头茶、润楠、合欢、南酸枣、青冈、香樟、四川木姜子等;竹类有慈竹、黄竹、楠竹、苦竹、斑竹、水竹、绵竹、撑绿竹、巨竹、麻竹等;经济树种有茶、桑、油桐、黄栀子、桃、李、梨、柠檬、柑橘、油茶等;灌木有槲栎、马桑、蔷薇、楤木、杜英、乌泡、盐肤木、柃木、杜鹃等;草本有白茅、芭茅、芦苇、凤尾蕨、铁芒箕、里白等;珍稀濒危植物有桢楠、银杏、桫椤、红豆树、红豆杉等。【历史沿革】高县,古夜郎属地,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即有人类生息,周为僰人聚居地,后归附秦中央王朝。孝武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夜郎置南广县(今高县境内),到南朝齐时(479~502年),南广县沿袭632年,隶属、地域不断变化,县名、县治无改。南梁时南广县没于“夷獠”,隋时政区建置废弛。唐武德元年(618年)置羁縻高州,领牁巴(治今高县可久)、移甫(治今高县龙潭)、徙西(治今筠连县镇州)三县,领户二十一,是为以“高”为名之始。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省三县入州,熙宁八年(1075年)羁縻高州地归入淯井监,政和四年(1114年)改淯井监为长宁军。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于原羁縻高州地置高州,治所陈村;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年)高州治所迁怀远寨(今文江镇蔬菜村)。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降高州为高县,治所怀远寨;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高县复为高州,迁治所于中坝(今文江镇治所),隶布政使司叙州府,领筠、珙二县。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降高州为高县,沿袭至清末。1912年至1945年5月,国民政府沿用清制,县名、治所、境域四至不变;1945年6月,高县划出14个乡置沐爱设治局;1948年12月沐爱设治局升为沐爱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名、治所、境域四至沿袭旧制。1950年2月省沐爱县入高县,地域四至同清代。1950年高县隶川南行政区宜宾专区。1952年9月,恢复四川省建制,高县属四川省宜宾专区。1953年10月高县划出四、五、七3个区(原沐爱县地)归筠连县。1960年1月并庆符县入高县,县人民委员会驻中坝(今文江镇)。1967年4月宜宾专区改为宜宾地区,高县隶之。1983年10月划南广镇和南广、古叙、大益3个公社归宜宾市(今翠屏区)。1996年10月撤宜宾地区设宜宾市,高县隶宜宾市。2001年12月17日高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文江镇迁庆符镇。2019年底,经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村建制调整,高县由原19个乡镇调整为13个镇,行政村由285个调整为195个,村民小组由2376个调整为1672个。2023年5月沙河镇跳墩村划归珙县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