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简介
2023-11-29 15:57:06   |  浏览量:3

【自然地理】 石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林县”)是昆明市辖县之一,位于昆明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03°10′—103°41′,北纬24°30′—25°03′之间。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毗邻,东北与曲靖市陆良县接壤,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相邻,西北与昆明市宜良县相连。县境东西最宽57.30千米,南北最长58.80千米,县域面积1719平方千米,距省会昆明78.07千米。东部圭山峰巅海拔2601米为全县最高处,西部巴江河谷大叠水瀑布跌落处海拔1500米为全县最低点,全县平均海拔1730米。全县三分之二的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石林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圭山森林公园。常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2022年降水量为600.6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70℃,日照时数1830.3小时,空气优良率达98.6%。 【区划 人口】 2022年全县辖鹿阜、石林、板桥3个街道,圭山、长湖、西街口3个镇,大可1个乡,共7个乡镇(街道)。全县有13个社区,83个村,534个村(居)民小组,384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壮族等20多个民族。年末常住人口23.91万人,全县户籍总人口256130人。按性别分,男性128484人,女性127646人,男女比例1.01︰1 ;按户籍性质分,城镇人口115954人,乡村人口140176人,户籍城镇人口比重45.27%。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94247人,占总人口的36.80%,彝族人口90118人,占总人口的35.18 %。出生人口2075人,死亡人口154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9‰。

【经济综述】 2022年石林县地区生产总值129.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0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12亿元,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80.13亿元,同比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1︰14︰61.9。完成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6.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0亿元,同比增长0.8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80元,同比增长2.5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7元,同比增长6.60%。【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22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98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6145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6914万元、上年结转专项转移支付3382万元、置换政府一般债券收入55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30万元,收入总计22145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404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0208万元、上年结转专项转移支付1846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380万元、置换政府一般债券支出5500万元、上解支出9061万元,支出总计211399万元。结转下年10060万元。2022年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年初预算数139746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28962万元、保工资104026万元、保运转6758万元。全县“三保”支出134202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20409万元、保工资106549万元、保运转7244万元。

【农业】 2022年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顺利推进,雨生红球藻产业年产值突破亿元,新落地项目7个,建成投产项目6个,实现园区总产值7.6亿元。成功举办石林人参果区域公用品牌全球战略发布会,发布《石林人参果蓝皮书》,石林人参果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区域公用品牌,石林县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西街口片区农特产品分拣中心完工投入使用,屠宰场完成主体建设。数字乡村“三农数据平台”“五级治理平台”“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矣美堵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村、西街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镇建设有序推进,和摩站村创建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播种粮食50.0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32万亩。收购烟叶1515万公斤,完成烟叶税1.25亿元,烟农售烟收入5.7亿元,烟叶税连续6年突破亿元大关。生猪出栏31万头、禽类出栏2230万羽,畜牧业产值22.63亿元。培优果菜花特色产业,种植人参果16.9万亩,产值16.66亿元,种植蔬菜15.66万亩、花卉4.09万亩、水果25.18万亩,特色农业产值34.89亿元。新增龙头企业1户、“三品一标”4个。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58亿元。

【工业】 2022年金源矿业、融润建材等项目竣工投产,玖恒矿业、石材特色产业园基础设施ICBD项目主体完工,复烤厂整体技改项目顺利推进,昆明石林石材、剑峰碳化硅、广联饮料等企业升规纳统。西街口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华润三九配方颗粒GMP认证,建成华润中药传承创新中心。昆明双汇申报为云南省优强民营企业。云南磐亿建材有限公司、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列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库,昆明明亮纸品包装有限公司、云南石丰种业有限公司、石林兴滇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石林禾泽蔬菜速冻加工厂4家企业进入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名单。新增石林石海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圣木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石林华莱永生花卉有限公司、昆明明亮纸品包装有限公司4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9.06亿元。“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成效显著,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物流配送、农产品上行中心,乡镇(街道)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网络销售额达3.65亿元,同比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88亿元,完成工业和信息化投资18.1亿元。

【旅游业】 2022年组建全域旅游发展联盟,推出智慧导览系统,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与“阿诗玛游石林”实现“双线”运营。长湖国际露营基地、夜游巴江等项目有序推进,阿诗玛旅游文化城商品展示区、民俗文化体验区试营业。面向昆明市及周边9地推出“云南人游石林”活动,打造了工会游、亲子游等联票产品,“石林奇观·体验阿诗玛文化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双龙小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成立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心,传统美术“面具(狮虎面具)”、传统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十里香茶制作技艺)”、民俗“火把节”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出版《石林彝族摔跤图谱》《彝族(撒尼)刺绣图谱》,成功举办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火把节、长湖云村营地音乐节等活动,石林冰雪海洋世界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石林风景名胜区、杏林大观园、石得利地质博物馆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石林喀斯特”入选全球首批百个地质遗产地名录,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2022年石林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60余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亿元。全县接待游客445.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1亿元。

【城乡建设】 2022年高质量推动“美丽县城”建设,74个建设项目已完工46个,82项指标体系达标77项,达标率93.9%。统筹推进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西城区排污应急、建成区排水防涝管网及雨水调蓄设施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实施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西城区300套公租房等项目,加大烂尾楼清理整治力度,17个烂尾楼项目全部销号。一体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美丽县城建设和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智慧城市一期、老旧小区智慧安防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城乡一体化智慧管养特许经营项目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绿美行动”,改造提升绿道4.2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7.1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6.45%,绿化覆盖率达40.03%,人均公园面积13.32平方米。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出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加快人参果、苹果、辣椒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先保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安排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418.44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雨露计划”等乡村振兴项目64个,改建农村卫生公厕13座、卫生户厕436座。开展“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完成全县83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矣美堵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村、西街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镇建设有序推进。和摩站村创建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石林街道入选“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镇”。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8.4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16条,石林县被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生态环境建设】 2022年城镇水环境改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及治理体系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深化河(湖)长制,团结水库水源地保护、西河中上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全面推进林长制,完成义务植树77万株、林草生态建设2.03万亩。鹿阜街道大哨村、铺兵村,圭山镇红路口村、水补衣村、尾乍黑村,长湖镇所各邑村、乍龙村、祖莫村8个乡村成功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备选库”。鹿阜街道阿怒山村、大乐台旧社区、㱔卜所村、新宅村,板桥街道冒水洞村,长湖镇舍色村6个乡村入选第三批省级森林乡村名单。完成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519个,查处破坏林草生态案件775起、1026个图斑。巩固林草专项整治成果,严防严控林草灾害,完成产地检疫面积8575.5亩。森林覆盖率达43.36%。【招商引资】 2022年全面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在全市率先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创新设立四级“营商环境会客厅”。公布行政许可事项254项,调整权责清单281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100%,“最多跑一次”率99.92%,推进“一事联办、一次办成”,实现水电气与不动产登记同步过户。实行土地供应和不动产登记并行办理,实现“交地即交证”。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5001户、“个转企”14户,全县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67万户。成立五大产业招商指挥部和“链长制”工作指挥部,做好靶向标杆企业盯引工作,梳理招商“六个一批”项目109个,重点跟踪项目52个。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通过联动招商、平台招商、合作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签约项目44个,市级认定重大产业项目12个。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桥梁,通过选派学习、技能比武等方式强化队伍建设,与市政府四个驻外联络处签订联动招商协议并授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县级领导带队赴省内外招商28次。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62.6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60.89万美元。【民生保障】 2022年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增效”,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7%以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3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7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77万人,城乡养老保险参保13.801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7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4%;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15957人次,转移就业10598人次,转移就业收入1.59亿元。开展农村居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常态化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投入财政补助资金4418.44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雨露计划”等乡村振兴项目64个。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各类补助救助资金2229.93万元,全县拥有养老床位1861张,建成老年幸福食堂2个。优化“军人驿站”社会化服务功能,组建“拥军联盟”,社会化拥军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 2022年开展创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先行达标示范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板桥、西街口等4所幼儿园完成主体建设,长湖中心幼儿园、新木凹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学前教育公费学位占比达66.25%,实现“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巴江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民族初级中学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74%。推进高中教育扩容提质,石林润泽高级中学招生办学,一本上线205人,增17.8%。县妇幼保健院搬迁运营,县人民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封顶断水,7家医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圭山、长湖卫生院创建为省级乙级卫生院,县域就诊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