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简介
2023-11-30 13:32:29   |  浏览量:2

龙陵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地处高黎贡山南麓的怒江、龙川江之间,有国土面积279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9.71公里,山区面积占98%。全县辖5镇5乡、5个城市社区、116个村民委员会,居住着汉、傈僳、彝、傣、阿昌等23个民族,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2万人,华人华侨12万余人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之一。龙陵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境内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侨乡文化交相辉映。龙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是中国黄龙玉原产地,是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文明城市”“云南省园林县城”“云南省双拥模范县”“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09亿元,增长8.2%,增速全市第一;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1.51亿元,增长4.7%;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68.58亿元,增长13.6%,增速全市第一;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3.9%,增速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94亿元,增长20.2%,增速全市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13.9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2亿元,增长7.6%;实现财政总支出34.1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19亿元,增长17.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7亿元,增长4.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1.78亿元、103.24亿元,分别增长5.4%、12.5%;实现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50元、14834元,分别增长2.5%、6.6%。绿色硅为代表的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产业支撑,规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其中绿色硅产值164.7亿元,占全市的45%。

龙陵——宜居宜业绿色生态县。龙陵属滇西横断山脉南延的高黎贡山山系,被怒江和龙川江所环抱,山高谷深、沟壑纵横,98%是山地,森林覆盖率达73.62%,年均气温16.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699.2毫米,有“滇西雨屏”之称。龙陵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富集,是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全县石斛种植面积达3.9万亩。境内可开发水能资源达159万千瓦以上,2022年底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62.861万千瓦(涉及界河装机按一半计)。境内已发现有褐煤、铁、铅、锌、锡、钨、铌、钽、硅、铜等40种矿种。龙陵——连结南亚东南亚陆路枢纽。龙陵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自古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320国道、219国道和保龙、保腾、龙瑞高速公路在龙陵交汇集结,大瑞铁路、中缅油气输送管道穿境而过,保山机场、腾冲机场、芒市机场均在1小时交通圈内,姐告、畹町、猴桥、南伞等口岸相距较近,地缘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截至2022年底,全县交通统计里程3746.46公里,公路密度124.8公里/百平方公里,累计实现公路客运周转量7735.38万人公里,货运总周转量59752.71万吨公里。龙陵——中国黄龙玉原产地。龙陵黄龙玉自2004年问世以来,以其“产地的唯一性、玩法的全面性、独特的文化性”和“黄如金、红如血、白如冰、乌如墨”的色彩倍受人们青睐,成为龙陵最具魅力的旅游文化产品。2011年2月,黄龙玉作为天然玉石正式列入新颁布的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同时获国家工商总局“龙陵黄龙玉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龙陵黄龙玉雕”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2014年,被中宝协定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2015年,龙陵黄龙玉文化产业园区被省文产办授予首批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17年,黄龙玉进入《石英质玉分类与定名》国家标准。黄龙玉以“金镶玉”的形式为第23届亚乒赛、F5WC五人制足球世界杯、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提供奖牌共140枚;2018年,龙陵黄龙玉文化产业园区被授予云南省优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19年,龙陵黄龙玉作为2019年国际智力运动联盟世界大赛锦标赛指定奖牌,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了龙陵黄龙玉及“龙陵黄龙玉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2022年底,龙陵境内从事珠宝玉石加工销售的个体私营企业达1000余户,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全国20多个省市经营黄龙玉的商家达2000多户,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形成了以龙陵为轴心,辐射周边乃至全国的黄龙玉加工营销网络。

龙陵——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松山战役拉开了中国抗战大反攻序幕,松山也是中国抗战彻底收复的第一块国土;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为了抢运战略物资而修建的西南国际大动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输血生命线;惠通桥是滇缅公路通过怒江天堑的唯一桥梁,也是保障后勤物资供给的抗日生命线;龙陵县城是侵华日军在滇缅战场的协调指挥中心,是进攻中国西南的主要屯兵地,龙陵会战是滇西反攻作战中耗时最长、牺牲最大的攻坚战,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龙陵境内大量的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是滇西抗战、中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见证,是承载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平台。2006年,松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4年被授予“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云南·松山国防小镇”“爱国奉献卫国戍边教育基地”,2015年被列为“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018年被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滇缅公路惠通桥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以及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保山市龙陵松山战役战场遗址保护条例》获批施行;2020年,龙陵松山大战遗址公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陵——天然温泉博物馆。全县共有42处温泉,分布在县内的各个乡镇,是龙陵旅游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其中温泉最集中的是被誉为“神汤奇水”的邦腊掌,泉区温泉密布,有泉眼100余孔,日供水量1382.4立方米,最高水温达102摄氏度,仅在0.4平方公里区域内就容有氡氟泉、碳酸泉和硫磺泉等多种温泉,堪称“温泉博物馆”。邦腊掌温泉含有23种微量元素,对心脑血管疾病和风湿病、皮肤病等均有较好疗效,因其水质独特、最具活跃性被专家誉为“地球穴位”。2022年,邦腊掌旅游度假区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龙陵——人杰地灵的人文胜地。烧炭田坡、豆地坪、三江口、船口坝、大花石、马鞍山等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史前文化、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文化和谐交融、互相辉映。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优秀儿女,有中共云南党组织的创建人李鑫、解放军优秀指挥员朱家璧、龙潞游击队司令朱家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任匡沛兴,有新时期宣传工作楷模郑垧靖、奥运冠军陈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