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朝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朝阳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如今的朝阳市东连辽宁中部工业城市群,南临渤海之滨,西接京、津、唐经济圈,北依内蒙古腹地,海陆兼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朝阳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燥半湿润易干燥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 大,降水偏少。全年平均气温5.4℃~8.7℃;年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年降水量450~580毫米;无霜期120~155天。春秋两季多风易旱,风力一般2~3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
建平境内山川秀美,草茂林丰,地下矿产种类繁多。其中膨润土、珍珠岩、硅灰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藏储量大,质量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铁、金、磷、锰等金属矿藏在全省占据重要位置。已探明的有益矿藏55种,其中金属矿藏27种,非金属矿藏28种。铁矿石远景储量3亿吨、探明储量8000万吨。膨润土远景储量2亿吨、探明储量4250万吨,被誉为“中国膨润土之乡”。沙棘、马铃薯和荞麦、豆类等杂粮享誉海内外。
建平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1957年,在建平区南地村出土的古人类上臂骨化石,经人类学家鉴定是猿人化石,距今五六万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约5500年前,境内开始了具有国定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1981~1985年在建平县与凌源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掘出的女神庙、积石冢群、方形石砌围墙遣址,经碳十四测定和树轮较正,距今约5500多年。 【夏、商、西周时期】 境内有戎族活动。 【春秋时期】 属山戎,后并入东胡 【战国时期】 初期为东胡地。后燕(国)灭东胡,境内属右北平郡。 【西汉时期】 初为匈奴左贤王地,汉武帝进出破左地,乌桓迁徙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境内属乌桓地。 【东汉时期】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大挫乌桓之后,乌桓内迁,给鲜卑造成大发展的良机。境内属鲜卑地。 【三国时期】 鲜卑分成东西大部,境内属东部鲜卑。 【晋 西晋时期】,东部鲜卑逐渐分化为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三方势力,境内地属鲜卑宇文氏。东晋时期,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地主联合建立了一些封建政权,史称“十六国”,境内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的平州昌黎郡。 【南北朝时期】 北魏、东魏、北齐时,境内属营州建德、冀阳两郡的平刚、柳城县。北周时,北齐营州剌史高保宁未隆北周,境内仍为高保宁管辖。西北与契丹接壤。 【隋代】 在旧置营州设营州总管府,开皇元年(581)惟留建德一郡、龙山一县,后废郡。十八年(598)龙山县改为柳城。大业初,废总管府,置辽西郡。境内属辽西郡柳城县,西北境与契丹接壤。 【唐代】 境内南属营州都督府,西属奚地饶乐都督府,余部属契丹松漠都督府。奚与契丹错居。 【辽代】 统和二十五年(1007)于故奚王帐地(今宁城县)建中京大定府。境内属中京大定府金源县(开泰二年[1013]置)、富庶县(开泰二年[1013]置),北部属大宁府高州三韩县(开泰中置)、恩州恩化县(开泰中置)。 【金代】 承辽制,境内属北京路大定府富庶、金源县、惠州惠和县,大宁府三韩县。 【元代】 至元七年(1270)年,改北京路为大宁路,二十二年(1285)改为武平路,二十九年(1292)复改为大宁路。境内属大宁路富庶县、金源县、惠和县、大定县。 【明代】 初沿用元旧制。洪武二十年(1387)废元制,置大宁卫,境内属大宁卫。永乐十二年(1414),在老哈河中游建立老哈河卫。景泰以后境内属兀良哈三卫的诺音卫。 【清代】 建县前,境内西南部承属承德府平泉州,东北部属承德府建昌县。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平泉州之东北境喀喇沁右旗旧牧地、建昌县之北境敖汉左、右、南三旗旧牧协轩建平县,隶属朝阳府。 【中华民国】 1914年取消清朝旧制,设热河特别区。建平县属热河特别区。1928年隶属热河省。1933年3月为日本侵占,建平县隶属朝阳六县指挥署。1934年,六县指挥署撤消,建平县仍属热河省。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建平县属中共领导下的热中行政公署。10月,建平县改属中共领导下的热辽行政公署。1947年7月,热辽行政公署撤销,建平县属热河省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7月,热河省撤消,建平县划为辽宁省锦州地区专员公署。1959年2月,划为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1964年3月,属辽宁省朝阳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5月改称朝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又改称为朝阳地区行政公署)。1984年9月,复建为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建平县隶属之。文化溯源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1983年在距建平县城13.4公里处的富山镇牛河梁(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发现了牛河梁遗址。遗址南北约10公里,东西约5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左右。挖掘出“女神庙”祀址和石冢群,出土了彩绘泥塑“女神”造像和“玉猪龙”等多种工艺精湛的玉饰。这一发现证明:大约距今五、六千年前,建平境内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就是考古学上所称的红山文化时代。她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原始社会末期、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这一重大发现,把可考证的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使中华古史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辽河流域,从而为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找到了新的线索,被历史学者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1986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古人类及生物化石】 1957年夏,在我县杨树岭乡南地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万年的人类上臂骨化石,定名为“建平人”,同时还发现披毛犀牛、转角羚羊、古野牛、蒙古野马等哺乳动物化石。这说明早在五六万年前,古人类就劳动、生息、繁衍在建平这块土地上。 【夏家店下层文化】---“五连城”遣址 “五连城”是我县境内700多处夏家店下层文化比较著名的遣址之一。城址位于建平县罗福沟乡。由后山城、北山城、西城、老四坟城(南城)、帽头山城组成。这几个城址相距很近,有的几乎连在一起,因些称“五连城”。遗存主要是夹砂绳纹褐陶片,还有打制的亚腰形石斧、梯形石铲等生产工具,其时代大体与中原地区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是中国北方方青铜器时代早期文化。在辽西地区属于这类夏商时期的遗址较多,同当时的阶级分化由此而引起的部落之间的冲突有关。它为研究商代建筑、生活、文化、朝阳沿革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喀喇沁右翼王陵】 位于三家蒙古族乡新爱里村东北,俗称王子坟,是喀喇沁右翼历代札萨克及宗族之陵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墓地分东西两院,东院陵墓葬喀喇沁右旗十三代王子,有康熙御题“藩屏世泽”石碑坊。西院为旗王直系家庭墓。1986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燕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燕国修筑。东西走向,由赤峰市跨过老哈河,进入建平县热水乡下湾子,经老官地、黑水、烧锅营子三个乡镇,于北二十家子镇出境,入敖汉旗。在建平县境内长达80余公里,残存城墙宽2-2.5米,高0.3-1.4米。在险要处设城堡。烧锅营子一段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弥陀寺】 位于朱碌科西门外。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寺院分四层大殿,室内均彩绘壁画。寺前一对石旗杆高约10米,旗杆上有钜制桃形顶,中部雕刻石狮,头朝下,口衔铁环,下部雕盘龙石座,造工精细,栩栩如生。1993年、2002年两次重修。198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妙吉寺】 位于喀喇沁原政府东侧。占地20亩,后殿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殿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殿建筑为平台平顶开,台座长29.2米,宽20.8米,起建分上下两层。面阔五间,后殿为硬山卷棚式,面阔三间。面积172.4平方米,庙前有古柏一株。196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庙】 位于富山药王庙村北台。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2000年重修。分一殿、二殿、三殿,殿前筑钟鼓楼,占地8000多平方米。1988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2.6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46.2亿元,增长21%;一般财政公共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7亿元,增长1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元,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9元,增长10%。预计9月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9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6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9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6亿元,增长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730元,增长7.5%。(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杂粮、杂豆等种植面积保持百万亩以上,被列为“全国杂粮绿色高效创建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7.5万亩,朱碌科镇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为“农业产业强镇”。稳步推进以正邦、温氏、牧原、禾丰等为代表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年出栏生猪可达130万头。今年新建农业项目20个,投资62亿元的正邦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成功签约落地。(二)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全面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持续壮大家居制造、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完成“小升规”6户,规上工业企业达55户。共实施对外合资合作项目45个,计划投资总额65.7亿元。建设5G基站45座。(三)服务业发展活力显现。朱碌科杂粮市场线上线下交易活跃,邮乐购、展云力等知名电商扩大村级布点,建平农贸市场建成并初步投入运行。以经济开发区、朱碌科杂粮园区建设为重点,在建物流项目5个。积极推进特色旅游发展,依托牛河梁、天秀山、燕长城等旅游资源,重点推进文旅项目9个。(四)开发区承载能力增强。将开发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目前开发区规划面积为46.3平方公里,核心区达5.9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44家。今年以来,新征土地2000余亩,储备项目用地3600亩,新建道路22公里,开发区、园区和城市路网实现贯通。(五)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扎实推进服务企业稳增长专项行动,开复工项目156个,亿元以上52个。二是围绕“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积极向上争取,共争取项目286个,到位资金40.8亿元。三是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克服疫情影响,新签约项目91个,落地飞地项目51个,乡镇财政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40%。(六)脱贫成效全面夯实。全县建档立卡户24221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266人未脱贫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3804人收入低于5000元以下已脱贫人口收入全部达到5000元以上。实施县乡村产业项目349个,乡级产业园73个,村级扶贫产业基地274个,项目到户12139户,累计带动贫困人口24966人,实现户均项目2个以上。全面落实行业扶贫举措,有劳动能力人口共就业10021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1人就业;减免1794名贫困学生学费;金融扶贫、危房改造等工作均按要求积极推进;贫困人口综合低保兜底率达到88%,实现应兜尽兜。 (七)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环保督察和“回头看”案件全部结案销号。扎实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对建成区6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提标改造。全面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共清理“三堆”76万立方米,整治五边240万延长米;栽植乔木50万棵、灌木600万株;道路硬化64公里;安装路灯2000余盏;建设文化广场100余个;拆除违建2.7万平方米,取缔沿街马路市场12处;围绕境内4条公路主干线和7处2A级以上景区,修建全域旅游休憩区37处。(八)风险防控总体平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个。加大信访案件办结力度,“四大攻坚”案件全部化解。意识形态、金融等领域风险总体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