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区概况
2023-12-06 16:04:39   |  浏览量:3

连山区位于葫芦岛市东北部,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锦西市(县级)基础上设立的城乡一体的综合行政区。下辖16个乡镇(街道),一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173.1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4.29万人。连山区地处辽西走廊,被誉为关外第一区,作为葫芦岛市的发祥地和主城区,连山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利、政通人和。它毗邻锦州、葫芦岛两大港口,北接京沈高速公路、高速铁路,102国道贯穿整个城区,是全市的商贸、文化、金融中心。连山区位于东经120°51′,北纬40°45′,东及东北分别与锦州经济开发区、凌海市、锦州市太和区接壤,北与南票区毗邻,南临兴城市,西及西北靠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

 土地资源  依据海拔高度、坡度及地理位置,连山区土地可分为三个区域:西北低山区,多为基性岩、灰质岩陡坡与缓坡山交接坡地,海拔高度200—500米,坡度在15—25度,土质多是棕壤性土质,适合于造林、果树栽培、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粮棉生产。中部丘陵地区,多为低丘和黄土岗地,海拔50—200米,坡度6—15度,土质多为低丘性黄土和黄沙土,适合种植粮豆、花生、地瓜和果树。东部平原区,海拔50—150米之间,土质可分为冲积粉沙土、河浸滩土和黄土,土壤土层深厚,地下水低高,水肥状况良好,是全区粮食、蔬菜、烤烟的主要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目前,全区已发现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重金属矿产、燃料矿产、稀散元素矿产、冶金辅助原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共30余种。现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钼、金、银、锌、铁、锰、铜、白云石、硅石、石灰石、莹石、重晶石、大理石、珍珠岩、沸石、粘土、花岗岩、膨润土、煤及地下矿泉水等20余种。其中,以稀有金属钼的地位最为突出,目前钼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水利资源   水利资源总量约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510立方米。   森林资源  连山区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境内乔灌木有41科145种,以松、杨、柳、槐、榆树为主,其次有柞、柏、桑树等,还有少量的核桃、栗子、花椒、文冠果等经济林木。灵山风景区被评为省级十佳森林公园。

地质地貌   连山区分4个地貌分区,即西北部侵蚀剥蚀构造低山区,中部侵蚀剥蚀丘陵区,女儿河沿岸河谷冲积平原区,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区。西北部低山区,海拔高度200~500米,多为基性岩和灰质岩类;中部丘陵区,海拔高度50~200米,多为花岗岩、混合花岗岩等酸性岩,杂有灰岩;女儿河沿岸平原区,海拔高度50~150米,分布有酸性岩、砂页岩、黄土状母质和河流泛滥沉积物;东南部沿海平原区,海拔均在50米以下,多为冲淤积扇形地和冲积超河漫滩地。  气候特点   连山区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干旱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夏季:气温高,炎热,雨量大而且集中;秋季:日照充足,雨量很少,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而且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9.98℃。最低气温是1月份,平均温度零下7.4℃。最高气温集中于6—8月,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达24.3℃。境内风大而又多。一年四季皆出现大风天气,年平均风速为2.9—3.9米/秒,地面最大风速可达35米/秒。风速、风向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年平均降水量637.6毫米。  交通情况   连山区地处辽西走廊之咽喉,素有“山海连山”之称。在古代即为京师与东北地区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驿站。现在,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要地,南贯京津冀,北通辽吉黑,是京津经济区和沈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京哈铁路、秦沈客专、102国道、京沈高速公路和滨海大道5条交通大动脉贯穿境内,与葫芦岛港、锦州港和锦州新机场近在咫尺。综观环渤海经济圈,西南与北京、天津、秦皇岛相连,东南与大连、烟台、威海隔海相望,东北与沈阳、锦州相接,扇面排开,连山位于轴心位置。  海运:北方天然不冻港葫芦岛港距连山主城区仅9公里,东距锦州港23公里,西距秦皇岛65公里。  铁路:京哈铁路、秦沈高速铁路穿行境内;公路:102国道、京沈高速公路贯通东西。  空运:距锦州机场40公里,已开通北京、上海、深圳等航线。海陆空相结合,连山为理想的立体化交通运输地区。

“十三五”时期,是连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攻坚克难中激流勇进,在开拓创新中爬坡过坎,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初期至2019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达到206.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9%,累计完成90.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2.3亿元实现翻番。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4个,欧洲城、虹京碳酸锂等67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2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种植业产值年均递增5%,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示范家庭农场19家、示范农民合作社6家,培育出开心樱桃、鼎硕苹果等优质品牌。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锦西石化、航锦科技等大企业转型升级、效益大增,规上企业达到57户,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建成省级连山商贸流通集聚区,年营业额千万元以上商贸企业36家、限上企业76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百货大楼荣获“全国优秀商贸流通企业先进集体”称号。  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重大风险防范取得积极进展,政府债务稳妥有序化解,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精准脱贫攻坚战顺利收官,9个省级贫困村、6840户1504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37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部达到“十三五”控制标准,区属河流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劣五类水质全部消除,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面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绿盾”专项行动反馈问题、国家海洋督察、渤海污染防治攻坚战整改问题全部办结,荣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打渔山经济开发区强势崛起。始终坚持将打渔山经济开发区建设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建成区面积增至14.01平方公里,成功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四上”企业达到40家,实体项目114个,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累计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合众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建成投产,国风海岸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交付。创业大厦启动运营,引进总部经济项目和双创团队53家。成立省级化工产业园区,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打渔山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民生保障稳步提升。财政支出80%用于民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城乡低保标准连续5年提高,累计发放低保金4.5亿元。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各项保险待遇水平逐年提高并全部按时足额支付。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5年低于省控指标,零就业家庭始终动态为零。实施饮水安全工程20项,10514人饮水问题彻底解决。累计发放抚恤金及补助金3800万元,多次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发展更加惠民,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大班额全部消除,成立东城世纪小学和连山特殊教育学校,连山实验幼儿园正式招生,通过省标准化学校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验收,东师连高跻身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首届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99%。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公立及民营医院21家,基层医疗机构344个,农村全部实现“一乡一院、一村一室”。文化建设协调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完成全覆盖,成功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社区工作全市领先,打造南山社区等30个精品社区,累计获得省市荣誉85项。  城乡面貌日益改善。老城改造深入推进,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9条,点亮“摸黑路”16条,完成5024户棚户区改造和中物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东城区发展迅速,小区环境全面提升,城区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化率达到81%。农村环境持续向好,实施水利工程18项,治理河道49公里。修建“一事一议”村路20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463公里,行政村基本实现“四有三通”。上边村等14个村建成“美丽示范村”,钢屯镇评为“辽宁省宜居示范镇”。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财税体制、行政审批等重点改革任务顺利实施,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放管服”纵深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成启用,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调整取消行政职权253项,“三证合一、先照后证”相继实施。政府工作规则和议事制度不断健全,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实现突破,累计签约落地项目90个,引进省外内资11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25.8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2亿美元。  各位代表,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带领全区人民砥砺奋进、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考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将省委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贯穿工作始终,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回升,精准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连山人民与全省、全市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这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组建党员突击队71支,80个区直部门1360名党员干部投身抗疫战斗,5431名工作人员开展一线排查,227个小区、115个行政村实行封闭管理,率先排查出全市最初两例确诊病例,成功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我们全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援企惠企政策,规上企业、限上企业、个体工商业“应复尽复”“应开尽开”,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全面建立。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面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履职尽责,全区人民主动配合、联防联控,医务工作者逆行冲锋、舍身忘我,公安干警、志愿者、村和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工会、红十字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深入一线、号召捐款捐物,全区上下汇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奋战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自觉服从、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一年,面对解决遗留问题和财力紧张的尖锐矛盾,我们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一批重大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销号23项,83件“回头看”群众信访举报案件全部销号。兴发桥建成通车,东城区和老城区全线贯通,城市建设实现向西北扩容。东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开工,中俄天然气管道连山段现场施工全部结束。航锦科技、杨屯油库安全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取得实质进展。12个小区11714户商品房“办证难”问题全部解决,金科蓝湾等3个棚改项目2425户办理回迁入住。投资2500万元解决格林小镇10年未解供热难题。提前完成民营中小企业欠款清欠任务。发放尾欠教师工资9556万元,解决25年历史尾欠问题。  这一年,面对主要税源停产技改和疫情冲击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叠加影响,我们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把项目和企业作为恢复正常经济秩序的重要支撑,坚持抓增量稳存量,深入走企业送服务,圆满完成“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既定目标。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大幅收窄;剔除锦西石化和“减税降费”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引进省外内资等6项指标完成市定任务。连山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连山社会各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没有改变,连山全体人民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奋斗目标没有改变!  2020连山区人民政府为推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如下工作:  (一)抓产业、稳投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土地流转5.3万亩,粮食产量10.6万吨,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700亩,新增设施蔬菜3000亩、果树5000亩、养殖小区5个,新台门镇高油酸花生成为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典型。农业产业化加快实施。大北农生猪养殖项目顺利投产,兴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大山果业、禹峰中草药扩大生产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至492家,华盈粮食和蓝鑫农业分别认定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传统工业加大投入。全年工业项目开复工48个,焦化硫磺等41个项目加速推进,新锦机等7个项目达产见效。众力合金厂等13户企业投资2.1亿元实施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加速推进。落地转化科技成果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4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户。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新增“个转企”170户,安达实业等7户企业实现“小升规”,北方金属完成“规升巨”。金凤实业等6户企业认定为“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国华能源荣获全国专精特新优秀单位,航锦科技荣列中国石油化工企业500强。  第三产业加速恢复。传统服务业彰显活力。百货大楼、葫芦岛大药房、中石化销售公司等企业克服疫情影响零售额逆势增长。启动夜经济文化节,民安步行街成功申报夜经济文旅消费集聚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德圣服务区加速推进,金仲信贸“综合智慧物流产业园”投入运营。晟宇天玺等地产项目进展顺利,房地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文化旅游业纵深推进。全年接待游客33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举行“醉美风情·魅力连山”全域文化旅游推介会,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全面提升。  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稳步实施“东进”战略。全年推进项目35个,总投资24.3亿元,首开B4地块等7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华扬电铝铜等28个新建项目落地开工。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国药创服入驻投产。规划京津冀产业园100亩,争取建设用地指标700亩,4.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全部盘活,污水处理厂正式启用,打渔山经济开发区发展承载力进一步提升,集聚产业功能明显增强。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5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93个,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1个,云禧台等7个项目如期竣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26个项目进展顺利。围绕“两新一重”谋划项目44个,格林小镇等8个项目争取中央资金3.8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施“一把手”工程,组建8支招商小分队,开展“云招商”“走出去、请进来”等招商活动25次,哆可梦数字文创港等14个项目签约落地,引进省外内资29.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2.25万美元。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外贸进出口总额8.7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二)抓整改,迎收官,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解决,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514元,超万元2565人;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78个、“五小”项目1362个,产业项目全面叠加覆盖。脱贫普查反馈问题全部整改清零,2139户农村危房全部完成维修改造。低保兜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83人,保障率全市第一;累计资助贫困学生7768人次,发放教育资助金453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41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补充保险完成全覆盖,保险补贴率和慢病服务签约率实现两个百分百。  (三)抓改革、优环境,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一网通办”强势推进。“6+1”类政务服务事项进厅815项,网上可办率100%,网上实办率最高达83.6%,审批时限压减80%,兜底性材料全部清除。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与省平台成功对接,群众好评率100%。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专项行动,选聘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员53名,建立民营企业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案件5件,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0万元。为全区226个企业和项目配齐“项目管家”,解决问题46个,帮助百货大楼等10余家企业争取和节省资金2800万元。  改革步伐更加扎实。“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维护“一件事”事项411项,编制“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事项1682项,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30个高频事项不见面审批。积极创建“零证明”城市,梳理并公布《证明事项清单》47项,实现由“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农村改革稳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顺利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5.4万亩,登记赋码率95.6%、确权颁证率98%,“三资”管理成效显著,115个村经济审计全部完成。

(四)抓提升、强治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三城同盛。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17座,“四个三”垃圾分类完成试点。投资4060万元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个、背街小巷2条;投资1197万元完成33个弃管小区“四项工程”;投资820万元完成民安步行街升级工程;纵十路、十号路开工建设,东城北路、文兴路东段续建和光明路、纵七路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全力开展创城攻坚。实施“五大战役”,集中力量清理小菜园、小广告,依法拆违2500平方米,规范整治连山市场、水产市场等7个马路市场。  农村环境全面改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美丽示范村”7个,“整洁村”实现全覆盖,实施“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完成改厕2659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5%;凉水井子污水处理厂完工启用;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100%行政村。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07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处,惠及群众6400人。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101公里、桥梁工程20座;修建“一事一议”村内道路54公里,通屯道路硬化率达到95.5%。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保卫蓝天”全面发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度排名全省第一,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位居全市首位。“守护碧水”持续发力。全面落实“河长制”,三级河长解决问题122个,治理河道10.66公里。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清理河道垃圾4.3万立方米。全区河流、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全部达标,水体监测8个断面全部达标。“打造净土”精准发力。完成4座废弃尾矿库闭库治理,开展涉镉企业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6%。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7500亩。  (五)抓民生、兜底线,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稳定就业有序推进。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为1280户企业阶段性减免社保费6100万元,为643户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补贴683万元。实现职业技能提升527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52%。举办“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60场,城镇新增就业37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的较低水平。  民生保障扩面提质。社保工作稳步推进。按时足额发放2.3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6.1亿元。城乡低保每月人均分别提高45元和6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7488万元。救助机制日趋完善,为2.96万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金1.54亿元。医保政策全面落实。“两病”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至60%,22种特慢病种纳入城乡医保,31种抗癌靶向药纳入门诊报销。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投资210万元升级改造7家养老院,老人就医服务绿色通道开通率和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签约率均达100%。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质学校帮扶乡村学校覆盖率达到80%,组建东城世纪小学和连山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连山特教学校顺利搬迁。完成17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项目治理,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80%。中小学“厕所革命”完成年度改造任务。化工一小等5所学校荣获辽宁省文明校园称号,炼化小学等3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社区建设继续提升。96个社区整合为87个,服务设施全部达标,成功打造民安、文兴等10个精品社区。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举办“文心战疫”“读书节”等惠民活动32场,放映公益电影1141场。第十三届古玩文化节胜利闭幕。寺儿堡镇获得中国葫芦文化节永久版权。明长城小虹螺山段入选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六)抓稳定、防风险,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风险隐患有效防控。化解政府债务3.44亿元,申请特殊转移支付中央直达资金1.66亿元,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1亿元,成功应对葫芦岛银行异常取款事件,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力做好信访矛盾化解,2018-2019年减存控增台账259案、2019-2020年攻坚台账87案全部化解,去年以来京访案件化解36件、办结35件,信访“五高”地区成功摘帽。虹螺山自然保护区实现监控无死角覆盖,全年未发生较大规模山火。成功防御台风“巴威”。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年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社会稳定成效明显。深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犯罪团伙4个、套路贷团伙2个、“打伞破网”案件1件。强力开展整治盗采砂石专项行动,刑事立案7起,刑拘12人。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建设年,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五大行动”及疫情防控药械等专项整治工作,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区综治中心和5个乡街示范点建成启用,设置农村专职网格员1029名、城区兼职网格员551名,115个行政村全部设立村民评理说事点,矛盾纠纷化解打通“最后一公里”。  (七)抓效能、转作风,政府建设切实加强  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坚持区委统一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府党的建设,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决落实政府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厉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四风”问题,突出抓好不担当不作为等专项整治。  巡视整改扎实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抓好巡视整改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召开政府党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对照省委第二巡视组反馈意见,细化分解政府系统牵头整改任务30项,制定整改措施95项,通过定人、定责、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30项任务已完成销号23项,按序时进度推进7项。省委第十巡视组移交的立行立改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依法行政持续深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扎实做好《民法典》贯彻实施。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严格执行政府常务会议、党组会议等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扎实推进区人大重点督办建议和区政协“一号”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省市区三级人大建议49件、政协提案127件,办复率、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积极落实普法宣传责任制,农村法律顾问和村居普法阵地覆盖率均达100%。  行政效能逐步提升。形成发现、解决、反馈、调度、考核、奖惩的工作闭环,实行重要任务挂图作战、重点问题挂牌督战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工作落实。政务公开持续深化,“数字连山、智慧连山”办公系统上线运行,在全市率先编制完成《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目录》,实现区、乡、村三级互联互通。8890平台受理案件办结率、满意率均居全市之首。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榜。  同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国防动员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共青团、档案、统计、审计、消防、外事、气象、供销、残联、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