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源头,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鸭绿江源第一城”之美誉。全县幅员2505.96平方公里,辖7镇1乡77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省级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截至2020年末户籍总人口75497人,其中朝鲜族占16.7%,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 全县总体呈现六个特点:一是历史文化悠久。长白是人类较早的栖息地之一,战国时期的干沟子古墓群迄今保存完好;长白又是多文化共生之地,不仅是唐渤海文化、长白山文化、鸭绿江文化、关东文化、朝鲜族文化传承汇聚之地,更是抗联先烈们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二是生态环境优良。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2%,有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鸭绿江源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处,总面积3.3万公顷,有27条超过10公里的河流,素有“长白林海,天然氧吧”之称,连续两年蝉联“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并跻身深呼吸小城十佳示范城市。三是自然资源丰富。是吉林优质人参主产区,北五味子、鹿茸、林蛙油、黄芪、天麻等名贵药材质优量高。是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高品位硅藻土资源富集地,硅藻土已查明资源总量2.4亿吨,在储量和品位上均居亚洲之首。位于世界三大矿泉水水源地之一,已发现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59处,单泉流量每天1000立方米以上的有18处。四是民族风情浓郁。195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朝鲜族自治县,是除延边州以外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民族文化气息浓厚,在饮食、服饰、礼仪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有着勤劳俭朴、干净整洁、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团结互助等全民性的优良传统与道德风尚,是极具异域风情的边陲小城。五是边境特色鲜明。边境线长260.5公里,是吉林省中朝边境线最长的县份,是我国边境线上唯一与邻国省会城市零公里毗邻的县份。六是地理位置独特。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有1个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和3个临时过货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多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六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7′至128°29′,北纬40°37′至41°05′。东西 长82.9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为2497.6平方公里。西自七道沟河口东2公里起,东至二十三道沟河口东北2公里止,东西两极点距离92公里; 南自南尖头村,北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北极点距离68公里;西和西北以鸭绿江与七道沟河为界,与临江市接壤;北与临江市、抚松县交界,自七道沟河最上 游沿长白山脉的山脊东北行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与抚松县毗邻;东南自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侧,沿鸭绿江南行至长白镇转西行至七道沟河口右岸与临江市交 界;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的一市五郡相对。鸭绿江水面为中朝两国共有,边境线长260.5公里(其中,陆界3.5公里,水界257公 里)。
全县总面积为249760公顷,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人,人均占有面积1.22公顷(除水域面积)。全县可耕地面积14926.66公顷,占总面积的5.98%,按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3公顷。耕地面积中水田为560公顷。森林面积220880公顷,占总面积的88.4%。草地面积6840公顷,占总面积的2.74%。园地面积1006.66公顷,占总面积的0.4%。水域面积2580公顷,占总面积的1.03%。其它用地面积2973.33公顷,占总面积的1.2%。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在县境内面积16386.66公顷,占总面积的6.6%。 植物。据初步调查,本县境内共有野生经济植物和药材资源1200余种,其中可供食用的152种,如蕨菜、薇菜、龙牙木(刺老牙)、山葡萄、榛子、松籽等;工业用的153种,如长白侧柏、臭松、落叶松、鱼鳞松、红松、白桦、水曲柳、樟子松等;药用植物136科890种,其中计产中药55科112种,总储量11500吨。野生地道中药材山参、黄芪、五味子、党参、灵芝、桔梗、细辛、天麻等几十种中药材储量达1597吨。1975年9月,中医士时述武发现世界稀有植物“对开蕨”两片约1亩,填补了我国“对开蕨”的空白,被列入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其它成片药材资源有8种18片,面积为5100公顷,总储量271.4万公斤。观赏类如牡丹草、东北梅花、百合、崩松、垂柳等103种;密源植物类如大黄柳、千金榆、暴马丁香、弥猴桃、稠李(臭李子)等百余种。食用菌类遍及全县,有70余种,如关杜菌(关杜蘑)、侧耳(元蘑)、松花菇、猴头、金顶蘑(榆黄蘑)、粘蘑、木耳、金耳、银耳等。 动物。历史上本地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后来由于森林资源屡遭破坏,影响了动物生栖,加之人们随便捕猎,使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日趋减少,有些动物濒临灭绝。兽类有东北虎、野猪、黑熊、马鹿、梅花鹿、狍子、紫貂、松鼠、黄鼠狼、狗獾、东北兔、香獐子、狼、狐狸等30余种。飞禽类有鸳鸯、苍鹰、云雀(百灵)、黑琴鸡(乌鸡)、土燕子、领角(棒棰鸟)、松鸦、喜鹊、大山雀等70余种。两栖类有东北小倪、花背蟾蜍(小癞蛤蟆)、无斑雨蛙等10余种。爬行类有丽斑麻蜥(马蛇子)、北草蜥、火炼蛇、虎斑游蛇(野鸡脖子)等10余种。鱼类有七腮鳗、细鳞鱼、鲤子鱼、熬花鱼、重唇鱼等20余种。 现已发现各类矿产30多种。其中能源类矿产有煤、地热2种;金属类矿产有铁、钨、钼、铜、铅、锌、金等8种;非金属类矿产有硅藻土、高岭石、地开石、明矾 石、伊利石、砖瓦粘土、石灰岩等20多种;水气类矿产有矿泉水和地下水。硅藻土资源储量和品位居亚洲之首。硅藻土主要分布在八道沟至新北岗段,已查明资源 总量2亿吨,远景储量可达8亿吨以上。可采储量中一级品矿(SiO2≥85%)约占可采储量的三分之一。煤主要分布在长白县的沿江村至十三道沟(现称之为 长白煤田,面积344平方公里),现已查明资源总量1139万吨,远景储量5亿吨以上。已勘查评价饮用天然矿泉水6处,尚有待勘查评价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 地50处,枯水期总流量每日15万立方米,概算的允许开采量为每日10万立方米。其中单泉日流量在1000立方米以上的有20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高岭 石(地开石)矿产主要分布在长白县马鹿沟镇以北大马鹿沟至十九道沟村以南区域,现已查明资源储量289.4万吨,远景储量500万吨。 长白县森林总面积232,895.6公顷,森林覆盖率92%,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全县现有林业用地219,314.6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 94.2%。活立木总蓄积量:2334万立方米。到2013年,全县林业产业经营户达到9836户,从业人员34538人,完成林业产值24.2亿元,形 成了资源培育、林产加工、林地经济等多元化格局。 境内控制界河面积2497.6平方公里,内河河流面积5761平方公里,资源总量为11.48亿立方米,实际利用水量为2.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 量为23万千瓦,规划装机16.23万千瓦,其中:界河鸭绿江干流为12.7万千瓦,适宜中方开发建设电站7处,规划装机5.83万千瓦;内河理论蕴藏量 为10.28万千瓦,规划建设电站51处,装机8.4486万千瓦。已建电站28座,装机54700千瓦(占内河规划装机的64.74%。)。2012年 末,全年完成发电量2.05亿千瓦时,售电量1.98亿千千瓦时。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6万亩。粮食作物面积:6.4万亩,其中:玉米面积:2.89万亩、水稻面积:0.43万亩、大豆面积:2.63万亩、薯类面 积:0.45万亩;油料作物面积:0.05万亩;烟叶面积:0.12万亩;药材类面积:2.45万亩;蔬菜面积:0.38万亩;瓜果面积:0.13万亩; 其它面积;0.07万亩。药用植物共有136科943种,其中计产的55科112种,总储量11500吨。主要野生地道中药材有山参、黄芪、五味子、刺五 加、党参、细辛等,储量达1597吨。全县参业留存面积达到392万平方米,其中:人参留存面积342万平方米,西洋参留存面积50万平方米;人参作货面 积125万平方米,水参总产量366万公斤,其中人参产量330万公斤,西洋参产量36万公斤。北五味子人工种植面积累计发展到11231亩。以穿龙薯 蓣、沙参、细辛、等为主的其它中小药材发展面积达到2873亩。境内符合有机、绿色食品的产品有品种有20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