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最南部,幅员面积7512平方公里,全市辖12个镇12个乡,261个行政村,2022年末户籍总人口87.6万人,是哈尔滨市下辖九县(市)中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 五常区位交通优越。周边依次与我省的海林、尚志、阿城、双城及吉林省的榆树、舒兰、蛟河、敦化8个区市县相邻,北部边界距离哈尔滨市平房区16公里,市区距离哈尔滨市95公里、距离吉林市130公里,是哈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境内有拉滨铁路贯穿南北,有国道4条【G222嘉荫—临江(原吉黑公路哈市至舒兰界段)为一级公路,G202黑河—大连(拉林至牛头山大桥段)、G229饶河—盖州(原铁通公路尚志界至五常段)、G503五常—通榆(原铁通公路五常至榆树界段)为二级公路】,省道1条【S316海林—山河镇(原雪乡公路)为二级公路】。
五常市源于儒教“三纲五常”之“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放荒开垦,陆续建立举仁、田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遂将此地概称 “五常堡”,设治时沿袭“五常”之称。汉晋属夫余,隋属靺鞨,唐属渤海都督府,辽属东京道,金属上京会宁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初属宁古塔将军辖区。今五常县北部地区,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为反击罗刹(沙俄)储备军粮,于今五常县北部的拉林镇扩建官仓,俗称“拉林仓”。1744年(清乾隆九年),设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驻拉林城,隶属宁古塔将军。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分设阿勒楚喀副都统,拉林、阿勒楚喀两副都统分地管辖。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统,由一协领驻扎该地,由阿勒楚喀副都统兼管。1869年(清同治八年),设置五常堡协领衙门,隶属吉林将军统属。今五常市南部地区,1881年1月25日(清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转呈奏准,于五常堡南30里欢喜岭设置五常厅,并于山河屯设分防经历,于蓝彩桥设分防巡检,均归五常厅管辖。隶属吉林分巡道。自是旗民分治。1882年(清光绪八年),于拉林分设巡检,归双城厅管辖。1909年4月9日(清宣统元年闰二月十九日),吉林行省总督、巡抚奏请,将五常厅升改为五常府,同年6月2日(农历四月十五日)批准,改厅为府,1910年1月19日(清宣统元年十二月初九日),五常府知府启用关防。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2日,吉林行省公署通令,改五常府为五常县。1914年6月,隶属滨江道。1929年2月,裁撤道区,由吉林省直辖。是时,全县总人口22.7万人,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隶哈南专区,后归松江省直辖。1947年1月,以五常县山河镇以南地区与舒兰县部分地区设置山河县,隶属吉北行政区;同年11月,撤销山河县,并入舒兰县。1948年6月,将原划归山河县的五常县部分地区划回五常县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由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拉林县,并入五常县。1958年8月,划归松花江专区管辖。1960年5月,划归哈尔滨市领导。1965年6月,划归新设立的松花江专区管辖。五常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拉林河上游。北依哈尔滨市阿城区,东、东南与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邻,南、西南与吉林省舒兰市、榆树市接壤,西北与双城市相连。全县总面积7512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1个镇、17个乡,其中民族乡(镇)6个。县境北部是满族聚居的地区,有5个满族乡(镇);中部有朝鲜民族乡1个。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9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 .2万人;满、朝鲜、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6.2%。1993年8月28日,五常撤销县制,改为县级市。
五常市地处中纬度,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季节,其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少雪 冬季(11~3月)长达5个月之久,经常处在西北气流和蒙古冷高压控制之下,导致气候寒冷,干燥少雪。一旦雪暴形成,常引起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给道路交通和居民的户外活动带来影响。夏季短促酷热,雨量集中 夏季(6~8月)仅3个月左右,在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下,导致气温高,雨量集中,常表现有明显的雨热同季的特征,易造成洪涝灾害。春季温度无常,风大干燥 春季(4~5月)北方暖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升高。由于气旋活动频繁,常导致气温变化无常。当有发展旺盛的气旋过境时,形成风沙天气,空气干燥,易发生春旱。秋季低温凉爽,初霜较早 秋季(9~10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急剧下降。由于较大规模的冷空气入侵,易出现早霜。综合市内不同地貌类型的气候特征,全市划为4个气候区。平原温和半干旱气候区 位于市内北部平原地带,无霜期135~140天,≥10°积温2600~2700℃,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平均在3月末,稳定通过10℃日期在4月末5月初,秋霜在9月下旬,热量资源充足。水分资源贫乏,春旱严重。中部平原丘陵温和农业气候区 位于市内中西部波状平原区。无霜期130~140天,≥10°积温2500~2700℃,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在4月上旬,稳定通过10℃日期在5月上旬。秋霜在9月下旬,热量资源较充足,水分条件好于北部平原区,时有春旱。东南、东浅山湿凉半温润气候区 位于市内东部和南部的浅山区。无霜期120~130天,≥10℃,积温2500~2600℃。春季稳定通过10℃日期在5月上旬到中旬初,秋霜在9月中旬,热量资源不足。水分资源较充足。东南深山温凉温润气候区 位于市内东南部的山区。无霜期110~125天,≥10°积温2300~2500℃。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在4月上旬末,稳定通过10℃日期在5月中旬。秋霜在9月中旬,热量资源不足,水分资源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