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市概况
2023-12-13 14:16:30   |  浏览量:2

2016年5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撤销星子县,设立庐山市。庐山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处鄱阳湖腹地,辖10个乡镇,总面积76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8万。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庐山风景名胜区已全部纳入庐山市行政区划之中,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 这里文脉悠厚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司马迁就将庐山载入《史记》,陶渊明在庐山开中国田园诗先风,高僧慧远建东林寺创“净土宗”,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迄今为止,历代有3500余位文人墨客登临庐山,留下了1.6万多首诗词歌赋、1300多帧摩崖石刻和大量书画作品。中国文学名篇中,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李白《望庐山瀑布》、周敦颐《爱莲说》、苏东坡《题西林壁》,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与此同时,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同山,多种文化交汇于此,成为独一无二的宗教文化现象。到目前为止,庐山仍保存了20多个国家风格的近代别墅600余幢。近代,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蒋介石、冯玉祥等都上过庐山,庐山一度成为民国“夏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三次登上庐山,主持召开了世人瞩目的三次会议。 这里山川悠远奇秀天下。庐山市境内有16大自然奇观,景点474处,已命名的山峰有171座。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壮丽秀美;香炉峰、双剑峰、太乙峰、金轮峰、鹤鸣峰等群峰竞秀,云遮雾绕,美不胜收,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之美誉。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唐代诗人李白挥毫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是毛泽东对庐山的由衷赞叹。浩瀚的鄱阳湖,春夏季节,风和日丽时,泛舟湖面,庐山的倒映在碧波荡漾的鄱阳湖上摇曳,美妙的渔歌在你耳畔回响,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油画。山水相拥,遥相呼应。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庐山又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这里生态悠良物产丰富。庐山市陆地森林覆盖率达61.8%,环境优雅,空气清新,集天然“水吧”“氧吧”一身,享有“江西后花园”的美誉。牯岭森林覆盖率达90.7%,是古今中外驰名的避暑胜地。植物学家胡先骕在庐山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庐山富氡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被载入中国中医名著《本草纲目》,与陕西华清池、西班牙比里牛斯温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泉。鄱阳湖庐山市水域面积达373.4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18公里,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达10余万只。境内富有花岗石、青石、石英、型砂、高岭土、钾长石等16种非金属矿产资源。花岗石储量15亿立方米,青石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型砂2.8亿立方米。青石砚被宋徽宗赐名“金星宋砚”,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里区位悠特交通便捷。赣、抚、饶、信、修五大水系在市域东南水面束流而下,形成“江湖之会”。庐山市地处鄱阳湖中心腹地,水上运输四通八达,上连武汉、重庆,下接南京、上海。陆路交通便捷,境内环庐山公路与昌九高速对接,105国道、九江绕城高速和都九高速贯穿全境,市区距九江半小时车程,距昌北机场一小时车程。庐山核心景区建有南山、北山两条登山公路,景区内建有环山公路、支线公路和游步道。 这里生活悠然人间仙境。庐山的美还是悠闲舒适的。庐山作为“夏都”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经过建设和发展,庐山已经由适合夏季旅游成为了集山水、宗教、书院、田园、养生、民俗、茶饮等多元文化于一体的全季、全域宜居宜游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漫步云雾小镇,游客不断,或纳凉消遣,或弈棋读书,或促膝而谈,或观光购物,各得其乐,各得其所。白天凭栏远眺万里长江和满山秀色,入夜登高揽尽九派浔阳和万家灯火,美如大地画屏,恰似人间仙境。

土地资源:庐山市土地总面积1154002.5亩。其中耕地及园地158855.4亩,林业用地470238亩,水域308829亩,居民及工矿交通用地185291.1亩,未利用土地30789亩。(庐山市土地总面积76933.50公顷,其中,农用地46778.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81%;建设用地7251.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3%;其他土地22894.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76%。)水资源:境内水资源丰富,地表径流量3.645亿立方米。水系分两大块,一是庐山山南及中部丘陵的涧、港水流,二是鄱阳湖过境水流。境内长度在2千米以上的涧港有20条,总长178千米。赣江、抚河、饶河、信江、修河五大水系在南部的庐山市、都昌市交界处-老爷庙水域归宗东流。其中赣江流经市境约70千米,饶河约8千米,修河及支流杨柳津河约15千米,博阳河自德安入境约18千米,总长111千米。其中集水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港有:横塘港、长虹港、流泗河、长垄港、垄中港、钱湖港、秀峰港、花桥港、陈家港、虎口冲港。江西的赣江、抚河、饶河、信江、修河五大水系,在市境东南部的杨兰水域交汇,古称“江湖之会”。此外,还有博阳河、杨柳津河,分别从土牛嘴、沙湖山流经市内。庐山市主体湖泊为鄱阳湖的一部分,面积373.38千米。温泉水分布在温泉镇,称庐山温泉。温泉为地热资源,主要赋存在古老变质岩和花岗岩断裂带裂隙中。温泉沿东西向构造成泉群出露,共有九组泉点,展布在长80米,宽20米的范围。矿产资源:市境内有花岗岩、青石、石英、型砂、高岭土、钾长石等多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优质花岗岩储量15亿吨,型砂储量2.8亿吨。瓷土开采历史悠久,自清康熙年间始即为景德镇瓷业主要原料。驼背岭所产的金星石,用于制作金星砚,誉为“与端歙同辉”。青石储量1.1575亿吨,石英石1660万吨,瓷土183万吨,石灰石1万吨,钾长石集中储藏量350万吨。还有水晶、云母、石煤等。生物资源:庐山市有裸子植物9科34属95种,被子植物154科864科2015种,共计2110种。其垂直分布特征,在海拔600~800米为黄山松与马尾松过渡带,之上为黄山松和阔叶树林,之下为马尾松、杉木及阔叶树混交林。有国家珍稀濒危一级保护植物水杉、南方红豆杉、银杏(中国特有);二级保护植物香樟、柏木、金钱松、连香树、厚朴、庐山厚朴(凹叶厚朴)、鹅掌楸(中国特有);三级保护植物天竺兰。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鹤、中华鲟、云豹;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穿山甲、江豚、水獭、小天鹅、白额雁、大灵猫、鸳鸯、猫头鹰、啄木鸟;国家三类保护动物黄 鼬、豺猫、三宝鸡、杜鹃、灰喜鹊、大山雀、燕子、小野鸭、野猪、獾、斑鸠、石鸡、大鲵。

庐山市地域在夏、商、周时,隶属扬州。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年),庐山市逐渐为楚国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王阖闾攻打楚国,地归豫章郡,属吴国(今吴章岭,即吴国屏障之义)。战国周元王四年(前472),越王勾践灭吴国,故又归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威王熊商征讨越国,杀越王无疆。次年,收回原被吴国占去的全部土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地属九江郡。汉高祖流年(前201),设淮南国豫章郡柴桑县,庐山市在其境。三国魏黄初三年(222),东吴孙权设武昌郡,柴桑属之。晋永兴元年(304),划武昌郡柴桑县、庐州郡浔阳县,设浔阳郡。南朝仍循旧制浔阳郡。隋文帝平陈,废浔阳郡设江州,废汝南、柴桑二县,设浔阳县。开皇十八年(598),更名彭蠡县。大业三年(607),废江州,改为九江郡,彭蠡更名湓城。唐武德四年(621),复设江州,立浔阳县;八年(625),澎城併入浔阳。五代吴杨溥大和年间(929~935),于庐山之南立星子镇,派兵驻守。因境内有石(即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南康保大年间,浔阳改名德化,星子镇归属德化县。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升星子镇为星子县,属江州。(三年,司农寺丞孔宜任星子镇税官,上奏:“星子当江湖之会,商贾所集,请建为军。”同年,太宗下诏,升星子镇为县,令孔宜知星子县事。)太平兴国七年(982),设南康军,将洪州的建昌(明晰安义县)、江州的都昌、星子,统一管辖,以星子县为军治,张南为第一任知军;隶属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分东、西两路,南康军属江南东路。至元十年年(1277)。南康军改名南康路,设总管府,隶属江淮行省。不久改归江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西征,进入江西,将南康路改为西宁府。明洪武九年(1376),改名南康府,隶属江西布政司。清雍正九年(1731),南康府属广饶南九道。自宋至清,星子均属南康。南康军、路、府均设在星子县。民国元年(1912)冬,废除南康府,保留星子县,隶属江西省。民国3年(1914),全省划为四道,星子隶属浔阳道。民国15年(1926)废道,星子直接隶属东西省。民国21年(1932),江西划为十三个行政区,星子属第三行政区(区驻瑞昌)。民国24年(1935),划归第五行政区(区驻浮梁)。民国28年(1939),全省减至11个行政区,星子划归第九行政区(专署驻岷山),县府一度驻波阳、都昌等地。民国31年(1942),仍属第九行政区(志署驻武宁)。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29师进驻县城,星子县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星子县属九江专区(后改称九江地区)。1983年7月九江地、市合并,星子属九江市。2016年5月30日,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将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海会镇(海会、庐星、彭山、长岭、五洲、光明等6个村、居委会)划归庐山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