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通衢,德所绥安。德安,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五代吴乾贞元年,命名德安,相沿至今近1100年,省内不多见。 千年古城 文脉相传 德安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千百年古城,民风淳朴,古迹众多。西河弹腔、傩歌傩舞、龙灯杂耍、采茶戏和民间山歌等民间艺术长盛不衰,许多优秀的民歌、民谣、 故事代代相传。德安历史上有著名的“八景”: 义峰耸翠、蒲塘落雁、南庄耕叟、金带河流、阳居仙迹、湴塘晓钟、乌石清泉、钓台渔唱,其优美传说已列入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德安加大力度建设新八景,在八景之义峰耸翠的义峰山处依山而建义峰山公园和德安书画院。义峰山公园以现代徽派建筑群为主,极力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德安书画院是全省首家有编制、有场所、有经费保障的县级书画院。在八景之蒲塘落雁处建设雁家湖植物园和蒲塘小学。雁家湖植物园以江南传统水乡园林风格为基调,用地135亩,其中湖面占70亩,植有鄱阳湖生态区陆地、水生植物达500多种。历史是一座城市的内涵,城市建设也彰显出一座城市固有的历史底蕴。新建成的隆平大道、东佳大道、新博物馆、都市田园和再现八景之湴塘晓钟――扩建红庙项目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展现着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德安县面积86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万,从古至今,是文化灿烂,名人众多,声名斐然。诸多的商周遗址,打破了商文化不曾过长江的旧论;灿烂的义门陈文化,折射出中国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巍峨的万家岭上,长眠着抗日将士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宋代名相夏竦、王韶,近代哲学大师熊十力等,当今著名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影视界著名导演李安、“T型台奇葩”吕燕等,都是德安人民的骄傲和自豪。近年来,德安通过新闻媒体、大型宣传牌、交流活动、网上宣传等方式,充分发挥袁隆平、李安、吕燕等人的名人效应,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宣传,着力打响“名人牌”,提高了德安县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德安成立陶渊明文化研究会,九江学院在德安挂牌设立陶渊明文化教研实践基地,为弘扬渊明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为宣传德安、推介德安营造了最佳氛围。德安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既注重拉大城市框架、健全城市功能,又注重提升城市品位。稻田广场是一座展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的具有典型田园风光的特色文化广场,极力体现了回归自然、关注民生、宜居宜业的生态立县理念,彰显了建设活力德安的科教兴县战略,是弘扬隆平精神的又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坚持城乡统筹,县域面貌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投入118.7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74个。全省首条5G智慧公路河东大道(一期)顺利通车。义峰山和火车站智慧停车场、北门农贸市场地下停车场建成运行,新增车位425个。完成福满家园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6部。整治背街小巷6条,建成小游园小绿地10个。新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站2座,新增雨污分流管道13公里。美丽乡村更加宜居。高车线(塘山段)完成提升改造,打造磨乌线、高车线(义门段)美丽生态文明路。扎实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成效明显。完成村庄整治52个,打造全域美丽乡镇1个、美丽村庄7个、美丽庭院1086个。建立“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实现村庄智慧化管护。河东乡荣获第十二届“江西魅力乡镇20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PM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5%,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县7个饮用水源地引入第三方监测,饮用水质有了“双保险”。深入核查耕地周边污染源和严格管控区措施落实情况,土壤污染安全利用及严格管控指标完成率达到100%。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全部完成。完成全省首例线上排污权交易。永飞矿业建成省级绿色矿山。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林泉水库获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稳步提高。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4场,为企业输送员工1258人。新增城镇就业295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38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40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追讨农民工工资900万元。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2395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65个。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儿童保障、残疾保障等政策,发放各类困难补助资金3781万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完成县职业中专三期、宝塔小学和河东小学扩建工程,投入8000万元建设县四小。投入420万元完成校园安防“四个一”工程。扎实落实“双减”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缩97.6%。高考取得了近五年来最好成绩。连续三年在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考评中获优秀等次。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精准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实现了全年无疫情发生。新冠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共完成疫苗接种33.7万人次,全市疫苗接种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区域急救能力显著提升,“三大中心”分别通过国家、省级验收。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中医院康复大楼建设快速推进。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安全生产、森林防火、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稳中向好。荣获全省“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和2021年江西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创新推进食品安全“互联网+监管”模式,举办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饮料风险预警交流会。启动矿山源头监管和道路不停车检测治超点项目,科技治超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化法治德安、平安德安建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进京越级访治理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信访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荣获全省退役军人工作先进单位。民生实事有力推进。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35个县本级重点民生项目。年初县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十件惠民实事,河东大道(一期)、聂车线和田五线改造、义峰山儿童乐园、职业中学达标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乡镇集镇改造、水系连通等项目已完成,德安南高速互通、县四小、红桥水库扩容等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德安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大总量,做强工业,做美城市,让这座千年小城更加迸发出青春与活力。
自然资源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中部,庐山西南隅。东邻共青城市、柴桑区,南连共青城市、永修县,西接武宁县、瑞昌市,北毗瑞昌市、柴桑区。地理坐标界于北纬29°16′—29°32′,东经115°22′—115°48′,之间,东西长42.6公里,南北宽40.8公里,全县总面积86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56%。 德安境内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福银高速公路、105、316国道纵横贯通,昌北机场、九江庐山机场和九江港近在咫尺,内河航远联接长江黄金水道,交通极其便利,全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的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200-600米左右,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665.1米。最低处东南部牛角湾海拔15米。 全县低山面积约18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9.6%,丘陵地区面积约为60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面积约为14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5.7%。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6%),石英岩类风化物(11.2%),第四纪红色粘土(7.5%),河积物(2%),湖积物(0.7%),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西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德安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令人瞻目的区段之一。区内矿产丰富,品种齐全,已发现矿产地六十余处,主要有铝、锑、金、银、铅锌、铜、铁、石申、萤石、重晶石、煤、磷、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等二十余种矿产,其中铝、锑、萤石等矿产在全省、全国享有盛誉。 近年来,德安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了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来德安自主选择投资方式投资开发,我们将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为您提供优质服务。
地理气候 一、区位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中部,庐山西南隅。东邻共青城市、柴桑区,南连共青城市、永修县,西接武宁县、瑞昌市,北毗瑞昌市、柴桑区。地理坐标界于北纬29°16′—29°32′,东经115°22′—115°48′,之间,东西长42.6公里,南北宽40.8公里,全县总面积863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蒲亭镇,距南昌市74千米,九江市50千米。处上海6小时、南京4小时、武汉和合肥2小时、南昌1小时经济圈。 二、地貌 县境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走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洲地3个不同地貌构成。最高点西北部茶子山海拔655.1米,最低处东南部牛角湾海拔15米。境内山岭重叠绵延,一般海拔高度200米~600米,均为幕阜山东延余脉。西北以山地为主,中部多丘陵岗地,平原湖地多在东南部。境内河流众多,自成阵系,博阳河为直入鄱阳湖一级干流。 县内地貌低山,有塘山、付山、彭山、闽山,主要由寒武系地层及一些岩脉和变质岩组成。丘陵分高丘陵和低丘陵,高丘陵有洪花尖、小溪山、福建垴、杨泉山、黑凹垴、宝山、大金山等,主要由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低山丘陵由雷山、老山、小金山、杨树尖、中石尖、雷棚、鸡公岭、坳上洪、老鸦山、鸡公垴等,主要由志留系和双桥山群地层组成。岗地主要分布在蒲亭镇、河东乡、高塘乡、爱民乡境内,堆积地貌以第四系冲积物为主,其次由湖积、湖河混迹混合沉积物组成。 三、水文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发源于瑞昌市和平山南麓易家垅,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3.5千米,境内全长65千米,有大小支流3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庐山河、田家河、车桥水、木环垄水、爱民下头水、庙前港与导托河、涂山水,二级支流有岷山水、五台水及马回岭水,三级支流有林泉乡大溪畈水、涌泉畈水。 境内蓄水工程众多,有中型水库2座(林泉、湖塘水库),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69座。 四、气候 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总的特征是,温暖温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 1、气温:年平均气温16.8℃,1月最冷,平均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1.2℃,7月最热,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40.4℃。日平均气温稳定。通常16℃—20℃的双季稻生长期约180天,此间活动积温,中部、东南部丘陵平原区为4100℃—4600℃,西北低山区为℃3550℃—4099℃,年平均无霖期248天,最长为281天,最短只有214天,可见本县热量资源丰富,除少数两个低山区的乡外,均有利双季稻棉花和喜温的亚热带林木生长。 2、日照: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8.06千卡/平方厘米,日辐射总量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14.06千卡/平方厘米,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5.7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78.6小时,日照率43%,作物生长旺盛的4—6月平均日照183.5小时,7—8月平均日照达249小时。 3、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1354.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为131—146天,县域内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不大,但年际、年内间变幅较大,因而易发生旱涝灾害,雨量集中在4—6月,达613.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46.2%,10—12月降水量最少为150毫米,占年降水量11%。 4、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春寒、小满寒、寒露汛、冻害、大风、冰雹等,对农业危害最大的是伏旱、秋旱和4—6月的洪涝灾害。
历史沿革 德安县历史悠久。《尚书·禹贡》:夏禹治水,“过九江至于敷浅原”。蔡沈《书经集传》:敷浅原即今之德安县。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全县各地发现新石器和夹砂红陶,证实远在夏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 先秦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亦曾属吴地,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俗叫楚尾吴头。秦属九江郡。 《通典》:江州理寻阳,春秋时属楚。《史记》:吴地,斗牛分野,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春秋大事年表》:大江自西来,流入江南安庆府宿松县界,南岸为江西九江府德化县界,楚地止此,从此入吴境。《晋书》:战国时,其地为吴楚分。《太平寰宇记》:战国属楚。《十道志》:秦为九江郡。《九江府志》:秦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梦、虏王负刍,明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而今江右皆称九江郡。 按明周振创修《德安县志》:周元王三年,越灭吴;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楚灭越,尽取故吴地(与《纲目》吴地异),以为属楚之证。今详《通鉴》,载在周显王三十五年(与《史记》四十六年异),楚灭越。《纲目》分注云:尽取吴故地,东至浙江。所谓故地者应是姑苏等地至九江等郡,春秋时已半属楚,不自灭越之后始也。 德安在春秋时,属吴属楚的具体时间不甚详细,但战国时属楚是无疑的。 汉 西汉在敷浅原建历陵县,属豫章郡,东汉仍其名。 《汉书·地理志》:汉高祖置豫章郡,辖历陵、南昌、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历陵有傅易山,傅易川,古文以为敷浅原。王莽篡汉,改历陵县为蒲亭。莽灭,东汉复历陵县。《后汉书·郡国志》:豫章郡辖历陵、南昌、柴桑、艾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 三国 历陵县,属鄱阳郡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孙权于建发十五年(210),分豫章郡为鄱阳郡,历陵县属焉。《三国志·吴书·吴范传》:领彭泽太守,以历陵、彭泽、柴桑为奉邑。 晋 历陵县,属鄱阳郡。 《晋书·地理志》:鄱阳郡辖历陵、鄱阳、余汗等八县。 南朝 历陵县改柴桑县,属浔阳路。 《宋书·州郡志》: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郡国有历陵县。《一统志》:南朝·宋元嘉元年(424),有历陵县入柴桑县。(按:明嘉靖《九江府志》:浔有历陵县入柴桑县。又云:隋开皇间[581—600]并历陵入柴桑县。此前后矛盾。) 隋 柴桑县改浔阳县,再改彭缚蠡县,再改彭城县,再改湓城县,属九江郡。 《隋书·地理志》:九江郡辖湓城、彭泽二县。湓城旧曰柴桑县。明嘉靖《九江府志》:隋开皇九年(589),废柴桑县立浔阳县。十九年(599),改浔阳县为彭蠡县。大业二年(606),改彭蠡县为彭城县,寻废彭城县为湓城县。 唐 湓城县改楚城县,再改浔阳县,再改蒲塘驿,蒲塘场,属江州。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621),置江州郡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五年,分湓城县置楚城县。八年,又废楚城县入浔阳县。明嘉靖《九江府志》:武德八年(625),又以历陵故址立蒲塘场。贞元中(785—805),刺史韦沆,以蒲塘驿去州运,权割三乡为两税场,曰蒲塘场,寻废。咸通五年(864),刺史李章,复置蒲塘场。(按《太平寰宇记》:咸通三年还浔阳,四年复为场)。 五代 德安县,属江州路。 《太平寰宇记》:吴杨溥乾贞元年即顺义七年(927),升蒲塘场为德安县,南唐仍其名。《文献通考》:南唐德安县有石鼓山、敷阳水。 宋 德安县,属江州路。 《宋史·地理志》:江州,浔阳路,开宝八年(975),降为军事,大观元年(1107),升为望郡。旧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1127),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安抚、制置使,以江、池、饶、信为江州路。绍兴元年(1131),复为二路,本路置安抚大使。嘉熙四年(1240),为制置副使司治所。感淳四年(1268),移制置司黄州。十年还旧治。县五:德化(唐浔阳县,南唐改)、德安、瑞昌、湖口、彭泽。监一:广宁(铸铜钱)。《元丰九域志》卷六,德安“(江)州西南九十四里,四乡一镇,有傅阳山,敷浅水”。 元 德安县,属江州路。 《元史·地理志》江州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 明 德安县,属九江府。 《明史·地理志》:九江府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 清 德安县,属九江府。 《清史稿·地理志》:九江府辖县: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泽。 中华民国 德安县,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又改第五行政区,又改第九行政专区。 民国元年(1912)冬,全省废旧制,立十三府,德安县属九江府。民国三年(1914),全省划为四道,德安属浔阳道。民国十五年(1926)废四道,各县直属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专区,德安县属第四行政专区,专员公署一度驻德安县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全省缩改为八个行政专区,德安县属第五行政专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全省增为十一个行政专区,将第五行政专区之九江、星子、德安、瑞昌划为第九行政专区,专员公署抗日时驻德安岷山。抗战胜利后仍为第九行政专区,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德安县,属九江专区,又改九江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分设南昌、九江、乐平、上饶、抚州、袁州、赣州、吉安、瑞金等九个专区,德安属九江专区。1952年,全省撤销三个专区,九江未变动,德安仍属九江地区。1983年,九江地区和九江市机关合作,取消九江地区名称,以市辖县,德安县属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