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莱西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缓岗平原,南部为碟形洼地。地势由西北边境向南逐步降低,过荣潍高速公路后逐步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4种。其中,低山占总面积的 2.4%,丘陵占42.4%,平原占40.6%,洼地占 14.6%。 境内北部蜿蜒起伏的低山小岭纵横交织。主要山脉有4支∶西部宫山脉,由平度市入境,山势最高;中部芝山脉,由招远市入境,除南墅镇北部群山集聚外,于大沽河、小沽河之间蜿蜒南下,经马连庄、南墅、日庄、院上、沽河等镇、街道,形成一纵贯北半市的隆脊,有白石山、福山、疾驹山、岘山、大架山、长院山等;东北部夭山脉,由招远市入境,向西南转向西延伸,于大沽河东形成一隆起,有莲花山、垛山、大埠顶、重青山、马银山等;东部为由莱阳市入境的铎山余脉,有萝卜山、凤凰山等。境内最高海拔427.8米,为南墅镇与平度市交界处的周家大山;最低海拔26米,位于店埠镇鲍家庄一带。 境内大小河流共61条,主属大沽河水系。大沽河纵贯市中部南流,小沽河沿市西境南流,洙河沿市东部南流,五沽河沿市南境西流。洙河、小沽河、五沽河分别于水集街道北张家庄村西南、院上镇大里村前、店埠镇韩家汇村西汇入大沽河,然后南流注入胶州湾。 境内气候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雨少、风大、多干旱;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秋季多晴干旱;冬季漫长干冷。年平均气温11.7℃,极端最高气温39.8C(2005年6月 24日),极端最低气温-21.1℃(1981年1月27日)。全年7月最热,平均气温 25.3℃;1月最冷,平均气温-3.3℃。降水量年平均为635.8 毫米,降水最多为 1420.4 毫个(1964年);最少仅377.0毫米(1981年)。最大降水量为172.7毫来(1997年8月20日)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东南风出现在4月到8月,西北风出现在9月到翌年3月,年平均风速为3.6米/秒。日平均气压为1007.6百帕。年平均日照时数 2656.3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 1423.5毫米。历年初霜出现日期为10月18日,最早为10月2日,最晚为11月2日;终霜结束日期为4月18日,最早为3月30日,最晚为5月 14日,无霜期183天。最大冻土深度为51厘米(1968年2月),共有3天。2018年平均气温 12.5℃,极端最高气温36.8℃,出现在8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4.6℃,出现在1月26日。年降水量为613.7毫米。日照时数2512.27小时。终霜日为4月2日,初霜日为10月25日,无霜期184天。 莱西市土壤总面积12.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46%。主要土壤种类有棕壤土类、潮土土类、砂姜黑土土类、水稻土土类、褐土土类、风沙土土类等。 自然资源 莱西市土地总面积为15.69万公顷,农用地面积为12.3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67%。其中,耕地8.45万公顷,园地1.51万公顷,林地6316.87公顷,其他1.75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3.85%、9.61%、4.03%、11.18%。建设用地总面积2.45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5.64%。未利用地面积8932.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69%。 莱西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6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518.8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160.1立方米,属缺水区。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建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 4座,小(二)型水库49座,塘坝447座,机电井1万多眼,总库容5.1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 2.16亿立方米。 境内已发现的各类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的有19种,以非金属矿为主。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钛、金3种,稀土矿产1种,以及伴生铌、伴生钽2种矿产;非金属矿产有重晶石、钾长石、石墨、大理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透辉岩、安山岩、砖瓦用黏土、伴生硫铁矿11种;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和地下水2种。优势矿种为石墨、沸石、透辉岩、金。已发现各类矿产地107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20处、矿点和矿化点79处。 动物资源除饲养的奶牛、肉牛、生猪、肉羊、鸡、鸭、鹅、兔外,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其中林中鸟类15目40科136种,占青岛地区鸟类资源种类的 45.9%,野生动物18种,陆栖、两栖爬行动物22种,森林昆虫298种,隶属14目102科。植物有树木种类和品系 58科250余种,国家级古树名木65株,用于园林绿化的主要花木113种,草木花卉、宿根花卉101种。野生植物有山枣树等;有木本药用植物26种,草本药用植物 63种。
莱西市境内在 5000年前原始氏族社会就有先民定居。商朝时属莱夷地,西周属莱子国,东周属齐东境即墨地,秦属齐郡东境。西汉于境内置邹卢县,遗址在今望城街道古城庄村,公元前164年,隶胶东国。公元37年(东汉),撤邹卢县属挺县,隶东莱郡。59年,属昌阳县,隶北海国。470年(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长广县治移于今沽河街道长清村,556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徙胶东城(今平度),原城遂废。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在邹卢县治故址置卢乡县。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撤卢乡县,并入昌阳县,隶莱州。923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改昌阳县为莱阳县,至宋、金均隶莱州。元朝初隶益都路,后改隶般阳路。明、清隶登州府。1912年(民国元年),莱阳县隶胶东道。1928年5月废道,莱阳县改隶山东省第八专员公署。1940年5月,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胶东行署。1941年2月,莱阳县析出莱东县(始称行署),莱阳县习称莱西县,隶南海专区;10月,莱阳县析出莱西南县(始称行署),隶南海专区。1943年8月,莱阳县改隶西海专区。1944年11 月,隶南海专区。1950年3月,莱阳与莱西南两县合并,称莱西县;6月,改隶莱阳专区。1958年10月,莱西与莱阳两县合并,称莱阳县。1962年1月,莱西与莱阳两县分治,均隶烟台地区。1983年10月,莱西县改隶青岛市。1991年2月,撤莱西县,设莱西市。
1941年2月,莱阳县析出莱东县后,莱阳县(习称莱西县)辖原莱阳县的第五、六、七、九、十区。1945年8月,莱阳县辖12个区,莱西南县辖10个区。1950年3月,莱阳、莱西南县合并为莱西县,全县划为22个区、1个镇,辖 836个行政村。1952年2月,全县划为18个区, 176个乡。1958年5月,撤区设27个乡、1个镇。同年9月,撤乡镇设22个人民公社。10月,莱西、莱阳两县合并。1962年1月,莱西县从莱阳县析出,辖河头店、马连庄、南墅、日庄、院上、店埠、孙受、夏格庄、姜山、牛溪埠、水集11个人民公社。同年5月,增设望城、李权庄、武备、院里、唐家庄5个人民公社。1963年,又增设周格庄、绕岭、南岚、朴木、韶存庄5个人民公社。1972年,从南墅人民公社析出河里吴家人民公社。至此,全县共有22个人民公社。1982年1月,水集人民公社改称水集镇。1984年4月,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全县设8个镇(水集、南墅、河头店、日庄、院士、夏格庄、望城、姜山)、14个乡(牛溪埠、河里吴家、马连庄、李权庄、武备、院里、唐家庄、绕岭、周格庄、韶存庄、朴木、店埠、孙受、南岚),辖839个自然村。1992年6月,莱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993年10月,牛溪埠、周格庄、李权庄、院里、朴木、孙受、马连庄7个乡撤乡设镇。1994年8月,店埠乡撤乡设镇,同时设立滨河路街道,与莱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 1995年12月,南岚乡、唐家庄乡、武备乡撤乡设镇。1996年,绕岭乡撤乡设镇。1997年12月,韶存庄乡、河里吴家乡撤乡设镇,莱西市共划为22个镇、1个街道。1998年12月,水集镇、望城镇撤镇设街道。200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河里吴家镇、南岚镇、朴木镇、唐家庄镇、院里镇、绕岭镇和滨河路街道,韶存庄镇、周格庄镇撤镇设街道。2002年3月,莱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莱西经济开发区。 2003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牛溪埠镇撤镇设沽河街道,韶存庄街道更名为梅花山街道,周格庄街道更名为龙水街道,莱西市划为10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04年2月,龙水街道、梅花山街道分别与莱西经济开发区、水集街道合署办公。2007年12月,撤销梅花山街道,设立产芝街道。2012年5月,姜山镇与李权庄镇合并,设立新的姜山镇。2012年12月,望城街道与龙水街道合并,成立新的望城街道;沽河街道与孙受镇合并,成立新的沽河街道;院上镇与武备镇合并,成立新的院上镇;撤销产芝街道;调整后莱西市辖3个街道(水集、望城、沽河)、8个镇(姜山、夏格庄、店埠、院上、南墅、日庄、马连庄、河头店)和1个经济开发区,861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