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春秋 莒国古城
梦回春秋 莒国古城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20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16.7万,面积1821平方公里。近年来,莒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造经济强县、文化名城、旅游名城、生态名城“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取得新成就。2022 年,全县生产总值 453.2 亿元,同比增长 6.0%;农林牧渔业产值 123.96亿元,增长 6.2%;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 494.3 亿元,增长 21.7%、工业增加值增长 13.7%;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2%;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6.84 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636 元,增长 4.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3.7%,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15%,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经济工作考核保持全市前列。 莒国故都,文化名城。莒县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早在5000多年前,莒氏部落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莒国曾为“东夷之雄”,商、周、汉三度成国,“春秋莒国、鼎立齐鲁”。莒县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秦置莒县,隋唐以后或为州或为县,1913年改莒州为莒县,1953年属临沂专区,1993年划归日照市。 2000多年来,虽时代更替,但一个“莒”字亘古至今。莒县文化灿烂、文脉深厚,有“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银杏、五千年文字”,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还早1500多年,是中国文字的始祖。莒地文物古迹众多,莒子墓、城阳王墓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莒州博物馆是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之一、山东省十佳博物馆,馆藏文物1.2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多件。莒地人杰地灵,我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为南北朝时期东莞莒人。
魅力莒县,旅游名城。截至2022年末,莒县有A级景区13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旅游强乡镇7处,省级旅游特色村13处,省级精品采摘园15处;市级精品民宿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处;省级景区化村庄10家。浮来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国际绿色人文自然遗产保护景区,被评为2005年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景区内的定林寺,是刘勰故居。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莒县博物馆位于莒县县城青年路南端。始建于1986年,占地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文物12000余件,一二三级文物200余件。分为“莒国文物基本陈列”、“莒县流散文物珍品专题展览”两大系列,1989年对外开放,与青州、滕州并称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物馆”、“山东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齐长城莒县段位于东莞镇东莞村北4千米的光光山至长城岭上,长8千米、宽10米、高2—3米。城用夯土筑成或沿山就地取石砌成。北段从光光山入莒,呈南北走向。西段从沂水县垛庄东南沿莒沂边界呈东西走向入莒。两段在杨廷官庄会合,呈西北东南走向入诸城。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丽莒县,生态名城。莒县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沭河纵贯南北,浮来山、屋楼崮东西相望,一河清水,两岸绿色,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山东省I型小城市试点、全省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县。2021年1月,莒县成功争创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2年,莒县实施“四减四增”行动,共检查企业环境问题900余家次,其中随机抽查企业425家,服务企业问题整改600余个。大气方面,莒县PM2.5、PM10改善率分别为2.4%、4.2%,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4%,较去年提升两个百分点。水环境方面,莒县2处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实现类别提升,水质指数全市第一,首次进入全省前20位。4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7处“千吨万人”水源地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对367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红色莒县,革命老区。莒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的红色热土,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的故乡。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是莒州北杏村人。莒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山东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中共莒县特别支部成立,统辖莒县、沂水两地的党组织。解放战争时期,莒县有6657名优秀儿女奔赴前线,32万余人次民兵、民工支前,为全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革命战争年代,莒县形成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红色群落”——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群体,人数最多时达13341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临港基地,特色经济强县。莒县区位优势明显,地处胶东经济圈、连接鲁南经济圈,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京沪高铁二线在莒县设站,瓦日铁路、胶新铁路、日兰高速横穿东西,206、342国道和313、225省道在县城交汇,县城距长深高速仅10分钟车程,距日照港、鲁南高铁、青连城铁、日照机场、临沂机场均1小时车程,距青岛机场约2小时车程。2019年8月,莒县入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1月,莒县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19年12月,莒县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 2020年3月,莒县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莒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莒县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2020年11月,莒县入选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2021年9月,莒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2021年12月,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市、区)名单。2022年6月,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2月,被认定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