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资讯 · 名胜古迹 | 黄磏站、硌五洞、碗厂湾……九龙坡这些遗存你知道吗?
安全小贴士: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充值卡等)均有诈骗嫌疑,请提高警惕。
详细描述
标题: 黄磏站、硌五洞、碗厂湾……九龙坡这些遗存你知道吗?
图文:
黄磏站
老成渝铁路的客运站
黄磏渡旧址。黄靖摄
“对面那个石栏杆就很典型的不属于现在建筑修建的风格,那就是老成渝铁路黄磏站的客运站。”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唐国庆向大家介绍,以前没有机械动力的情况下,主要就是靠水路,黄磏渡同时也是巴县水域南端的交界,水势平缓,滩面宽阔,能够同时容纳一两千人的汇聚。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黄磏站则是重庆铁路枢纽货运系统的主要货运站之一,本应与黄磏渡口修建于一体,但因地势的原因,便顺延了一千米左右,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修建了黄磏站。
从黄磏站步行十来分钟,来到曾经的黄磏渡口,沿着小路下来,看着这个“码头”,只会认为它就是很普通长满青草的河滩,看不出曾经是一个大码头的痕迹。
“对面水势就比我们这边急,你看这个位置是不是有点回水的感觉,回水的地方不受江水的阻力很适合船的停摆,老铜罐驿镇就是典型的回水沱。”唐国庆说,“在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对面,以前是崖棺葬群,后来在修建滨江路的时候,就人为的破坏了,修建了现在的防滑坡。”
硌五洞
反清义士凿壁造屋
“从下面的河滩上,能看到硌五洞的全貌。如果从现在修建的健身步道过去,便到了洞口,看不到全貌。”唐国庆指引着大家从健身步道旁的小道顺势而下,来到了大溪河河滩上。
硌五洞入口处。黄靖摄
“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明显的圆,我怀疑这个是当时的人们开凿出来的石磨,利用水冲刷的力度来碾制东西。我们现在看到水潭中间长了竹子的地方,就是杨五爷埋兵器的地方。杨五爷为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在此安营扎寨,秘密制造兵器,因起兵失败跃马投潭自尽。”唐国庆介绍。
当地人称锣鼓洞,也叫蛮子洞,位于铜罐驿镇新合村,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据传为反清义士杨培实(人称杨五爷)兄弟为避战乱,见硌五洞地形险要,遂凿壁造屋,筑建工事,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
沿着健身步道一直走到尽头便到了硌五洞。记者看到,洞外石壁上,有几处石刻,记载了硌五洞的成因。硌五洞就在坚硬的半石壁上,完全由人工錾凿而成,洞高约1.56米,宽约1.34米,头稍低可入,二米后直角拐弯便到了洞内。洞深20余米,中前部右侧有石屋二间,各约56平方米。屋底部稍低,有积水,有一小沟,贯穿全洞,用于排水。尾部斜下方走三步台阶可达一井口般大圆洞,据说为打水用。圆洞上方有一平台,石壁上有长方形二小孔,可换气,也便于观察洞外情景。
碗厂湾
以烧制民用碗为主
随后,记者跟随大家来到了陶家的碗厂湾。碗厂湾窑址位于陶家镇治安村,是治安村修建森林防火道时发现的。顾名思义,这里以前曾是一个烧制日常生活器具的碗厂。
碗厂湾附近残存的瓷片。黄靖摄
从现场采集的标本看,多为民用生活器皿,可辨认的有碗、钵、壶、罐、碟、窑具等,瓷碗数量最多。由此,可以分析肯定此窑是以烧制民用碗为主,碗厂湾也由此而得名。记者看到,烧制器皿的窑洞早己垮塌,只留烟道和窑壁以及随处可见残存的瓷片,印证着碗厂真实的存在。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中招在县上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
